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净因寺,又名土堂大佛寺、净因禅寺,位于尖草坪区上兰街道土堂村,西依崛围山、东临汾河畔。北为“烈石寒泉”及“窦大夫祠”。因寺内藏有创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的晋阳第一土佛,故俗称“土堂大佛寺”,又因寺属佛教净土宗,意净土之因缘,故名净因寺,亦名净因禅寺。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净因寺大佛阁,坐西向东,右侧为南殿,对面是山门,山门左侧为钟楼、右侧为鼓楼。钟楼旁还有禅房三间。大佛阁依土崖而开凿,且与砖、石材料木结构楼阁相结合的建筑精品。阁楼砖砌台基,长11.4米,宽6.1米,高1.1米。总高13米,深20余米的砖券土洞窟。阁内前半部分为砖石卷窑洞,后半部分为土卷窑洞,建筑面积205.60平方米。窟前大佛阁为木构建筑,明嘉靖二十年(1541)修建,清代重修,重檐歇山顶,琉璃剪边,底层前檐施五踩异形斗棋,上层前檐置木制栏杆。阁内塑一佛二菩萨像,正中为阿弥陀佛,既非泥塑,也非石雕,而为“土就”,是对形似佛像的土丘雕刻、着色而成,独具特色。由于这里山体土质疏松,而大佛由泥土塑成,彰显了建造师高超的制作技艺。</p> <p class="ql-block"> 在大雄宝殿前有两株苍老古柏,状若虬龙,枝干龙飞凤舞,长势奇特,一株顺时针生长,另一株却逆时针生长,古称“土堂怪柏”,为古“晋阳八景”之一。土堂怪柏,为何既怪又神奇?相传,很久以前,净因寺旁山坳里有一大片柏林,枝繁叶茂,枝干龙飞凤舞,生机勃发。一日,一位将军带领兵从此经过,在寺里休息时,看到这一片柏树林震惊不已。主持和尚见状,随对将军道:你虽然能够统领千军万马,但未必能数清这里的柏树有多少颗。将军很不服气,于是就去数了,结果真的数不清。立马令士兵做了许多贴子,采取数一颗贴一颗之方法。可是边数边贴,等数完了,结果发现还有许多柏树没贴子。将军不得不服输,还大声说道:“真乃神柏也!”如今那片柏林早已不见了,只留下这两株长势奇特的土堂怪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太原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7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