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南美之10:乌拉圭古城科洛尼亚

高山流水

2025.1.13<div>乌拉圭的科洛尼亚(Colonia)是简称。全称为Colonia del Sacramento,即“萨库拉门多移民镇”。地处图片左上角黄色区域的黑色箭头处。<br>科洛尼亚与布宜隔河相望,拉普拉塔河( La Plata-Parana River)是南美洲仅次于亚马逊河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最宽的河流。两城相隔的宽度约有50公里,入海口最宽处可达230公里。<br></div> 从布宜可以搭乘渡轮前往科洛尼亚,轮渡码头就在布宜市中心。这便是轮渡公司Buquebus大楼。 我们是上午8:15的去程票,下午5点返程。 轮渡的候船大厅挤满了人,人山人海。连地陪都不知道排哪个队伍是对的。所以排了这个队伍又换那个队伍。 终于排对了队伍,来到二层出发大厅排队出海关。<br>本国人和外国人在不同的窗口办理通关,持美国有效签证可以免签,但是也要办通关手续。阿根廷出关和乌拉圭入关在同一柜台前后一条龙办理。<br> 船很大也挺豪华,有上下两层容纳客人。上船后可以随便坐,靠窗位置已经都被占据了。那就找个靠近下船的位置坐下。 其实在行船过程中,船外除了浑浊的河水基本啥也看不到。<br>历史上葡萄牙人没来之前,乌拉圭的主人是印第安人。葡萄牙人来到后与西班牙人为夺取对这条河的控制权战斗。原因是来自玻利维亚的宝石、秘鲁的贵重金属等,都是通过这个河口运往欧洲,所以谁控制了河口谁就获得了经济主动权。在西班牙语中“拉普拉塔”是银子的意思,是运送银子?还是赚取银子?好像都是。<br> 一个小时后到达乌拉圭的港口小城科洛尼亚。<div>科洛尼亚于1680年由葡萄牙人兴建,虽然之后的一个多世纪,西葡战争让小城饱受战火纷扰,但是如今的科洛尼亚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誉为“南美瑞士”。<br>来到科洛尼亚,标志性的照片来一张。其实以前我觉得这样到此一游的景点毫无意义,现在的我是不是越来越接地气啦。<br></div> 圣卡洛斯斗牛场(San Carlos Punta Negra)。乌拉圭唯一的斗牛场,为穆德哈尔(mudéjar)风格建造,与西班牙的斗牛场非常相似。 斗牛场建于1912年,是一座殖民时期的历史遗存建筑,可容纳10000观众。可惜只使用过2次,至今已空置了一个多世纪,现在成了鸟儿们的家园。 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致力于对这座斗牛场正进行抢救性修复。透过门洞能看到里面为修复工程搭建的脚手架。 来到科洛尼亚,参观古城是重头戏。<div>首先来到1811广场。广场上的公共花园古树参天,可惜此时蓝花楹已经谢了。</div> 如铭牌所示,1995年科洛尼亚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文化遗产”。<br>2016年被《孤独星球》评为最值得去的十大地方之一。<br> 眼前便是科洛尼亚老城门,1745年由当时的葡萄牙总督修建。整座古城都是葡萄牙人为抵御西班牙人入侵而建。 进入古城需要通过城门外的木制吊桥。当时的铁链关系到城池的存亡,现在铁链只是象征性的挂着。 老城的城门又称为坎坡门(Puerta de Campo)。 和城门相连的老城墙是当年重要的战略防卫工程,登上厚厚的城墙,一架大炮象征性地守卫着老城。城墙一直延伸到拉普拉塔河边。<div>建设城墙和铺设城内道路的石块都是从银河里打捞上来的。</div> 城墙下是西班牙风格建筑。现在是餐厅。 这排房子背后有一条有故事的石板街名曰叹息街(Suspiros)。<div>沿着叹息街的碎石小路往下走可以通向河口。以前处决犯人是沉入大海,即将被处决的犯人一声声叹息走在这条路上,围观的人们也在叹息,由此得名。</div> 高耸于古镇中心萨夫拉尼斯科街(Snfrancisco)的白色灯塔是埃尔·法鲁灯塔(El Faro)。它是古镇标志性建筑。建于1857年,为葡萄牙风格建筑。灯塔是建于圣弗朗西斯修道院(San Francisco Monastery)遗址之上。修道院是西葡两国抢夺港口损坏的吗? 有着高高双塔的圣礼教堂(Iglesia Matríz)是乌拉圭最古老的教堂。 自从17世纪末修建以来,曾多次被毁,又经过一次次的修复,教堂原有的建筑风格已荡然无存。<div>然而教堂内却也保存了一些让人赞叹的艺术品,如16世纪的圣坛背壁装饰画。</div> 还有这尊用巴拉圭桃花心木雕刻的阿西西的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Assisi)跪在圣母像前忏悔的塑像也是文物。他是一名知名的苦行僧。 教堂边上是葡萄牙总督瓦斯康塞洛斯宫殿遗址,宫殿本身早已荡然无存,残存的地基复原出当时的格局。 教堂边的遗址地基成了游客的休息场所,也是街头音乐家展现才华的舞台。 边上这幢粉色的房屋是修复的葡萄牙时期古建筑。 废墟边的瓷砖画。展示了1762年的古代东南角港口附近的布兰德拉城堡示意图。 位于银河边的古城的瓷砖博物馆(Museo del Azulejo)。1988年落成。 据介绍博物馆收藏了法国和加泰罗尼亚的瓷砖,以及一套可追溯到1840年的乌拉圭瓷砖。今天非官方闭馆日居然闭馆。 河边圣马丁广场上的南美民族英雄圣马丁的半身塑像。 边上还有一座废弃的灯塔?瞭望所?现在似乎改建成了餐厅。 来到银河边的游船码头,码头边停了很多游艇和帆船。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古城的栈桥。 还可以远眺到新城的建筑。白色圆形建筑是水塔。 走到码头尽头有这样一个建筑,应该是当年立在河边导航的灯塔。 古城里典型的葡式石块路遍布,在路边高大的法国梧桐点缀下构成了美丽的林荫大道。 古城除了17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时期遗留至今的古老建筑。也有现代建筑,如阿根廷领馆。 乌拉圭国家银行。 路上也常见古董车。这家居然奢侈到将古董车当大花盆在种花。 古城不大,步行可以到达所有景点。在走去轮渡站路上经过科洛尼亚老火车站。 坐上轮渡,回到布宜轮渡站时,大厅里已经结束了喧嚣的一天,静悄悄的。早上一片混乱,根本看不到这样整齐的排队围栏啊。 坐上大巴回酒店,又经过7月9日大道。 五月广场。 <div>晚上在布宜最有名的探戈剧场探戈波特诺(Tango Porteno)用餐及观看表演。Tango Porteno剧场演出的是最正宗的阿根廷的国粹探戈,不是国标舞中的探戈。<br></div> 意乱情迷的探戈是“孤独者的三分钟爱情”。大腿之间相互摩擦和纠缠是为了调情,不停转身和快速摆头则是要警惕对手或情敌的背后偷袭。所以在这里我们看不到赵丽蓉老师优雅慢条斯理的趟啊趟着走。 俗话说阿根廷有两只脚,一只脚跳探戈,一只脚踢足球,而这两只脚都诞生在布宜的博卡区。所以诞生于博卡港口区的探戈,演绎的不仅是人生靓丽的一面,更是掺杂着底层人的无奈与哀愁。<div>今天我们的座位非常好,位于中间,是离开舞台的第二桌,离开舞台近,却又不用仰着脖子看。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原声舞蹈。</div> 最后全体演员谢幕。在后面高处的是现场伴奏的乐队。乐队的伴奏同样富有激情,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