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七律·北京战友入伍57周年有寄</b></p><p class="ql-block"> 当年入伍北京兵,</p><p class="ql-block"> 五秩七秋未了情。</p><p class="ql-block"> 辽抚山巅同站岗,</p><p class="ql-block"> 深沟峡谷共扎营。</p><p class="ql-block"> 眠冰卧雪强心智,</p><p class="ql-block"> 滚打摸爬练技能。</p><p class="ql-block"> 战友深情如美酒,</p><p class="ql-block"> 陈年佳酿味香浓。</p><p class="ql-block"> 乙巳正月曹怀正书于海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1974年12月从河南长垣入伍的新兵,与1968年从北京入伍的老兵们,先后在不同的作战岗位一起摸爬滚打,并肩战斗,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他们给予我许多关心、帮助和提携,至今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我从教导队毕业后,分配到一大队一中队,第一个结识的是马先操大姐。她特别聪明,和我在一个班组,经常带我一起作战值班。</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俩一起值夜班,分别在上半夜和下半夜监控敌情。常常是午夜12点一个人走在上岗或下岗的山涧小路上,被路边草丛中突然飞出的野山鸡吓得头发直立。</p><p class="ql-block"> 当年生活比较艰苦。谁在上半夜值班,还要在上班前去食堂领取一棵白菜、一根大葱和一斤白面,负责做面条或偶尔包饺子。一斤豆油装在啤酒瓶里,用圆珠笔在瓶上平均画七个横格,每顿饭用一个格的油,严格控制,以免超量。马大姐教我如何和面,如何擀面条和饺子皮,如何调制饺子馅。她说一定要软面饺子硬面面条。</p><p class="ql-block"> 马大姐写得一手好字,她是大队的宣传委员,经常带我写黑板报,宣传好人好事,活跃部队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 马大姐手风琴拉得好。1978年团部举行迎新年联欢晚会。我们一批兵演出小合唱,是马大姐给我们手风琴伴奏。因为我们来自农村,没见过大世面,上台有些紧张,歌曲节奏把握的不好,抢拍子,把马大姐忙的够呛。</p><p class="ql-block"> 作为北京干部子女,马大姐一点儿不娇气,和男兵一样劳动干活。他经常带我上山砍藤条,为部队种菜搭豆角架子。</p><p class="ql-block"> 马大姐还是一位热心人。她牵线搭桥,把她同宿舍的1972年入伍的沈阳女兵介绍给我,使我们组成了幸福的双军人家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结识的第二位68年北京兵是王向军大哥。他跟我一个中队,对我帮助很大,专程到我河南老家进行家访,帮助解决家庭困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跟我在一个中队工作的68年北京兵还有冯俊刚、林小平、江海娅、齐文、佟锦、王金英等战友。他们都给予过我各种帮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从一中队调到团司令部二股当参谋,担负指挥所值班和综合整编军事情况报告任务。当时,68年北京兵李伟同志担任二股副股长。他特别勤奋,工作兢兢业业,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手把手教我如何逻辑分析情况,如何调理清晰地编写情况报告,使我很快能够得心应手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我的工作能力,李伟股长在组织全空军情况整编参谋培训班时,让我担任他的助教,给我施加压力,以便更快进步。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还学到了本分做人的优良品质,这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铺垫了坚固的基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二位68年北京入伍的战友不能忘记,他们是槐启明医生和朱平护士。他们二位当年在团部卫生队工作,在保障部队战斗力和家属健康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记得槐医生多次给我进行半年一次的体检,特别认真。他还多次给我年幼的儿子看病治病。也记得朱护士经常和槐医生穿着白大褂,背着大药箱,带着听诊器,到指挥所、作战室和军人宿舍巡诊,给我们作战人员送医送药,确保作战人员身体健康。朱平大姐那爽朗的笑声,至今还在我耳旁回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怀正 </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6日于海南儋州</p><p class="ql-block"> —END—</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