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改革:王安石其人(2)

长岛歌吟

<p class="ql-block">宋钦宗</p> <p class="ql-block">对王安石的评论在北宋末年的宋钦宗时期更加荒缪。为了掩盖因其父宋徽宗的无能与昏庸而导致金兵入侵的事实,钦宗把“国事失图”的责任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而对王安石的否定在南宋则达到了高峰,宋高宗赵构为了开脱其父兄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历史罪责,诏命重修《神宗实录》以否定王安石变法,并将王安石作为北宋政权的亡国元凶。这就成为了封建时代统治者对王安石的主流看法。</p> <p class="ql-block">文彦博</p> <p class="ql-block">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究竟该设计来治官还是治民,这是古今往来统治者都必须要有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作为势必要触动各方利益的改革,更不会回避这个问题。王安石在变法中就选择了治官,这样一来,自然引起手下官员的反对。针对官员对变法的抱怨,宋神宗告诉文彦博说: “虽然变法让士大夫们感到很不方便,但对民众来说却是好事。”文彦博反问道:“陛下是用士大夫统治国家,还是用百姓统治国家?”神宗明白地指出变法的目的就是针对士大夫阶层而不是针对下层百姓。文彦博则也直言不讳地告诉神宗,皇帝只能与士大夫合作,而不能与百姓合作。</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p> <p class="ql-block">在守旧派看来,王安石不但侵犯他们的利益,还要扰乱他们的安逸生活。这就是王安石变法遭到百般阻扰的关键原因。遗憾的是,科举制度的发展及政治制度的安排,特别是谏官制度,使士大夫队伍在这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中具有相当大的份量,再加上宋朝驾驭大臣的“异论相搅”政策,王安石没有力量把反对新法的旧党逐出朝廷,更不要说全部清除了。他得不到商鞅所得到的坚定支持。他只能把部分守旧派贬出中央,贬到地方上担任地方政府的一把手,而中央的守旧派大多过得逍遥自在。于是王安石变法呈现出一种世界历史上很少见的奇异场面,即由一批反对新法的人负责执行新法,他们用种种方法加以破坏,故意迫使农民痛恨新法。事实上青苗法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所谓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大多是反对变法的官员所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