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这里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彝族人口占比达98%,文化底蕴丰厚。直苴彝族赛装节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十五至十七日,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赛装节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涵盖祭祀、服饰、婚俗、歌舞乐等文化,保留大量原始农耕祭祀礼仪等,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也聚集了大批国内外文人和游客。</p> <p class="ql-block"> 黄土地上的松叶绮梦。这片黄土地因松叶的覆盖,仿佛进入一场绮丽的梦境,松针松叶代替红毯,给质朴的黄土地增添梦幻色彩,开启了黄土地不一样的华丽篇章,展现乡村新貌。</p> <p class="ql-block"> 刚至村口,一扇由绿树蔓藤精心编织而成的迎宾门率先映入眼帘。彝族的帅哥美女们就守候在此,他们身着绚丽夺目的传统服饰,那精致的绣工、明艳的色彩,每一针每一线都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小伙们英姿飒爽,眼眸中透着质朴与热情;姑娘们则美若星辰,笑靥如花,举手投足间尽显彝族风情。他们用最诚挚的笑容、最热情的姿态,将每一位游客迎入这欢乐的海洋,那一刻,宾至如归不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真切可感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漫步其间,彝族的老少们穿梭在游客之中,如同流动的彩色画卷。这些彩装,都是他们耗费心血、一针一线亲手缝制,每一道褶皱、每一个图案,都承载着家族的传承、个人的祈愿。面对游客们的镜头,他们没有丝毫的忸怩与不耐,大方地展露笑容,配合拍照,用行动传递着友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纯真,拉着母亲的手,分享着节日的喜悦;老人们则带着岁月沉淀后的从容,好像是在讲述着往昔赛装节的趣事,那深深浅浅的皱纹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踏入云南永仁县直苴村,仿若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却又热情似火的斑斓天地,而这一场彝族赛装节,便是那开启奇幻之旅的魔法钥匙。</p> <p class="ql-block"> “直播之花”将手持手机在人群里像花一样引人注目,散发独特魅力,展现彝族年轻一代融入新潮流的活力。通过“直播视界”向外界展示彝族风情,开启一扇让人们了解彝乡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简易的舞台,此刻却成了光芒万丈的艺术殿堂。男女老幼依次登台,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复杂的道具,仅凭一身身华服与源自灵魂的自信,便将彝族儿女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年轻人活力四射,舞步灵动,旋转间衣袂飘飘,似要与彩云共舞;中年人沉稳大气,举手投足间尽显坚毅,他们用身姿诠释着对生活的担当;老人们则带着岁月的韵味,缓缓移步,一招一式皆有风骨,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的历史肃然起敬。台下的观众,无论是本地乡亲还是外来游客,都沉浸其中,掌声、欢呼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久久回荡在这片山谷。</p> <p class="ql-block"> 吃食一条道,虽不长,却香气四溢、热闹非凡。烟火缭绕中,各种特色美食琳琅满目。烤得滋滋冒油的坨坨肉,外焦里嫩,咬上一口,肉香四溢;软糯香甜的荞粑粑,带着谷物特有的清香;各种各样的吃食瞬间唤醒味蕾。游客们围坐在小摊前,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分享着今日的见闻,欢声笑语洒满了这条小道。</p> <p class="ql-block"> 永仁苴却(zuo que)砚因石材产于永仁县古地名苴却而得名,是中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的传统技艺,也是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雕刻集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雕刻于一体,形成了厚重浑实、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制砚人根据原材料上的石眼、膘色和层次来设计,使之具有鲜活的生命,每一方苴却砚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融合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制砚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 那些手工绣活,小玩意儿,琳琅满目,每一件都让人觉着新鲜,让人挪不动步。</p> <p class="ql-block">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土地上,赛装节的狂欢却丝毫未减。回首望去,那绿植迎宾门依旧挺立,似在守护着这份美好;彝族同胞们的笑脸依旧灿烂,铭刻在游客心间;舞台上的风姿、街上的美味,都成了这场旅行最珍贵的记忆。这一场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遇见了彝族文化最本真、最炽热的模样,带着这份温暖与震撼,即便离去,那一抹绚丽的色彩也将永远晕染在生命的画布之上,熠熠生辉,永不褪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