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武汉看黄鹤楼

净瓶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去武汉看看黄鹤楼,是多年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黄鹤楼不仅是一座楼,而是一个很大的公园;不仅有风景,更是一处人文历史荟萃的旅游胜地。2024年11月30日,看到老同学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发的游轮照片,动了坐游轮游三峡的心思。查了船期,确定12月6日晚在宜昌登船,上行到重庆。定了船期,开始合计如何去宜昌,最后决定先飞武汉,看看黄鹤楼和湖北博物馆。12月2日上午飞抵武汉,入住酒店放下行李,便打车直奔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选择从黄鹤楼公园南门进入,依次参观鹅池、古碑廊、奇石馆、跨鹤亭、搁笔亭、《崔颢题诗图》浮雕,直达核心目标:黄鹤楼。从一楼开始,逐层细看,精美绝伦的画卷、历代文人雅士留下的诗篇,无不记录着黄鹤楼的辉煌与传奇;登楼远眺,可以俯瞰长江的波澜壮阔,远眺武汉三镇的繁华景象。长江大桥如巨龙般横跨长江,龟山电视塔高耸入云,与黄鹤楼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参观了黄鹤楼,往西门方向行进,揽虹亭、瞰川亭、《三楚一楼》牌坊,胜像宝塔…。看过宝塔,回返黄鹤楼,继续向东参观古铜顶、千禧钟,到白云阁观赏书画作品、听古筝曲,穿过四季牌坊、精忠报国牌坊等,到达岳飞亭和岳飞铜像,一路走来,犹如置身于历史的河流之中,</p> <p class="ql-block">进入南门,映入眼帘的是鹅池,池中植睡莲、王莲,还置有两座由太湖石构成的假山,水中红鲤、锦鲤悠闲漫游,几只白鹅“曲项向天歌”,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山水画。</p><p class="ql-block">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言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鹅字。书生爱之,遂临摹藏之。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立碑建池。还有一说,系王羲之辟池养鹅,并观其神态,从而练成一笔而就的鹅字,该池称天鹅池。1986年根据这些传说修建了鹅池。在形似弯月的水面上建一石桥,将池分为二瓣,水面较大的南部为鹅池,水面较小的北部曰白龙池。</p> <p class="ql-block">鹅池东南处有一《鹅碑亭》,是1986年,修建公园时,将依旧拓本重新刻制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以示与白龙池隔开,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亭坐东朝西,面对鹅池,高6米,木石结构,呈六角型,单檐翘角,粉墙黑瓦,古朴典雅。亭壁的青石上的“鹅”字高2.5米,宽1.25米。亭的左右面各有一扇高2.5米的通门,成贯通南北的通道,仿佛天然自成。人在其间,既可欣赏到笔力遒劲、气势磅礴的“鹅”字,又可看到池中的睡莲、如雾的喷泉、嬉戏的白鹅和绕岸的垂柳,颇有江南园林的风韵。</p><p class="ql-block">据记载清代,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曾有一方一笔草成的“鹅”字的刻石,在前面写了俗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与某书生聊天论鹅时情不自禁写下此字。好事者往往摹拓传播。其实,书石者实为清代文人门镇国!(参见“园林胜景·雕塑石刻·鹅字石刻”)。</p><p class="ql-block">各地旅游景点概若此者,纯粹就是讲故事,历史背景的真实性是需要去考证的。要吸引游客,生搬硬套、生拉硬造都是离不开的手法,为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和乐趣,这也是非常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崔颢题诗图》浮雕是黄鹤楼公园一处绝美的风景,</span>这座浮雕生动地雕绘着唐代诗人崔颢的形象。只见崔颢身姿潇洒挺拔,长袖飘逸,头戴峨冠,气质不凡,仿佛置身于云霞缭绕之间。他那专注运笔赋诗的神态,更是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创作时的灵感涌动。</p><p class="ql-block">浮雕的中央,雕刻着崔颢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黄鹤楼》。这首诗由神话传说写至现实感受,文词流畅,景色明丽,虽有淡淡的乡愁,却不颓唐,被后世公认为题咏黄鹤楼的第一名篇。通过浮雕,人们能更加直观地领略到这首诗的意境和魅力。</p><p class="ql-block">从艺术设计和制作方面来看,《崔颢题诗图》浮雕也十分精美。其长12米,宽8.2米,浮雕画面为4米×8米。1990年6月竣工,选用四川越西黑沙石和湖南长沙花岗石,使得整个雕塑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浮雕画面由四川省雕塑艺术学院赵树同设计,画面上崔颢七律《黄鹤楼》的全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书写。</p><p class="ql-block">《崔颢题诗图》浮雕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承载着历史文化。它与黄鹤楼的历史相映成趣,成为了人们了解黄鹤楼文化、感受诗词魅力的重要窗口。每一位来到黄鹤楼的游客,在欣赏这座浮雕时,都能穿越时空,与唐代诗人崔颢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体会到历史与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已经望见黄鹤楼,“楚天极目”牌匾高悬楼上,登上高楼一览胜景的心情瞬间激荡起来。</p><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武汉市的地标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span>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黄鹤楼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站在楼前,仰望着那高大的建筑,仿佛能看见历史的尘埃在阳光下飞舞。黄鹤楼犹如一位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了无数的喜怒哀乐,朝代更迭、人事兴衰,都在这砖瓦之间留下了痕迹。</p> <p class="ql-block">进入黄鹤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层大厅</span>,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壁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云黄鹤》,这是</span>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陈若菊夫妇精心创作的彩瓷装饰壁画,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宜昌陶瓷厂烧制,</span>原画藏于中国美术馆。画作将黄鹤楼的浪漫神话传说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描绘了驾鹤仙人与世人同乐的祥和景象,呈现出欢乐浪漫的意境。《合云黄鹤》壁画高9米,宽6米,由756块彩色陶版镶嵌而成。壁画取材于《橘皮画鹤》的古代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p><p class="ql-block">画面分为天上、人间两部分。天上,仙人竹笛横吹、驾鹤腾飞;人间,众人载歌载舞,欢聚黄鹤楼前。楼前是郁郁葱葱的林木,楼四周有大片的白云缭绕,背后是滔滔江水。整幅画描绘了驾鹤仙人与世人同乐的祥和景象,呈现出欢乐浪漫的意境,展示了一楼大厅的“神话”主题。</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的三楼,有一幅名为《人文荟萃·风流千古》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华其敏创作,山东淄博陶瓷厂烧制。壁画以中国传统工笔写意的方式,描绘了13位与黄鹤楼相关的历史名人,包括崔颢、李白、王维、孟浩然、贾岛、顾况、宋之问、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岳飞、陆游和范成大。这些文人墨客在黄鹤楼吟诗作对,展现了唐宋时期的文化盛况。</p><p class="ql-block">壁画不仅艺术价值高,还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这些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体现了黄鹤楼浓厚的文化氛围。华其敏教授将这幅壁画视为其代表作之一,认为它展现了黄鹤楼的人文精髓和东方底蕴。</p> <p class="ql-block">走进楼内,那一幅幅诗词、一幅幅书画,让人沉浸在文化的长河中。古人的智慧和才情在这小小的楼阁中熠熠生辉。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那淡淡的惆怅穿越千年的时光,触动着心灵深处;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迈,又让人心潮澎湃,充满了前行奋进的力量。在这里,文学与建筑完美交融,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一楼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余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五楼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陈列。</p><p class="ql-block">从一楼看到五楼,深深地被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所震撼,黄鹤楼之所以能被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是有其必然优势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长江奔腾东去,波澜壮阔。那浩渺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似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前行。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江水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长江大桥横跨长江南北,蔚为壮观!此时,心中涌起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如此宏大的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但我们却有着能够欣赏、感受并创造美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登上黄鹤楼,公园内的建筑和风景尽收眼底,这些建筑和景点不仅展示了武汉市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长江美景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从黄鹤楼西门进入,见一座“白塔”,这就是胜像宝塔,是黄鹤楼公园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由元代坐镇武昌的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造,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p><p class="ql-block">此塔原立于黄鹄矶头黄鹤楼故址旁。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拆迁时塔底有一石幢与一密封瓶,瓶底刻“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戌九月乙卯谨志”,瓶腹刻“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康,永承佛庇”。1984年黄鹤楼重建时迁至此地。塔高9.36来,座宽5.68米,外石内砖,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五部分,宝顶为合金制作。台基和塔刹造型讲究,塔体精美别致,在蓝天白云下尤显圣洁庄严。胜像宝塔不仅是佛教密宗的佛塔,也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一座喇嘛式白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此塔于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三楚一楼》牌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黄鹤楼的西侧,是游客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span>是一座四柱三间、雕梁画栋的牌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12米,宽7米</span>。牌坊的正面题“三楚一楼”,背面题“江山入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楚一楼》</span>牌坊的名称源于清代无名氏所写的搁笔亭楹联“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其中,“三楚”指的是先秦时期楚国的疆域,分为西楚、东楚和南楚,而“一楼”则指黄鹤楼。黄鹤楼素有“楚地第一楼”之美誉,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鹤楼被誉为“三楚一楼”,更是象征着其在楚地的重要地位。这座牌坊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标志性建筑。</span>牌坊不仅是黄鹤楼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武汉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见证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和诗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牌坊的存在不仅增添了景区的艺术表现力,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有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鹤归来”铜雕</span>,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和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两只黄鹤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以其深刻的含义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受到游人青睐。</p><p class="ql-block">“黄鹤归来”铜雕的创意源于民间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感动天庭,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人民安居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便脱胎下凡,以昭普天同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铜雕由著名雕塑家刘政德创作设计,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现在更是成为武汉的文化符号。</span></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西侧还建有两座亭子,从黄鹤楼上俯瞰,相对而建的两座亭子非常引人注目。揽虹亭位于黄鹤楼前台阶中轴线的北侧,是一座八角正方形的亭子。亭高13.85米,采用钢筋水泥仿木石结构,上置宝瓶式顶刹,檐下施斗拱装饰,底部设重台并环雕花栏杆。揽虹亭的名字来源于“揽虹”,意指站在楼上便可把彩虹拿到,以此形容黄鹤楼的高耸。瞰川亭位于黄鹤楼前台阶中轴线的南侧,与揽虹亭相对,也是一座八角正方形的亭子。亭高13.85米,结构上与揽虹亭相似,红柱黄瓦,流金飞碧。瞰川亭的名字“瞰川”意为俯视长江,江汉交流,波涛汹涌,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黄鹤楼正东92米处,有一</span>黄鹤楼铜顶。这是黄鹤楼的重要历史遗迹,重约2吨,系纯黄铜铸成。铜顶为青铜材质,中空设计,高度为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其造型优美,分为三部分: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部为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形,底部则是莲花宝座型。</p><p class="ql-block">铜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同治七年(1868年),当时由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主持重建黄鹤楼时铸造,以匹配新楼的雄伟。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因火灾被毁,仅留下这座铜顶。此后,铜顶曾多次遭盗损,1985年经过精心修复,重新安置于现址,成为黄鹤楼公园的重要文物,是黄鹤楼历经沧桑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与黄鹤楼对望的吉祥钟。此钟重21吨,1999年底完工,所以也叫千禧钟,有20世纪和21世纪连接的寓意,这大钟上刻了许多内容,千禧钟顶部有楚风楚韵纹饰带,上半部为龙凤呈祥图案和千字铭文,钟腰带为梅花图案,钟的下部是十幅浮雕,这些浮雕表达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千字铭文”表达出来的意思,浮雕的大致内容为:</p><p class="ql-block">殷商南土,盘龙古城;</p><p class="ql-block">楚拓江汉,屈子行吟;</p><p class="ql-block">夏口城堡,三国鏖兵;</p><p class="ql-block">崔颢绝唱,李白诗魂;</p><p class="ql-block">南宋港市,岳飞抗金;</p><p class="ql-block">商兴汉口,都会雄风;</p><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举国景从;</p><p class="ql-block">保卫武汉,抗战军兴;</p><p class="ql-block">武汉解放,工业重振;</p><p class="ql-block">四化新篇,改革风劲。</p><p class="ql-block">十幅浮雕浓缩了武汉3500年的发展史,真可谓浓缩就是精华!</p> <p class="ql-block">紧邻黄鹤楼有一座白云阁,白云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被称为“南楼”,后因唐代诗人崔颢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更名为白云阁。历史上,南楼曾多次重建,明崇祯九年(1636年)和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均被命名为“白云阁”。现在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阁的北边有六层(包括两层地下室),南边则为四层。屋顶为重檐歇山十字脊屋面,地面一层与二层衔接处采用白色台基,寓意白云阁飘浮在白云之间。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顶层屋檐下悬挂有“无心出岫”、“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三块巨匾,分别由苏步青、程十发、朱屺瞻书写。白云阁不仅是观赏景点,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在这里一楼有书画名家作品展,在楼上观赏了手工艺品、听了古筝演奏(<a href="https://www.meipian.cn/wap/video-work/view/index.html?um_rtc=3d2cc6ac2f37302585d33a743988e91a&id=9n8w1vu&type=10&v=10.9.1/#/?id=9n8w1vu&type=10" target="_blank">https://www.meipian.cn/wap/video-work/view/index.html?um_rtc=3d2cc6ac2f37302585d33a743988e91a&id=9n8w1vu&type=10&v=10.9.1/#/?id=9n8w1vu&type=10</a>),白云阁的二、三层被改造成咖啡厅,游客可以在此休息、品茶,欣赏美景,真的是非常不错👍👍👍。</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公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区有一岳飞广场,位于蛇山中部的山脊上,广场上有</span>岳飞亭和岳飞铜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忠报国”石坊、“还我河山”石刻,以及大型青沙石浮雕等,共同组成了岳飞风景区,增添了黄鹤楼的精神底蕴。</span></p><p class="ql-block">岳飞亭,全称岳武穆遗像亭,建于1937年,是为了保存明代岳飞遗像青石碑而建。亭内供奉的岳飞遗像线条遒劲,意态英武,是艺术杰作。岳飞铜像位于岳飞亭之东,铜像通高8米(其中基座2米),重达16吨,是青铜铸造。岳飞扶鞍勒马,神态英武,正气凛然,目光如炬,好像在远眺故国大好河山。这些景观的建设<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现了岳飞在武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span>岳飞广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重要文化园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岳飞亭里保存着一幢石碑,上面刻着岳飞的画像,据说这幢青石碑是明代所刻制,是一件非常宝贵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漫步黄鹤楼,心中感慨万千。黄鹤楼之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是一场心灵与文化的对话。它让我明白,时间虽会流逝,但文化的传承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应当在欣赏美的同时,铭记历史,传承文化,让这些珍贵的宝藏永远闪耀着光芒。</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八日于千佛山下</p> <p class="ql-block">抄录:黄鹤楼名篇</p><p class="ql-block">1《黄鹤楼》</p><p class="ql-block">唐·崔颢</p><p class="ql-block">昔人已乘黄鹤去,</p><p class="ql-block">此地空余黄鹤楼。</p><p class="ql-block">黄鹤一去不复返,</p><p class="ql-block">白云千载空悠悠。</p><p class="ql-block">晴川历历汉阳树 ,</p><p class="ql-block">芳草萋萋鹦鹉洲。</p><p class="ql-block">日暮乡关何处是 ?</p><p class="ql-block">烟波江上使人愁 。</p><p class="ql-block">2《黄鹤楼记》</p><p class="ql-block">唐.阎伯理</p><p class="ql-block">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p><p class="ql-block">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p><p class="ql-block">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