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洋原创艺术摄影《原创艺术摄影密码》

含洋原创艺术摄影

<p class="ql-block">在原创艺术摄影领域,后期处理是能为作品增色,然而,真正彰显摄影者深厚功底与独特创造力的,是对前期相机的精妙把控。</p><p class="ql-block"> 无需后期修饰,仅靠前期数十秒精准操作,将相机在特定环境下的宽容度调至最佳并实现准确曝光,因对比度与曝光决定影调,白平衡滤镜与饱和度决定色调,如此才能让摄影作品精准捕捉瞬间蕴含的艺术质感与灵魂,这便是原创艺术的精髓。今天含洋给大家深入探究原创艺术摄影中前期相机控制的关键要点与核心技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曝光:精准掌控光线</p><p class="ql-block">(一)相机宽容度与动态调整:数码相机曝光关键</p><p class="ql-block">在原创艺术摄影里,数码相机前期曝光和传统胶片机不同,并非只靠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这三个要素,认为靠直方图就能精准曝光的想法也不对。对数码相机而言,实现精准曝光的核心是有效运用相机宽容度。相机宽容度指相机感光元件同时记录场景最亮和最暗部分细节的能力范围。这就要求摄影者拍摄时依实际情况调整相机的动态宽容度。</p><p class="ql-block">在复杂光线环境下,相机宽容度尤为重要。以拍摄城市街道为例,拍摄机位不同,光线条件就不同。此时需调整相机动态宽容度的对比度,这样观者看到的画面暗部才不会全黑,亮部也不会丢失大量细节;反之,即便拍RAW格式,也可能得到废片。所以,不管用何种相机,前期都要调整其宽容度,像卡片机这类数码相机也有动态对比度调整功能。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亮部与暗部细节,为前期准确曝光打基础。</p><p class="ql-block">同时,数码相机前期曝光涉及白平衡冷暖滤镜对对比度的影响,以及光圈、饱和度和锐度等方面的动态调整,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画面中不同亮度区域的差异程度。拍摄复古风格古画效果时,适当减小对比度,可让整体画面元素亮部更暗、暗部更亮,增强画面灰度,突出历史沧桑感与古画艺术风格。较低对比度和饱和度,会让画面柔和、细腻,过渡平缓,适合表现梦幻般的艺术场景,比如拍摄夜间灯光下的喷泉,营造温馨、宁静氛围,可先把对比度和饱和度调到最低,再逐步增加色彩。</p><p class="ql-block">饱和度决定画面色彩的鲜艳和浓郁程度。拍摄自然风景类原创艺术作品时,适度提高饱和度能让画面色彩更鲜艳,像让秋天枫叶更红、湖水更蓝,增强视觉吸引力,展现大自然艺术魅力。但要注意,过度提高饱和度会导致色彩断层或失真,失去真实感,破坏作品艺术感染力。不同拍摄题材和风格对饱和度要求不同,拍摄抽象艺术装饰画主题时,可能适当提高饱和度突出艺术元素和视觉冲击;拍摄具有禅意的艺术场景时,通常保持适度饱和度传达宁静、悠远意境。</p><p class="ql-block">锐度关乎画面细节呈现,它决定图像明暗边缘的清晰度和锐利程度。进行微距艺术摄影以及表现物体质感时,较高锐度能清晰呈现物体表面细微纹理和独特结构,展现微观世界艺术之美。不过,锐度和所拍元素大小、远近有直接关系,锐度过高可能在物体边缘产生光晕或白色小噪点,影响画面自然质感。尤其是拍摄人物艺术照时,针对不同对象,锐度要求有区别。过高锐度会使儿童和女性皮肤显得粗糙,破坏人物美感与艺术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二)M档与EV测光表:曝光控制精准组合</p><p class="ql-block">在原创艺术摄影中,用M档(手动模式)拍照能让摄影师全面掌控参数。和其他自动或半自动模式不同,M档没有曝光补偿功能,完全依靠EV测光表精细调节曝光。EV测光表根据当前环境光线情况,测量光线强度,为摄影师提供参考曝光组合。要知道,M档是拍艺术摄影影调的必要条件,影调与色调不是后期设计出来的。</p><p class="ql-block">例如,拍摄光线复杂的室内展柜里的艺术展品时,现场有小聚光灯照亮的展品,也有较暗阴影环境。此时把相机设为M档,先调整宽容度的对比度确定影调,再观察EV测光表的EV值。摄影师可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控制进光量,调节快门速度决定光线照射时间,同时合理设置感光度及其对比度(比如,感光度100比感光度400画质更细腻,对比度更小),达到理想曝光效果。若测光表显示曝光不足,可适当增大光圈、降低快门速度或提高感光度;若显示过曝,则反向操作。这种完全手动的曝光控制方式,能让摄影师按自己对画面的创意构思,精准打造想要的曝光效果,尤其适用于营造特殊光影氛围的原创艺术摄影场景。</p> <p class="ql-block">(三)测光模式:精准读取光线依据</p><p class="ql-block">相机的测光模式是获取准确曝光的重要参考。评价测光综合考量整个画面光线情况,像全面的观察者,适用于多数日常场景,能提供较平衡的曝光值。拍摄热闹集市场景时,评价测光可兼顾摊位商品、往来人群及周围环境光线,给出整体合适的曝光值,如实记录集市热闹氛围。</p><p class="ql-block">中央重点测光更侧重画面中心区域光线,把大部分权重给中心部分,适合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的场景,比如拍摄以人物为主体的艺术肖像,可确保人物面部等关键部位曝光精准,突出人物表情与气质。</p><p class="ql-block"> 点测光最精准,只针对画面极小区域测光,常用于光线复杂且需突出特定主体的场景。例如拍摄一束逆光下的艺术花朵,通过点测光对花朵测光,可让花朵准确曝光,背景可能因曝光差异形成独特光影效果,突出花朵艺术形态与美感。</p> <p class="ql-block">二、色彩:还原与创造的艺术</p><p class="ql-block">(一)白平衡滤镜:色彩准确还原与创意塑造关键</p><p class="ql-block">拍摄中间调作品,如新闻、纪实摄影时,白平衡主要功能是把光线环境还原为白色,保证色彩真实还原。新闻现场不同光源混合,像室内灯光、室外透过窗户的自然光等。这时准确设置白平衡,能确保人物肤色、物体颜色如实呈现,让观众真切感受现场氛围。例如报道一场室内会议,准确设置白平衡可避免人物面部偏色,符合新闻纪实摄影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p><p class="ql-block">在艺术摄影中,虽然后期可调整色彩,但前期用白平衡滤镜营造特定冷暖色调更关键。白平衡与白平衡微调像滤镜一样起重要作用。90%的摄影者不知道相机内的白平衡滤镜与现实色温相反,其本质是平衡光线。但在艺术创作中,可巧妙利用这一特性强化画面冷暖特征。比如拍摄表现冬日寒冷氛围的艺术作品,把白平衡设为高于实际色温值,相机会以为光线偏暖,在画面中增加蓝色调,强化寒冷感觉,使画面更具艺术感染力。相反,若营造温暖、热烈氛围,如拍摄夕阳下的海边艺术场景,降低白平衡设置,画面会偏红、偏黄,增强温暖色调。通过灵活运用白平衡与白平衡微调,摄影师能为艺术摄影作品增添独特色彩风格,满足多样化创作需求。</p> <p class="ql-block">(二)色彩模式:定制色彩风格选择</p><p class="ql-block">相机提供多种色彩模式,这是前期相机功能设置必须考虑的。常见的有sRGB和Adobe RGB。</p><p class="ql-block">sRGB色彩空间应用广泛,适用于视频和网络屏幕分享,其色彩饱和度较高、阴影浅,能呈现鲜艳亮丽的色彩效果,让照片在屏幕上显示更具视觉冲击力,对一些需快速传播、展示的艺术摄影作品,如街头艺术摄影作品较适用。</p><p class="ql-block">Adobe RGB色彩空间色域更广阔,比sRGB色域大25%,能捕捉和记录更多色彩细节,更适合专业摄影以及成品需影展专业打印、印刷处理的情况,为摄影师后期根据独特用途精细调整色彩提供更大空间。拍摄需深度艺术创作、对色彩还原要求极高的作品,如大型艺术画作翻拍时,Adobe RGB色彩空间能更好保留画作丰富色彩层次与细节。要注意,不是社会上一些人说的参加影展就得用sRGB色域,这是错的。影展让交的sRGB是评委用电视观看的样片,入选后放大图片还是要交Adobe RGB色彩空间大底原文件。所以前期拍摄时,摄影师要根据照片最终用途和个人创作风格选择合适色彩模式,以防参加比赛,设置Adobe RGB色彩空间更好。</p> <p class="ql-block">三、构图:画面布局的智慧</p><p class="ql-block">(一)构图原则:构建和谐画面基础</p><p class="ql-block">构图是合理布局拍摄元素的艺术,遵循一定构图原则能让画面更和谐、有吸引力。我国摄影大师吴印咸的《摄影构图120例》是经典摄影构图教科书。其中黄金分割构图是经典方法,将画面按1:0.618比例分割,把主体放分割点附近,能让画面达到视觉平衡与美感。拍摄人物艺术摄影作品时,把人物眼睛等关键部位放在黄金分割点上,可增强画面吸引力,引导观众视线聚焦人物,突出人物情感与艺术气质。对称构图常用于拍摄建筑、倒影等题材,利用对称元素营造稳定、平衡视觉效果,展现庄重、和谐氛围。比如拍摄一座古老的中式园林建筑,其左右对称结构在画面中呈现出秩序之美,体现中式建筑艺术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二)画面元素的运用:打造生动画面关键</p><p class="ql-block">线条、形状、色彩和光影等画面元素在构图中至关重要。线条能引导观众视线,增加画面空间感和深度感。水平线条给人平静、稳定感觉,常用于表现平静湖面;垂直线条传达挺拔、高耸视觉效果,像拍摄城市中的摩天大楼,垂直线条突出建筑雄伟。曲线为画面增添柔和、优美感觉,如蜿蜒河流、山间小路等,使画面更具动感和韵律,拍摄乡村田园风光时,曲线运用可营造优美、灵动氛围。</p><p class="ql-block">形状元素各有特点,圆形给人圆润、完整之感,传达和谐主题;方形传达稳定、规则印象,在建筑摄影中常见,比如拍摄现代简约风格建筑,方形元素突出建筑简洁与规整。三角形有稳定性和引导性,可引导观众视线,增强画面动态感,例如拍摄人物艺术照时,人物姿势构成三角形,突出人物活力与个性。</p><p class="ql-block">色彩在构图中,不仅影调与色调传达情感,物体固有色也能突出主体。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吸引观众注意力,常用于拍摄街头艺术摄影等需突出视觉效果的场景;相邻色搭配,如红与橙、蓝与紫等,带来和谐、柔和感觉,适合表现宁静、温馨场景,如拍摄室内艺术插花作品,相邻色搭配营造温馨、优雅氛围。</p><p class="ql-block">光影是摄影艺术的灵魂,不同光影效果营造不同主陪体氛围。主体受侧光照射时,受光面明亮,背光面有阴影,对比鲜明,能清晰展现物体表面纹理细节,如拍摄古老艺术木雕,侧光凸显木雕表面岁月斑驳痕迹,展现艺术沧桑感。逆光营造独特氛围,从被摄物体后方打光,勾勒出物体轮廓,形成美丽轮廓光,还常伴有光晕效果,增加画面艺术感,拍摄人像艺术照时,逆光使主体与背景分离,增强层次感,突出人物艺术气质。</p> <p class="ql-block">(三)前景与背景的处理:丰富画面层次技巧</p><p class="ql-block">前景和背景在构图中不可忽视。巧妙运用前景能增加画面层次感和空间感,引导观众视线深入画面。例如拍摄风景艺术摄影作品,利用前景中的树枝、花朵等元素虚化,聚焦远处风景,可营造身临其境之感,突出风景优美与神秘。同时,前景还能装饰画面、突出主题。背景要简洁干净,避免杂乱干扰主体。选择与主体颜色对比鲜明或协调统一的背景,能更好衬托主体,增强画面表现力。如拍摄白色艺术陶瓷,选深色背景可使陶瓷更突出,展现其纯净与优雅;拍摄温馨家庭艺术场景,选柔和浅色背景营造和谐氛围,突出家庭温暖。</p> <p class="ql-block">四、对焦:清晰成像的保障</p><p class="ql-block">(一)对焦模式:精准锁定目标方式</p><p class="ql-block">相机对焦模式主要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两种。现在人们对自动对焦期望过高,实际上过去相机直对拍摄运动物体时对自动对焦有要求,不过大部分相机用于新闻、纪实摄影能满足常见拍摄场景。</p><p class="ql-block">手动对焦需拍摄者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调整对焦距离,适用于光线暗、自动对焦难工作的环境,或需精确控制对焦位置的情况。如拍摄微距艺术摄影时,手动对焦可确保微小物体细节清晰呈现,像拍摄花蕊中的昆虫,手动对焦能精准展现昆虫形态与细节。</p> <p class="ql-block">(二)对焦点选择:聚焦关键元素要点</p><p class="ql-block"> 在自动对焦模式下,合理选择对焦点很重要。相机通常提供多个对焦点,拍摄者可根据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选相应对焦点。例如拍摄人物艺术特写,将对焦点选在人物眼睛上,能确保人物眼神清晰锐利,因为眼睛是人物表情和情感传达的关键部位,清晰眼神更好展现人物艺术气质与情感。拍摄风景艺术摄影时,若想前景和背景都清晰,可选择多个对焦点或使用区域对焦模式,让相机对画面多个区域对焦,保证整体清晰度,展现风景全貌与细节。</p> <p class="ql-block">(三)对焦与构图的协同:实现完美画面关键</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曝光、色彩、构图和对焦等方面的前期相机精准控制,原创艺术摄影者能在不依赖后期处理的情况下,创作出有独特艺术魅力、高品质的摄影作品。这不仅要深入理解相机各项功能和参数,更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敏锐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前期相机控制技巧的考验,也是对原创艺术摄影追求的深刻体现。希望每位热爱原创艺术摄影的朋友,都能掌握前期相机控制技巧,在光与影的世界里捕捉更多精彩瞬间,创作出令人赞叹的艺术佳作,让原创艺术摄影的光芒更加闪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