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游边境线》第四十六站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博克图镇~中东铁路遗址博物馆

行走路上

<p class="ql-block"><b>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博克图镇~中东铁路遗址博物馆,兴安岭螺旋展线1901年由俄国工程师鲍恰洛夫等设计督建。起于滨洲铁路兴安岭隧道东入口559公里0米,止于博克图段553公里625米,全长6.625公里。该处因地势高,落差大,故展线需自下而上盘旋至川岭进入兴安岭隧道;在544公里020米处,上下线路交叉,下线穿越长度为71.10米的立交隧道,两侧端口各建有碉堡1座,形成铁路防御体系。2007年9月,复线及沙力隧道开通,展线停止使用。2024年9月16日开启《傲游边境线》46站</b></p> <p class="ql-block"><b>  中东铁路修建技术有新突破,兴安岭“螺旋展线”位于铁路隧道的东口至博克图段,全长6.625公里,海拔852米。因隧道东口处山岩陡峭坡度大、落差大,所以铁路无法直接修到隧道东口处。段长、苏联工程师伯恰洛夫奇思妙想,在隧道东口至雅鲁河谷底充填筑石提高路基,并修建一条2公里长的螺旋形铁路穿山绕岭迂回山麓,自下而上盘旋至川岭的隧道东口。但在铁路绕行中因起点与隧道东口的线路标高相差悬殊,伯恰洛夫工程师又提出了在554公里020米处与经过的路铁上下交叉之地,修建一座长71.1米的小型隧道,称“兴安岭石头瓮道”,亦称“新南沟隧道”。</b></p> <p class="ql-block"><b>停留几十年老铁路和火车头还在,要包括百年机车库、百年段长办公室、兴安岭螺旋展线、兴安岭铁路隧道、隧道坐标点石碑、蒸汽机车水塔等。建筑呈现典型沙俄风格。</b></p> <p class="ql-block"><b>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中东铁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中东铁路1897年8月开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中东铁路的诞生,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一方面,中国洋务派朝臣力主中国修建铁路,另一方面,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遭受重挫,清王朝被迫割地赔银,朝野上下“联俄抗日”思想渐占上风。此时,清政府内焦外困,甲午战争前推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又被推了出来,与西方国家“结盟”,牵制日本的论调尘嚣一时!</b></p> <p class="ql-block"><b>1896年6月,中俄两国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这一条约使沙俄取得了在中国东北建造和经营中东铁路的权利,为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找到了合法化的借口。沙俄就是利用清朝甲午战争失败后,急于找到抵御日本的办法,从而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修路权。由此确定了中东铁路的诞生,并扭转了东北亚的战略格局和远东态势。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东铁路修至博克图,于大兴安岭岭东建站博克图。</b></p> <p class="ql-block"><b>一部中东铁路历史,就是旧中国的一部血泪史。当时西方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围绕着中东铁路展开一场又一场博弈和角逐,每一次的此消彼长都伴随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苦难!中东铁路给我们遗留大量历史遗迹,当年沿铁路线修筑的车站、商店、教堂、学校、兵营、俱乐部和民居等中东铁路老建筑群,散落在铁路沿线,遍布呼伦贝尔草原、巍巍大兴安岭、辽阔的松嫩平原和莽莽的林海雪原,这些历史建筑遗迹成为我们研究中东铁路历史的可靠实物,也是百年来东北亚风雨变幻的钢铁见证!</b></p> <p class="ql-block"><b>牙克石市博克图镇,历史悠久,铁路博林线与滨洲线在此交汇,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历史上曾为“驿站”,而今成为牙克石市与外界沟通的“门户”。建筑群落、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受沙俄习俗文化影响极大,俄式建筑随处可见。我国较长而又最早修筑的兴安岭隧道穿岭而过,“莎力碑”凄美的传说,滨州线最大的蒸汽机车库,富有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建筑群经历百年,保存完好。曾经俄罗斯专家俄式风情的住宿和厂房依然还存在……</b></p> <p class="ql-block"><b>博克图镇历史沿革,中国北方边陲重镇博克图,是镶嵌于大兴安岭东麓莽莽林海深处的一颗炫丽的红星。博克图历史悠久,清雍正十年(1732年),卜奎至呼伦城间设置10个驿站,延博霍托驿站即博克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东铁路修至该地,于大兴安岭岭东建站博克图。中东铁路建设时期鉴于铁路运营里程及区段线路坡度等因素,1902年,建机车库、材料厂、电报所、医院、学校、教堂等附属设施,大批俄人涌入,铺路设市,博克图渐趋呈现镇貌雏形,日臻繁盛。</b></p> <p class="ql-block"><b>古往今来,博克图镇作为军事重镇,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成为一个英雄辈出,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先后经历了抗俄、抗日、解放战争。共产党在东北的发展,很少有博克图镇那种在历史大背景的演变之下,影射出来中国近代史一线全景观的时代交替过程。</b></p> <p class="ql-block"><b>中东铁路是中国境内现存的一条重要铁路线路。博克图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中东铁路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因此衍生出独特的铁路文化、建筑文化。在十九世纪初期博克图以铁路工业文明为依托,以移民文化为表现形式,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形成富含俄罗斯、日本等多种跨文化因素,对博克图乃至呼伦贝尔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结构、建筑样式、聚落形式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边缘文化。</b></p> <p class="ql-block"><b>在“螺旋展线”中又开辟了一处降低落差高度的捷径抵达兴安岭隧道东口。至此,通过“螺旋展线”、“新南沟小隧道”的上下交叉线和“兴安岭隧道”,构成了让火车轻松穿越兴安岭的铁路建筑体系。这在当年中东铁路的设计与建筑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也是中东铁路在建筑技术方面的一大骄傲。伯恰洛夫工程师“螺旋展线”的天才设计,被世界业内人士誉为“伯恰洛夫环线”。现在螺旋式的高速公路比比皆是,估计是“伯恰洛夫环线”的启发,现在中国铁路技术已经领先世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