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狂欢夜 差点成“肉饼”——童年往事系列之六

刘安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刘安成</p><p class="ql-block"> 美图:网络(致敬作者)</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中州井天斋书法工作室 </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4091437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所在的偏僻农村,连个戏园子也没有,长年累月看不到戏,文化生活极度贫乏。距离县城几十公里,没有交通工具,很难跑得到地方。即使跑到地方又如何?罗锅腰上树——前(钱)紧,哪里买得起戏票?</p><p class="ql-block"> 难捱的日子里,终于等来了一场大戏。距离老家村子六七里外的曹庄公社,安徽省砀山县剧团演出移植样板戏《沙家浜》。那一天,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夕阳还有丈把高,就和几个小伙伴一路小跑往曹庄赶。</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气喘吁吁跑到那里的时候,眼前已经乌压压一片又一片的看戏人群了。有的人带着高桌子矮板凳,绝大部分人是没有板凳的。离开演还有吃两顿饭的时间,看戏的已经是人山人海。拿了凳子的还好些,那些站着的人们,怎一个摩肩接踵能够形容得了?简直就是人挨人,人挤人,甚至于人摞人。</p> <p class="ql-block">  大戏开演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小伙伴根本看不见戏台子,于是就拼命往人群前面挤,想要找到一个能看得见的地方。可是,人实在是塞得太结实了,我们就像几条小鱼儿被撂在大鱼横行的鱼缸里,被“鱼”群挤得东倒西歪,喘不过气来。我感觉自己的双脚都快离地了,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周边的人像叠起了罗汉,像江河湖海的波浪,像高天的云卷云舒,更像是小磨香油作坊里“晃油”一样,人群块面左右轰倒,前后轰倒。每一次轰倒,都会有刺耳的尖叫声震耳欲聋。有的人是发出惊慌的叫喊声,有的则是年轻力壮者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起哄声。</p> <p class="ql-block">  被人浪压迫的快要窒息了。我使尽浑身解数,拼命往人群外面挣扎。看戏再主贵,也不能被挤死不是?但我毕竟只是十一岁的小孩娃,身无缚鸡之力,哪里能挤得出去?此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蝼蚁,随便有人一踩,立马毙命。这光景,即使挤不死,也得让人吓个半死。我真的害怕了,前所未有的害怕。无奈又无助,哪里还有看戏的心思?满脑子里就是一个念头,我不能被挤死在这里成“肉饼”,我必须要拼尽吃奶的力气也得挤出去。</p> <p class="ql-block">  也真是“人不该死有人救”。身旁有个大个子的青年男人,看我被挤得够呛,轻轻一抓就把我提溜起来,并吆喝着让我踩着大人的肩膀头爬出去。于是,我开始试着抓住周围大人的肩膀,踩着他们的身体往出爬。</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就像一只猴急猴急的小瘦猴,踩着大人们的肩膀,嗖嗖嗖地深一脚浅一脚失急慌忙地往外爬。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我不仅要保持平衡,还要忍受着大人们的斥责甚至谩骂。但是,为了能活着出去,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终于,在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努力后,我成功地爬到了人群的边缘,然后从人们的缝隙中钻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逃离人海后的我瘫软在了地上。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回头再看向身后那密密麻麻拥堵的观众群,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既为大老远跑出来却没能看到期盼已久的大戏而沮丧,又为能从人海里爬出来从而逃脱一劫而庆幸不已。今晚的移植京剧样板戏,本来是一场难得的饕餮盛宴,却差一点就变成了一场灾难。</p><p class="ql-block"> 虽然从始至终处于惊心动魄之中,但我依然不死心地观望向戏台子,屏住呼吸倾听着不同角色的唱腔。虽然距离戏台子很远,只是模模糊糊地看得见台上的演员,声音更是若隐若现,时有时无,但终归是“看”了一场大戏。虽没机会把演员那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尽收眼耳,我还是乐不可支自我陶醉了好长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随同村里的大人们回家的路上,大家还有些惊魂未定,当然也有些兴奋不已或者意犹未尽。这场戏对于生活在偏远农村的我们来说,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