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浪迹马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许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度浪迹海角,几度深耕马赛,喜悦依然、陶醉依然、美好依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浪迹马赛,有邂逅美好的感觉;浪迹马赛,有徜徉历史的味道;浪迹马赛,有阔别重逢的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巴黎驰往马赛的高速列车上,许先生一路心潮澎湃,轻哼着自由的赞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p><p class="ql-block">光荣一天等着你!</p><p class="ql-block">我们渴望珍贵的自由,</p><p class="ql-block">决心要为她而战斗!</p><p class="ql-block">让我们高举自由的旗帜,</p><p class="ql-block">胜利地迈着大步前进!</p><p class="ql-block">让敌人在我们脚底下,</p><p class="ql-block">听着我们凯旋的歌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许先生的脑海里,浮现出这赞歌诞生的宏伟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午夜了,寒气袭人。任凭幻想驰骋的德·利尔兴奋异常地回到房间,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是音符还是诗句先出现,是音乐还是诗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纵声歌唱,可什么也没有写成,他渐渐感到疲乏,伏在钢琴上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像梦一般地在德·利尔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棚里找到正在锄冬季莴苣的迪特里希,这位年迈的爱国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儿,还叫来几位爱好音乐并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长女伴奏,德·利尔激昂地唱起歌来。听了第一节,每个人心潮激荡不已;听到第二节,大家都流下了热泪;听到最后一节时,人们的狂热爆发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儿们、年轻的军官和朋友,哭着拥抱在一起。他们欢呼:祖国的国歌找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新歌,名为《莱茵军进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95年7月14日法国政府宣布,自由的赞歌——马赛曲为法兰西国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拿破仑在1804年称帝之后下令取消《马赛曲》国歌地位,但是并没有禁止该曲;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改国歌为《法兰西王子返回巴黎》;1830年爆发七月革命。在巴黎战斗的街垒上《马赛曲》重新响起;1879年,法国政府重新定《马赛曲》为国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列车缓缓停下,随着人流,急急走出圣夏尔车站,许先生流浪的足迹终于踩上了马赛,顿时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环顾四周,令人赞叹不已的建筑群。马赛圣夏尔火车站广场上,有三个女神雕像,她们分别代表了经济、农业与和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刚刚改建完成的现代化车站——马赛圣夏尔车站,建于能够俯瞰全城的高地之上,地下还设有地铁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站在车站前的高台上眺望全城,对各个方位和位置关系有个大致了解。位于城市南部,小岩石山上的是白色教堂贾尔德圣母院,矗立在塔上的玛丽亚雕像还在闪耀着金色光芒。它对面就是地中海,上面漂浮着伊夫岛,眼前是停泊着游艇和观光船的旧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下车站前的大理石台阶,沿着南向伸展的雅典大街步行五分钟,即可到达马赛的主干道卡努比埃尔大街。沿着卡努比埃尔大街,往南步行五分钟,就是大街的尽头——旧港。位于旧港东侧的位置,便是旧港中央的贝尔朱码头,每天清晨都充斤着渔民鱼贩的叫卖声和购买者们讨价还价的喧闹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马赛被选为欧洲文化之都,以此为契机诞生了许多文化设施建筑。从旧港延伸到港湾地区一带,以地中海文化博物馆为主,林立着众多外观极富个性的博物馆。迎着清新的海风,游走在现代建筑之间,别有一番乐趣。</p> <p class="ql-block">浪迹马赛,有邂逅美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赛(Marseille),是市区人口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该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景色秀丽,气候宜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赛的历史开始于西元前六百年福西亚人,小亚细亚希腊人,开辟的港口,当时被称作马萨利亚。西元前四十九年,这里自成为罗马国的殖民地之后,就变成了通往东方世界的西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拖着行李,初步马赛,或许看起来太不起眼,街道似乎没经过规划,人行道边随意涂鸦,整个城市让人感觉随意而杂乱。但马赛又是清新甜美的,高阔的蓝天、码头上的法文招贴、婴儿车中的漂亮宝贝和他们娴雅悠然的母亲都在提醒着,这里是普罗旺斯的马赛,是包容了浓郁地中海风情和浪漫法国气质的极致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最繁华的卡纳比埃尔大街。各种看板、霓虹灯,五光十色。商店里灯光明亮,商品琳琅满目。大街的尽头,是一个被人们称为旧港的地方。二百年前,这里是世界第三大港,相当热闹、繁华。如今,没落了,清静了。红的、绿的、黄的灯光映照在碧蓝的水面上,无数只白色的帆船和小汽艇静悄悄地泊在港湾里。站在古老的码头上,望着那变幻莫测的灯光,彷佛看到了它的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八一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避风堰瞭望塔上的守望者,望见了从士麦拿经过的里雅斯特和那不勒斯来的三桅大帆船埃及王号。瞭望塔上发出了讯号,并派出了一位领港员,绕过伊夫岛,在摩琴岬和里翁屿之间上了船。琪安堡的平台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在马赛,一艘大船的进港始终是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开始时描写的场景。领航员通过狭窄的进口把埃及王号领到脚下的这个码头。环顾左右,昔日繁忙、热闹的码头上并没有欢迎远航归来的大船的人们。那些男女老少,或散步,或交谈,或依偎,都在尽情享受着恬静的夜晚所带来的浪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赛市政厅位于旧港的北侧,一年一度的迎新年活动,会在这里倒计时的。傍晚时分,墙面上反复地播放着马赛的宣传篇,许先生又幸运的邂逅了两位,会说中文的地道法国女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聊了马赛,我们聊了新港旧港,我们聊了普罗旺斯,我们聊了熏衣草。是啊,等到七八月蓝紫色的熏衣草花盛开,海风里夹带着浓浓的花香时,相约再次浪迹马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一次浪迹马赛,先生终于赶上了熏衣草的未班车,那是后话《芳香天涯》。</p> <p class="ql-block">浪迹马赛,有徜徉历史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英雄纪念碑下向西望去,天幕上的玫瑰色早已消逝,呈现出深蓝色。高大宏伟的圣·约翰教堂的塔尖成了参差不齐的剪影,有的像十字军的头盔,有的像堂吉诃德的长矛。狭窄的航道对岸是圣·尼古拉堡,这是一个保卫马赛港的军事要塞。昏暗的光线中看不清它的颜色,但可以分辨出长长的炮台和浑圆的塔楼轮廓,领略到古希腊建筑艺术的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贾尔德圣母院位于南端的山岗上。贾尔德圣母院建筑于1214年,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罗马拜占庭式风格。这座庞大的白色建筑,高高的钟楼上耸立着金光灿灿的圣母像。一进马赛,就能望见,她俯瞰着马赛港、保佑船只的安全。至今,教堂里仍有许多模型船只,还有不少谢恩牌,供信徒祈祷和谢恩,这全是民间艺术珍品啊!站在教堂的露天平台上极目眺望,马赛全城依山势修建的房屋,以及波光粼粼的海面,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旧港,再向北步行,就见到一个较大的群雕和喷泉,两边延伸出一段回廊,这就是隆尚宫。它建于1862年,融合了巴罗克、罗马及东方的建筑风格,群雕非常精美。那喷泉飞溅的水花和粼粼的波纹,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水池周围有艳丽的花草装饰着;长廊后面是一大片绿地山坡,健身的人们在绿荫的小道上长跑,几只肥肥的猫咪躺在长椅上,还有海鸥、鸽子在那里伴舞,幽雅而有生气,妙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了隆尚宫,就近看了博物馆和美术馆。博物馆展出马赛的的风俗、传统及民间工艺品,在此在此看到马赛西元前六百年到四世纪的历史;在美术馆看到埃克尔德、普罗旺斯当地作品,还看到马赛画家特切利、彼切等人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旧港乘快艇二三十分钟分钟到伊夫岛。伊夫岛是马赛最小的岛,小岛三百米长,一百八十米宽。起初,这个小岛一直无人居住,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在1516年驾幸此地时,充分意识到了它的防御价值,下令在此建起堡垒,即伊夫城堡。这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工事,这座城堡落成于1524年,地势易守难攻,满眼是高而光滑的峭壁和白森森的石头。后来成为国家监狱,曾囚禁过许多王子、王公贵族的后代,如米拉波,还有新教教徒、政治犯、革命家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夫城堡防守极为严密,犯人要从这里逃出去,简直是不可能的——然而被关押在这里的法利亚神甫和爱德蒙·邓蒂斯成功地逃了出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伊夫堡的历史演绎了数百年,但人们真正对它产生兴趣是从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两部小说开始,那就是《基督山恩仇记》和《铁面人》。这两部小说将主人公的命运同伊夫堡紧密相连,也让这座远离大陆的小岛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浪迹马赛,有阔别重逢的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黄昏漫步在马赛街头。随意走进一条古老的小街,街道两旁是一些不高的、带有庭院的住宅,从婆娑的树影透出浅黄色的灯光,白天市场上嘈杂的叫卖声消失了,此时安静得能听到虫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了解马赛,可以读一读法国作家左拉的名篇《南塔斯》、《马赛的秘密》。自然主义创始人左拉在普罗旺斯地区的埃克斯自由自在地度过了童年的六个年头,他笔下的短篇小说《南塔斯》,创作于1859至1880年,是左拉的生活经历了从困苦无奈到向乐观自信的转折过程,与此同时,他的文学观念和实践也从探索逐渐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左拉通过不屈不挠的主人公南塔斯,成就了自己的白日梦,而对于马赛这座城市充满了兴趣与好感,自然要进一步的瞧一瞧《马赛的秘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着一条优雅时尚的步行街漫步,两边商店相当精致,市容优雅如画,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故居。由于塞尚出生在离马赛不远的普罗旺斯埃克斯小城,他也成了马赛的名人,他在马塞留了1600多张照片,很多名作也诞生于马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具有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颠覆了以往的视觉透视点,空间的构造被从混色彩的印象里抽掉了,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艺术,这是以往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做到的。因此,他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他的故居一楼成了咖啡馆,许多悠闲的老人在此边品咖啡边聊天,生意十分兴隆。楼上则改成了塞尚博物馆,介绍他的生平与作品。塞尚擅长画静物、风景与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玩纸牌的人》《静物》《圣维克多山》《酒神宴舞》《浴女们》。他的画作风格曾被左拉推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马赛的老街上,漫无目的地浪着,一会儿在艺术韵味浓郁的涂鸦前伫足,一会儿在美美的拐角咖啡屋坐着,不知不觉又走到了那间老街画室,许先生和魅力画家阔别重逢啦。两年前的圣诞假期,先生曾经幸运地迷失在这里,今天又稀里糊涂的来了,美好啊,缘分啊,多么的令人开心、多么的令人神往啊!我们欣喜若狂、我们热情拥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阔别重逢的不仅仅有马赛的老街、马赛的画家,还有马赛的美食。提到马赛美食,不能不提脍炙人口的马赛鱼汤。据说,马赛鱼汤是选用十多种当天打的鱼爊制成;也有人说,是渔民每天卖剩的鱼煮出来的,里面有马赛的特种鱼——岩鱼,加上洋葱、茴香、大蒜、土豆一起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赛是个非常悠闲的城市,梧桐树、喷泉、教堂与美术馆,都让人体味闲适的滋味;旧港的余韵及圣维克多修道院,留给人太多的遐想。我喜欢马赛的优雅,最喜欢在夕阳下的小巷子里遛达,那里的小石子路能让人从容回味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几度浪迹海角,几度深耕马赛,喜悦依然、陶醉依然、美好依然。浪迹马赛,有邂逅美好的感觉;浪迹马赛,有徜徉历史的味道;浪迹马赛,有阔别重逢的喜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