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子兵法13:行军之道

张晓平

<p class="ql-block">读吴子兵法13:行军之道</p><p class="ql-block">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话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动,饮食不适,马瘦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其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p><p class="ql-block">词语解释:</p><p class="ql-block">犯:违背。</p><p class="ql-block">绝:用尽之意。</p><p class="ql-block">任:这里指服从命令,担当起战斗的责任。</p><p class="ql-block">解舍:宿营休息。</p><p class="ql-block"> 许多外行的人认为军队只要能打仗就行,至于行军休息这些小事不值得讨论。其实,以逸制劳亦是军队保持战斗力进而战胜敌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试根据上面话,用二三个例子来诠释吴子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吴子在《吴子兵法·行军》中强调了行军过程中对“进止、饮食、人马体力”三者的合理把控,认为这是军队服从命令、保持战斗力的关键。以下通过几个例子来诠释吴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1.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行军失误</p><p class="ql-block">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率领北方大军南下。由于北方士兵不习水战,且长途行军后未能充分休整,人马疲惫不堪。曹操在行军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士兵的体力和适应性,强行推进,导致士兵疲惫、士气低落。同时,曹操的军队在南方水土不服,饮食不适应,进一步削弱了战斗力。最终,在与孙刘联军的对抗中,曹操的军队因“马瘦人倦”而一败涂地。这正是吴子所说的“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瘦人倦而不解舍”,导致“上令其废,以战则败”。</p><p class="ql-block">2.韩信的背水一战</p><p class="ql-block">韩信在井陉之战中,背水列阵,大破赵军。在这场战役中,韩信不仅在战术上出奇制胜,更在行军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士兵的体力和士气。在行军前,韩信合理安排士兵的休息和饮食,确保士兵在战斗前体力充沛。同时,他通过巧妙的行军路线和速度控制,避免了“进止不度”的问题。这种对行军细节的把控,使得汉军在战斗中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力,最终以少胜多,大获全胜。这体现了吴子所说的“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从而“任其上令”,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3.岳飞的岳家军</p><p class="ql-block">岳飞的岳家军以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著称。在行军过程中,岳飞非常注重士兵的体力和士气。他规定军队不得随意扰民,确保士兵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补给。在长途行军时,岳飞会根据士兵的体力和马匹的状态,合理安排行军速度和休息时间,避免“马瘦人倦”。同时,他还会根据地形和敌情,灵活调整行军路线,确保军队能够随时投入战斗。这种对行军细节的严格把控,使得岳家军在对抗金军时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多次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这正是吴子所说的“无绝人马之力,无犯进止之节”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行军过程中的“进止、饮食、人马体力”三者是军队保持战斗力的关键。只有合理安排这些细节,才能确保军队服从命令,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从而在战争中取得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