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蛇年初始,看了春节档的</span>《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span style="font-size:20px;">票房节节攀升。前天新闻播《哪吒》票房为95亿。昨天突破百亿大关,今天居然是102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电影的诞生日,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前二,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目前从国内以及全球抢播、热播,票房大卖与日俱增,有如星火燎原之势,热评如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课本、小人书、讲故事的渠道中,储存大量民间神话传说,其中耳熟能详地知道:哪吒闹海,哪吒大闹天庭的故事。被哪吒身上那种强烈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精神所吸引。我们从小就喜欢这鬼百灵精,威力巨大的哪吒。例如,他因外貌被嘲而自我怀疑,甚至试图“美化”自我形象,映射了当代年轻人对外界评价的敏感与挣扎它经历了从个人抗争到社会责任的成长。它聚焦个体命运的反抗,通过哪吒对抗天庭规则不公,展现从“改变自我”到“改变世界”的升华,呼应了青年一代对社会公平的诉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电视,从视觉效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除了分享现代科技的力量,更多地是从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到“我想试试”,影片将个体抗争升华为集体觉醒,激发观众对公平、自由、自我实现的深层思考。正如网友所言:“哪吒让我们看到未曾消亡的少年气”。有一种改变世界的激情在胸中涌动。激发现代年轻人对从事这个职业的期待和挑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部片子以神话外壳下,揭示了社会、权力、压迫与底层人民的抗争,身份的认同与群体的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哪吒的魔丸身份、敖丙的半人半龙血统,以及申公豹的妖族标签,均指向现代社会中的身份焦虑与带有标签化的歧视。影片通过角色间的冲突与和解,呼吁打破成见、接纳多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影片以“少年气”对抗妥协,通过哪吒与敖丙的“蠢蠢的执着”,唤醒观众心中被现实磨灭的热血与锐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颠覆,更在于其以神话为镜,映照出当代社会的矛盾与希望。角色们的挣扎与成长,既是个人命运的寓言,也是集体困境的投射。影片通过“神话现实化”的叙事策略,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为动画电影的社会批判功能提供了新范式。正如创作者所言:“中国传统文化是宝藏,但需用当代视角重新擦亮”。 </span></p> <p class="ql-block">美 号:5405620</p><p class="ql-block">文 图:暗香沁雪</p><p class="ql-block">音 乐:《剧情影视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