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

四平长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中国大运河申办成功十年,为此2025年趣游俱乐部开发了京杭大运河系列线。</p><p class="ql-block">此行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杭州段,选三个地标实地浏览,其分别是;</p><p class="ql-block">1、凤山水城门遗址;</p><p class="ql-block">2、西兴码头与过塘行建筑群;</p><p class="ql-block">3、桥西历史文化街(拱寰桥)。</p> <p class="ql-block">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千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邘沟),后经7世纪(隋)和13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分为通惠河(北京市区到市郊通州段)、北运河(通州至天津段)、南运河(天津至山东临清段)、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段)、中运河(台儿庄至淮安段)、里运河(淮安至扬州段,古称邪沟)和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段)七段,是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过重大作用。19世纪(清中叶)以后,因黄河改道、南北海运兴起、浦铁路通车等原因,其作用逐渐减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杭运河全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杭运河全图》系清朝河道官员实地绘制并进呈的京杭运河形势图。采用立体象形符号表示的形象画法,描绘大运河全程,运河沿线的城池、山川、湖泊、堤堰、闸坝等地理景观和水利工程设施都在图上一一表现出来。图中标明以东为上,实际的方位是上东下西,左北右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图沿运河两岸绘制了绍兴府、顺天府等13个府治所,萧山县、怀柔县等50个县治所,高邮州、昌平州等12个州治所;注明了100余处水闸(坝)及其之间里程;注明了运河水的来源,详细绘制了运河两岸的大小湖泊,有名称的直接连接运河的大型湖泊18处,全图注明名称的湖泊共计60余处。</p> <p class="ql-block">隋唐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山水城门山由两座不同跨径的石砌拱券并联而成,南面跨径为一丈三尺有余,北面为一丈七尺,两者之间为石砌方形闸档,闸档后部有石雕门臼,可以启闭闸门。每座拱券的顶部中央,有一块雕有蟠龙的锁石,用以锁住闸门。城上建有一楼,可屯兵百余,既可防御敌兵偷袭,又可开闭闸门调节河水,可惜水城门因年久失修,城楼坍[tān]圮[pǐ],城墙破损,闸门今已难觅。20世纪80年代治理中河时,按照原水城模样修复,并在其旁辟为公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兴古镇的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在此筑城拒吴,时称固陵,六朝时称西陵,吴越王钱缪改西陵为西兴。明清时,西兴属绍兴府萧山县管辖,民国仍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山县划归杭州市,西兴亦属杭州,但是无论语言还是建筑,较之杭州,更近于绍兴。西兴古镇是钱塘江渡口,又为浙东运河起点,水陆交通便利,历史上向来是两浙门户,交通发达,地势险要,自古为“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西兴古镇以邮驿、“浙东运河之头”而著称,是南来北往的一个中转码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沿运河而建的西兴老街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时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特色,被列入杭州市十大历史保护街区之一。西兴古镇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1996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原属萧山市浦沿、长河、西兴三镇划给杭州市西湖区,后单独建为滨江区,改为西兴街道。</p><p class="ql-block">西兴古镇西兴老街西端连着浙东古运河的源头,是全长250多公里的浙东古运河的起源之地,途经萧山、绍兴、上虞、余姚、宁波,在镇海城南注入东海。西兴是南来北往的一个中转码头,万商云集,士民络绎,市容繁华,因此出现了“过塘行”,即为专替过往客商转运货物的“转运行”,南北客商、东西货物都须集此中转,故过塘行布满西兴,是西兴商业全盛时期的标志。</p><p class="ql-block">“西兴过塘行及码头”是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的“大运河”之“浙东运河”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西兴全盛时期拥有七十二爿半过塘行。七十二爿半过塘行的经营范围,也有大体的分工:其中过客人、禽蛋的有赵永利、俞小八房等八家;过茶叶、烟叶、药材的有来锦标、孙太和等四家;过牛、羊、猪、鱼秧的有钟大椿、富三房等十二家;过酒酱的有傅汝贤、陈光记等六家;过棉花、蚕丝、绸缎的有曹大本、沈惠全等七家;过百杂、灯笼、木器、锡箔、扇骨的有协亨祥、徐炳记、沈八房等二十九家;过建筑材料的有源盛和、王诚孚等三家;过其它的有李庆记等二家;过银元的只徐国佩一家,至于那半爿过塘行是因为这七十二爿“过塘行”是一年四季都营业的,但是孙家汇“黄鳝行”由于只是过鳝鱼等季节性的货品,并不是全年营业的,所以被大家戏称为半爿“过塘行”。</p><p class="ql-block">随着浙东运河退出历史舞台,西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也逐渐衰落了。因西兴老街才得以保留。</p> <p class="ql-block">小年的余味。</p> <p class="ql-block">停下脚步,了解一下民风民俗。</p> <p class="ql-block">永兴闸遗址。</p> <p class="ql-block">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也是京杭大运河南起点标志一一拱宸桥的所在地,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一一京杭大运河重要遗产点(段);以文博非遗为特色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以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伞博物馆、扇博物馆,以及手工艺活态馆为代表的桥西博物馆群,使街区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有点历史感了(利用云层和大树,折挡远处的高楼)。</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利用现代科技,快速浏览一下京杭大运河的全貌,加深此行所观所见对大运河之了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文字资料等来自领队介绍及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