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题材长篇小说《秋风劲》之三十七

剑客

<p class="ql-block">《秋风劲》--青春与信仰的抉择</p><p class="ql-block"> 《秋风劲》描绘了那个年代知识青年们响应毛主席号召,背起行囊奔赴农村接受再教育的壮丽场景。作者以他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情感和深情的笔墨,通过对知青王建设、大眼珠子、鬼高丽、小霞等人物的刻画,重现了他们在农村插队的日子。这段历史,既是一代人青春的祭奠,也是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在书中,知青们带着改变命运的理想来到农村,却面对着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沉重的体力劳动。</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插队知青们,不仅在劳动中接受了身体的锻炼,更在心灵上得到了巨大的成长。他们在广袤的田野里用汗水和泪水书写自己的青春,面对挫折时学会了坚强,面对艰难时学会了坚持。无论是王建设与大眼珠子的友谊,还是小霞和梅子之间的关怀,都让这部作品充满了温情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通过《秋风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了知青们的真实生活,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这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提醒着我们,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青春总是充满着挑战与机遇,信仰与抉择。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那一代人的坚韧与屈,也成为他们最珍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七</p><p class="ql-block"> 插队生活枯燥乏味,知青们也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有点盼头的就是县电影放映队来放露天电影或者戏班子来唱“二人转”。</p><p class="ql-block"> 每年秋收结束时,就是县电影放映队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他们马不停蹄地到各个公社的每一个生产队放露天电影,每到一个生产队放两部片子。尽管放的都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老电影和《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革命样板戏影片,再就是《新闻简报》,偶尔还有《鲜花盛开的村庄》《卖花姑娘》《第八个是铜像》等朝鲜、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的电影。这些电影知青们看了不知多少遍,甚至都能背下来,当时有一句顺口溜:“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p><p class="ql-block"> 即便如此,在那个物资匮乏、文化饥渴的年代,这些电影也给知青们带来了很多快乐。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里的那个胖姑娘“六百个工分”令知青印象深刻;《卖花姑娘》主题歌凄凉哀婉的旋律和“……卖花来哟卖花来哟,花儿好哇红又香,朵朵红花卖不完哟,弟弟眼泪流不完。”的歌词,也曾令女知青们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每当放电影的时候,来的不只是看电影的人,野地里的飞虫也来凑热闹。这些飞虫围着放映机的光束飞来飞去,特别是大蝲蝲蛄在看电影的人群里乱钻,有时候会爬到人们的裤腿里、脖子里,咬的人生疼。</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小伙子借着月光和电影的光亮,一个劲儿的往姑娘堆里凑,还时不时的整出点动静,以引起姑娘们的主意。姑娘们也春心芳动,趁机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更有男有情女有意的青年男女,以看露天电影为借口,躲到无人处约会。年轻的“小寡妇”和“跑腿子”也想趁机触碰一下异性的手,开开荤。</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听说放映队要到金靰鞡二队放电影,晚饭时,王建设、鬼高丽、大眼珠子、祥子、筱卉、梅子、小霞等匆匆填饱肚子,就与队里的男男女女一起,迎着夕阳的余晖,踩着大车车辙碾压后形成的高低不平的土路,深一脚,浅一脚的赶往金靰鞡二队。</p><p class="ql-block"> 到了金靰鞡二队队部大院,天还没有黑下来,生产队院内已经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p><p class="ql-block"> 听说今天是演《地道战》和《沙家浜》,哥几个从民兵队长高传宝说到老钟叔,从汉奸汤司令说到山田小队长,这边大眼珠子还学着电影里的台词,说道:“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p><p class="ql-block"> 那边鬼高丽学到:“高,实在是高!夜袭高家庄、赵庄、马家河子,这样一举两得。既可以端土八路的老窝,又可以解西平据点之围!”</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又从胡司令说到刁参谋长,从郭指导员说到阿庆嫂。鬼高丽指着大眼珠子唱到:“这个小子,不寻常。”</p><p class="ql-block"> 大眼珠子接着唱到:“鬼高丽,一点面子也不讲。”</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又从电影说到了当兵;说到当兵吃国库粮,每个月还有好几块钱的零花钱,转业了还能回省城安排工作。王建设说:“也不知道秀秀、大兵、小福在部队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祥子说:“不用操心,肯定过得比咱们好,混个两、三年就回省城了,到工厂上班挣现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同生产队的知青凑到一起,相互找茬、耍横,一准出事。 </p><p class="ql-block"> 这不,大伙说得正热闹,鬼高丽看到了金靰鞡二队青年点的朱守敬迈着八字步走了过来。他喊道“猪手,你怎么才来呀?”</p><p class="ql-block"> “你他妈才是猪手呢?皮子紧啦,找揍哇。”朱守敬嘴巴浪迹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你才皮子紧,找揍呢!”鬼高丽不服气。</p><p class="ql-block"> 朱守敬冲到鬼高丽跟前,一拳朝鬼高丽脸部打来,鬼高丽抬起胳膊挡住朱守敬的拳头,后退几步,说道:“跟你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到了你的一亩三分地,就这样接待哥们儿?”</p><p class="ql-block"> “谁他妈和你是哥们儿。”朱守敬不依不饶。</p><p class="ql-block"> 王建设看见朱守敬和鬼高丽又要动手,走到两人中间,说道:“嗨嗨!干啥呢?都是滨城来的老乡、青年点的战友,一年见不了几回,怎么还打起来了?”“猪手,不!守敬,就算给老弟一个面子,哪天请你喝酒。”</p><p class="ql-block"> 朱守敬一抱拳,说道:“哎呀,领导来了,愚兄有眼不识泰山,得罪得罪!”</p><p class="ql-block"> 王建设冲朱守敬一摆手,把鬼高丽拽带一边。“‘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是在人家的地盘儿,快走。”</p><p class="ql-block"> 鬼高丽回到金靰鞡一队知青们身边,越想越觉得窝囊,也没心思看电影了。他找到与他要好的祥子:“刚才碰到猪手了,这小子欺负我。我提你,他说你啥也不是。”</p><p class="ql-block"> 祥子膀大腰圆、高门大嗓,豪爽侠义、守信践诺,做事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在他身上“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和“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思想芜杂并存。他家和朱守敬家原本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两家的关系非常好,平时谁家吃点好的,都会给对方送去一点尝尝鲜。“文革”时,他俩父亲所在单位分属不同的革命组织,祥子父亲在自己单位组织了“炮轰派”,成为其中的骨干;朱守敬的父亲在自己单位参加了“捍联总”,也是个小头头。两个好友也因此成为势不两立的仇敌,曾经率领各自的组织多次相互械斗。</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期,军代表进入工厂,各个造反组织也消停了不少。但二人依然是你看我不顺眼,我和你较劲,还在两家的院子里砌了一道砖墙。受父辈的影响,祥子和朱守敬见了面也和仇人似的,动不动就打架。</p><p class="ql-block"> 插队以后,祥子和朱守敬分属两个生产队,平时也不经常见面,偶尔见一次面,也是客客气气。</p><p class="ql-block"> 祥子点火就着、脾气暴躁,生来就是个打仗不要命的主儿,因为打仗进过少管所,在他家那一带提起“祥子”,没有人不知道。朱守敬长得文质彬彬、白白净净,戴着一副近视镜,他心眼多、主意正,身边有一众小兄弟,是小有名气的群众领袖。</p><p class="ql-block"> 鬼高丽添油加醋的话,惹恼了祥子:“我看他是不想活了。走,找他去。”</p><p class="ql-block"> 鬼高丽拽住祥子:“‘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这是他们的地盘,他们人多,哪天再收拾他也不迟”。</p><p class="ql-block"> 看完电影,鬼高丽和祥子往回走的时候,看见朱守敬站在生产队大院门口抽烟。祥子走过去,二话没说,一拳打在朱守敬的脸上。朱守敬冷不防挨了一拳,一屁股坐在地上。“祥子,我没招没惹你,凭什么打我?”</p><p class="ql-block"> “就凭你说我‘啥也不是’!”祥子气哼哼地说。</p><p class="ql-block"> “我没……”朱守敬话没说完,看到站在祥子身边的鬼高丽。“一定是你小子挑拨我和祥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祥子拍了拍鬼高丽的肩膀,说:“鬼高丽是我兄弟,打他就是不给我面子。”</p><p class="ql-block"> 朱守敬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一抱拳,说道:“祥子,哥们儿眼拙,不知道他是你的兄弟。不知者不怪,要不上我们青年点喝一杯,我那还有一瓶‘北大荒’。”</p><p class="ql-block"> 祥子不会喝酒,也不知道“北大荒”酒的珍贵。一摆手“算了!我不会喝酒,走啦!”说完,拉起鬼高丽,扭身走了。</p><p class="ql-block"> 朱守敬本来想把祥子和鬼高丽骗到青年点再收拾他俩,没想到祥子没上当。</p><p class="ql-block"> 看着祥子和鬼高丽走远,朱守敬摸摸挨了一拳的脸,狠狠地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俩他妈的给我等着!”</p><p class="ql-block"> 朱守敬回到青年点,同寝室的战友看见他有些红肿的脸,问道:“你脸是怎么整的?”</p><p class="ql-block"> “刚才不小心撞到树上了。”朱守敬遮掩道。</p><p class="ql-block"> “我看像是被人打的。”另一名战友小声嘀咕道。</p><p class="ql-block"> 朱守敬见遮掩不过去了,就说自己一个人和金靰鞡一队青年点的三、四个知青打架,“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脸上挨了一拳。</p><p class="ql-block"> “守敬,这事儿不能就这么过去了,这面儿咱得找回来!”一个外号叫鬼子的知青说道。</p><p class="ql-block"> “咱们今天晚上就去找他们报仇!”众人附和道。</p><p class="ql-block"> 朱守敬知道祥子的厉害,说道:“咱们不打无把握之仗,先做些准备,随时听我的调遣。”</p>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 周振华,笔名剑客,生于困难时代,长在动乱时期,吃过糠,下过乡。“恢复高考”后,成为“新三届”中的一员。毕业后,先后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做综合调研工作,搞职业技能培训,干统战教育培训,历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院长、党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2018年退休,省级作协会员、省政府科顾委专家、高校客座教授。先后出版长篇小说《秋风劲》,人物传记《百态风流》,诗歌散文集《情丝文韵》,杂文集《谈天说地》,诗集《低吟浅唱》,散文集《品读哈尔滨》《岁月无痕》,长篇报告文学《巴兰颂歌》《工作队在依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集《调研思考实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萃》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