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宜宾”三日游(一)

邓学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3日至15日(农历正月16—18日)今年因为是1月份过年,元宵节之后还有4天开学,于是我们抓住了寒假的尾巴,临时决定“重庆——自贡——宜宾”三日游。</p><p class="ql-block">我和老雷带着女儿、外孙女、侄儿、侄女!我们一行6人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p><p class="ql-block">13日下午1点59分从重庆西开往自贡的高铁把我们带到了盐城——自贡。</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参观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顺便说一下,60岁以上免门票,6到14岁儿童半票,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都是半票17元。凭学生证)我们拼了一个讲解团,每个人戴上耳机,跟着讲解员,她给我们慢慢介绍自贡盐业的发展历史和渊源流长的盐文化。由此,我们知道了“自贡”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自贡盐井分两种:一种是自流井;另一种是贡井。于是分别取两种盐井的第一个字就形成了“自贡”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其实中国盐不只有井盐,我们中国人吃的盐有三种:井矿盐、海盐和湖盐。自贡生产的是井矿盐。井矿盐生产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我国井盐矿资源十分丰富,储存量达64000亿吨,分布于四川、重庆、云南。其中四川和重庆居全国之冠,为60500亿吨。到本世纪初,我国井矿盐产量已达到742万吨,占我国盐产量的20%左右。湖盐,它的生产可追根溯源到两三千年前的周代。我国有上千个盐湖,主要分布在内蒙、青海、新疆、甘肃、宁夏、陕西、西藏等省市区,其中青海有“盐的世界”之称。新世纪初,我国湖盐产量达370万吨,约占全国盐产量的10%。海盐生产起源于五六千年以前的缩沙氏煮盐,分布于我国沿海除上海以外的10个省市区。21世纪初,中国海盐产量已达到2600万吨,占我国盐产量的70%以上,居世界第一。</p><p class="ql-block">自贡是中国井盐的标志,中国井盐生产的开拓者———李冰。曾经我游历了都江堰,我只知道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他领导民工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千里沃野,却不知道李冰在公元前255年—</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51年任蜀郡守时,组织当地人民用开凿水井的方法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今双流县境内)揭开了中国井盐生产的序幕,李冰因此被誉为中国井盐生产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自贡有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自贡人还开创了卓筒井技术,自流井深井钻凿技术,采卤技术,输卤技术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之为“顿钻凿井时期”。随后又发展到“旋转钻井时期”,由旋转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采用蒸汽机车采卤和薄层盐井采卤,进而发展成为现代采卤技术。制盐技术也随之越来越高,由古代制盐技术发展到天然气制盐技术进而发展为真空制盐技术!</p><p class="ql-block">讲解员的讲解以及实物展览让我们耳目一新,从盐业博物馆出来已快6点了,我们下榻在自贡的“全季酒店”!当夜幕降临时,我们来到了自贡灯会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重庆西站</p> <p class="ql-block">自贡盐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听讲解员讲解</p> <p class="ql-block">打井工具</p> <p class="ql-block">打井工具</p> <p class="ql-block">听讲解,看图片</p> <p class="ql-block">装盐水的桶</p> <p class="ql-block">古代制盐技术</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出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自贡盐业博物馆合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