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16‖议政酒文旅

南疆卫士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历时三天的政协习水县十一届四次全会在县大剧院闭幕。这是我去年4月底退休后,第一次以县十一届政协文化艺术界委员的身份参加会议。三天时间,出席三次全体会议(含开闭幕式),一次分组讨论会,一次联组议政会,列席十七届县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第一次全体会议),撰写委员提案2件,现场讨论发言和书面议政发言各一次。行使委员权力,投票补选政协副主席、政协常委各一名。会上得知,2024年度委员履职考核得分优秀。</p><p class="ql-block"> 现将讨论和议政发言主要内容整理于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关于工作报告与文化建设</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还是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回顾去年的工作成绩,还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基乎没有文化建设方面的文字内容,报告中提到的相关景区名、地名、公园名、媒体名,与之前相关部门审核公布的不一样。涉及地方历史文化,应于规范更正,公共文化、全民阅读、第四次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这几项涉及文化建设的工作,应在报告中有体现和部署。</p> <p class="ql-block">  二、关于酒旅并举与酒旅融合</p><p class="ql-block"> “酒旅并举”战略提出实施己有十年,历届县委县政府没有改变这个战略,今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在2025年重点工作中提出,以红色旅游为引领、酒旅融合为主导、生态避署为特色,加快构建“场景+住宿+多业态”旅游生态圈,推动红旅、酒旅、康旅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方面。</p><p class="ql-block">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是,以习酒集团、茅台和义兴为主体的回厂游、商务游,以四渡赤水为主导的红色游、研学游,在赤水河谷形成了主流,呈增长态势,但这一带现有的旅游产品、旅游景点、旅游场景、旅游业态等,满足不了这一旅游主流态势的需求。比如,习酒的回厂与商务游,本厂和附近的上下游,呆不了半天或一天。如何让这部份游客、消费者,在这个地带,呆上半天或一天。</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县政府和县行业主管、业务主管部门,相关单位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不能让企业、游客、消费者满意。我之前了解的情况是,酒类企业提供不了,埋怨政府和部门没有为企业分忧服务;政府和部门想提供,做规划设计,引产品项目,做业态场景,酒类企业认为,企业的主业是生产、销售,他们最多做企业内部的产品项目;也就是说各做各的,融合不了,融合不好。现在是不是这个情况呢?我没有专门去调查。</p> <p class="ql-block"> 两点小建议。一是要将整个赤水河谷习水段的旅游人文资源、洒类企业,包括支流,作为一个大旅游场景来考虑产品和业态。比如,现在习酒镇瓮坪村、柑子坪村境内,茅台和义兴公司、习湖酒公司、习国酒业公司,就没有旅游产品、场景和业态。这一带只有酒厂、车间,没有酒庄、没有场景、住宿。我想到有这几个景可以考虑如何与酒旅融合。 </p><p class="ql-block"> 1.大石笋可以开发利用。打造天然酒瓶,适合夜景,不占建设用地,投入少,观赏价值高,不说是中国第一,起码是赤水河谷是第一,最大的实体艺术品广告。规划好了,可由一家酒企、多家酒企参与。 </p><p class="ql-block"> 2.天堂洞可以开发利用。打造天然溶洞储酒、藏酒、品酒、酒庄。不占建设用地,投资少,一条约一公里路可以解决。可以与美酒河、两河口、把狮凹、大石笋、雄鸡岩、桐梓河峡谷生态漂流与长征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连成一片景和点。 </p><p class="ql-block"> 3.习水白酒营销创新。用好各种资源,探索“酿在鰼部水、营在全中国”的营销创新。酿在鰼部水,即用好“汉家蒟将出鰼部”的历史,发挥习水核心产区的独特优势,坚守产地、原料、工艺、品质,持续为消费者酿好酒;营在全中国,即充分发挥好全国一线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和交通枢纽优势,打造习水酱酒形象展示窗口。用好文酒旅大IP资源,以旅促酒、以酒兴旅,酒旅互促。在习水县城打造美酒美食美生活融合基地、酒旅融合的酒文化数字科技体验中心、酱酒文化沉浸式体验目的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商直播营销基地、便捷交易中心、习</span>水酒旅消费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联动习水和赤水河沿岸国家级、世界级的文旅资源,把习水酱酒融入各个美景,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植入白酒产品品鉴、调酒体验、文创体验,营造“绿洲红城+诗酒田园”的美酒美景美体验;借力借势文酒旅大IP,推动习水酱酒品牌、文化、产品、营销创新出圈出彩。</p> <p class="ql-block">  二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战役习水段渡口旧址保护利用。这个与酒旅、红旅融合是相关的。</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21日至11月8日,中央红军长征转战黔川滇期间,习水是四渡赤水战役主战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和中央红军主力、红军黔北游击队、川滇黔边游击纵队,在习水转战10个月,分别在今习水县与古蔺县、仁怀市交界的赤水河、桐梓河、古蔺河两岸23个渡口先后实施一二四次渡河军事行动、战斗。</p><p class="ql-block"> 目前,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的红军渡口旧址有10处,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红军渡口旧址有4处,立有碑记和标记的红军渡口旧址有4处。其余红军渡口既没有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更没有碑记、标记、文字介绍、步道、陈列馆(室)。</p><p class="ql-block"> 与习水交界的二郎滩、园滩子、九溪口、太平渡(河嘴上)、麻柳滩5个渡口,不仅立有碑记和标识,还有文字介绍。其中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修有步道、广场,建有渡口陈列馆、民宿等配套设施,植入红军故事。二郎滩、太平渡旧址还申报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溪口、麻柳滩旧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醒民镇马蹄村与古蔺县永乐街道德付村交界的岩桑沟兴桥旧址,古蔺县已打造建设成为“毛泽东入川第一桥”红色教育景点,建有红色教育广场和500米的红军步道,列入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毛泽东入川第一桥、红军步道、红色教育广场等,这些设施和场景就建在醒民镇马蹄村的地界上。</p> <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贵州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条例》的相关规定,提出三点工作建议:</p><p class="ql-block"> 1.立即开展调查认定。由县人民政府正在开展的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联合县宣传、党史、文化文物、史志、退役军人、长征办、老区建设、红创区、纪念馆等相关部门,组成中央红军长征渡口旧址联合调查组,对全县范围内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三次军事行动渡口旧址,全面开展一次普查登记,彻底摸清全县红军渡口(含红军游击队)旧址“家底”。</p><p class="ql-block"> 2.认真做好保护管理。在对渡河部队、渡河分队,渡河时间、渡河地点、渡河方式、渡河次数等全面普查登记的础上,经过联合认定后,首先申报纳入县级以上红色资源革命遗址遗迹名录;其次分别申报列入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点。有的渡口可以捆绑申报为省级以上“红军渡口群”进行重点文物保护,征集相关文字、图片、拓片等资料,分门别类进行详细登记、合理归档和规范管理。红军渡口属于不可移动红色资源,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设置保护标识,做好文字介绍,划定保护范围,建立记录档案,明确具体保护机构,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至少也要有个纪念标志。</p><p class="ql-block"> 3.科学抓好传承利用。将红军长征渡口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开展宣传教育,发挥红色资源固本培元、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推动发展的作用。县宣传、党史、档案、文化旅游(文物)、教育等部门和党校,以及学术团体组织开展红军长征渡口红色资源理论研究,加强档案整理利用研究,挖掘、宣传、阐释红军长征渡口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提升红军长征渡口红色资源学术研究的影响力。推动红色文化进学校、机关、企业、社区、乡村活动,加强红军长征渡口资源开发推介,把红色旅游、人文旅游和绿色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对全县红色资源进行研究、挖掘和提炼,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培育形成若干条完整的红色旅游线路,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森林康养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融媒体、自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