印尼行之6——日惹的婆罗浮屠

闲 柳(美篇号49472373)

<p class="ql-block">印度尼西亚是多神论和多宗教国家,国民必须信奉一种宗教。虽然伊斯兰教占大多数,但是不把信奉真主作为必须的义务,而是把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原则。政府规定学校开设宗教必修课,学生必须选择一种。宪法明确规定印度尼西亚实行政教分离的制度,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须是伊斯兰教信徒,是不成文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印尼的宗教文化最早可能在公元一世纪来自于印度。我们看到的古迹“婆罗浮屠”就是明显的印度教、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混合体。</p> <p class="ql-block">婆罗浮屠佛塔位于中爪哇日惹以北42公里处的马格朗县的克杜山谷中的一座山丘上,东、南、北三方均有火山环绕。</p> <p class="ql-block">婆罗浮屠塔是印度尼西亚前马达兰王国夏连特拉家族统治时期,征用数以万计的劳动力兴建的,历时20余年,于公元850年前后完工,距今11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古老和最壮观的佛塔,被誉为“印尼的金字塔”,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吴哥古迹齐名,被世人誉为东方的四大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游客通道中的婆罗浮屠塔模型)。</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8日,我们来到了婆罗浮屠游览。这里很注意保护古迹,每人给一个袋子,发一双拖鞋,我因为觉得拖鞋磨脚,穿不了,又不能穿别的鞋,只有光着脚上塔。</p> <p class="ql-block">(像所有景区一样,有纪念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景区周边环境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有点毒性的红杆槟榔)。</p> <p class="ql-block">(老茎或树干上开花结果的叉叶木)。</p> <p class="ql-block">(这可能是紫叶狼尾草)。</p> <p class="ql-block">婆罗浮屠这个名字来自梵语"Vihara Buddha Ur",意思是"山顶的佛寺"。</p> <p class="ql-block">但婆罗浮屠并不是一座寺庙,而是实心塔,她无厅堂,无梁柱,用附近河流中的火山岩石砌成,约200万块,底层基石每块重约1吨。整座佛塔由下到上呈阶梯状,下方上圆,共九层,四方形台坪有六层,代表“地界”,圆形台坪有三层,代表“天界”,体现佛教“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佛塔上面的佛像分布于佛塔周身,所以又被称作“千佛塔”。这座没有榫卯、螺钉和泥灰粘合物的雄伟建筑,当时是佛教徒的朝圣地。</p> <p class="ql-block">佛塔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体积约为5.5万立方米。三层圆形台共有佛像504尊,其中300尊已遭破坏、43尊灭失。另有石壁佛龛共432个,佛龛内各有一尊莲花座及趺(音fu)坐的佛像;还建有钟形小塔共72个,塔内各置一尊佛像,设计精巧,佛像面部神情和举止各异,千姿百态。</p><p class="ql-block">最上面一层钟型塔镂空的形状是正方形,与下面两层钟型塔菱形镂空形状不同,这也是有讲究的,这里就不细说了。</p> <p class="ql-block">(一眼看到四五层)。</p> <p class="ql-block">最上面的一层为钟形大窣(音su)堵波即主佛塔,直径为9.9米。</p> <p class="ql-block">(窣堵波塔基上的花纹)。</p> <p class="ql-block">六层方形台在主壁和栏楯间是宽约2米的回廊,回廊两壁上是连接的浮雕,有2 672幅。其中含有故事情节的1 460幅,装饰性的1 212幅。每层浮雕的内容不同,都有一个主题,多取材于佛教典故,有的再现了佛祖的生前事迹,有的描述神话故事和宗教仪式,有的记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片断,还有的描绘的是各种动物、器皿和水果。浮雕中世俗人物为当地人打扮,堪称印度艺术与爪哇艺术结合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关于建塔目的,有三种说法:(1)收藏释迦牟尼部分骨灰,即放置佛舍利子;(2)用作法坛;(3)掩埋国王祖先的骨灰。至今尚无定论。</p> <p class="ql-block">1007年,位于佛塔东南方海拔约3 000米的默拉比火山爆发,整个佛塔被火山灰掩埋,在年复一年的荒草丛生中消失于世。而几乎同时,信奉印度教的散查亚家族取代了夏连特拉家族的统治,迁都东爪哇。佛塔渐渐被人遗忘。</p> <p class="ql-block">到了13世纪,伊斯兰教由印度胡茶辣(Gujarat)商人传入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在印尼自西向东迅速传播,取代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地位,随着16世纪爪哇岛的全面伊斯兰化,印度教逐步衰亡,目前主要存在于巴厘岛和龙目岛。佛塔完全被人忘掉。</p> <p class="ql-block">1814年,印度尼西亚的殖民者英国副总督莱佛士,从民间传说中得知在普米舍哥罗村埋藏着一座佛塔,便派荷兰工程师尼利厄斯前去寻找。尼利厄斯雇佣了当地民工200余人,把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塔挖掘并清理出来。1834年,荷兰人又对佛塔进行修缮,恢复了原样。由于种种原因,直至1873年这座佛塔才被公布于世。</p> <p class="ql-block">(入口的神兽)。</p> <p class="ql-block">1967年,时任总统苏哈托向联合国呼吁,并由日惹苏丹担任婆罗浮屠的修建委员会主席,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自1973年至198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和欧、美及日本专家的协助下,印尼政府开始对佛塔进行大规模修缮,维修人员把近200万块石头一一拆下、编号、清洗、修补再重新堆砌。1983年2月23日,婆罗浮屠举行修缮后的竣工典礼。</p><p class="ql-block">参加资助和修复工程的国家有27个,费用达2000万美元。经过此次全面的修葺后,佛塔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婆罗浮屠佛塔成为信徒们参拜的神灵圣地,也是世界各地游客必来的观光景点。她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印度尼西亚建筑和雕刻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修复婆罗浮屠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浮雕残缺的部分用普通石块补充)。</p> <p class="ql-block">(没有找到位置的浮雕和石块)。</p> <p class="ql-block">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婆罗浮屠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说明牌上写着文化遗产的编号和法律条文,及破坏文物的处罚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