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42 : 建制团全部荣立二等功之后

随遇而安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战争年代团级单位集体立功太难, 还在和平时期团级单位立功相对容易。 2008年——2010年,武警8670部队所属4个建制团全部荣立集体二等功。2011年又有一个团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记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  纵观部队1940年到2010年70年成长发展历程,抗日战争他们东进南下,痛歼日伪;解放战争他们南征北战,歼敌无数;抗美援朝他们保家卫国,捷报频传。整个战争年代,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参加战役战斗无数次,打了不少硬仗恶仗,涌现出数以千计的英雄功臣和模范集体,营连级单位集体立功的比比皆是,但没有一个团荣立过集体二等功。然而 ,2008年至2010年,他们破了这个先例,4个建制团全部荣立集体二等功。这不能不说这一时期8670部队创造了历史,或者说是奇迹。</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都立二等功是因为在这两年里,部队执行任务特殊,先后分布在最高海拔4990米、最低海拔3500米的3省区17个县市87个任务点上,圆满完成了机动部署、要地镇守、武装巡逻、设卡盘查、铁路、机场守护等30余项重大任务 。</p> <p class="ql-block">  所有建制团全部荣立集体二等功后,无论怎么讲,这在全军也属于少见,绝对有新闻价值。怎么报道?便成了我的作业。经反复斟酌,我把突破点定在了动态中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上, 着重反映部队坚持在动态条件下依据《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抓建设,实现了任务完成与部队建设双丰收上,经过一番努力,最终上了《人民武警报》。</p> <p class="ql-block">  报道内容大致为,2008年3月,该部队赴异地执行特殊任务,有的以班为单位守卡,有的是以排为单位守护;有的是以连为单位镇守,有的是以营为单位看管,相互之间距离近的几十公里,远的上千公里,部队高度分散,住帐篷、啃干粮、喝雪水、烧牛粪、抗严寒,有的点位通讯联络都很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部队不因任务繁重、环境变化、条件艰苦而变通、打折扣、降低工作标准。党委确立依靠《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提高部队建设质量的思路,引导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纲要是机关与基层、单位与个人、干部与战士的共同职责的理念,所属某分队单独执行任务,远离机关2300余公里,依靠上级文电指导比较困难,分队领导坚持把纲要作为基层建设的教材,发挥纲要在指导和规范基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各项工作和建设按照纲要运行,部队不但没有落伍,全面建设还上了新台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针对在动态条件下任务节奏不一样、制度规定难统一的实际,该部队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条令条例规范基层秩序,落实好已有法规,同时针对任务特点和野外环境实际,依据纲要制订管控措施,做好规章制度的细化和充实工作,先后制订人车枪弹临时管控措施20多条,做到行有规范、管有依据;针对任务杂、单位多和分工不明确的实际,依据纲要明确各级职责,确保动态条件下部队秩序正规。部队党委"一班人"坚持带头到一线,及时做好管理教育和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在开展"双争"活动中,他们引导官兵从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做起,把"双争"的热情转化为高标准做好平时工作高质量完成特殊任务的实际行动。</p> <p class="ql-block">  "带兵的办法就在《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部队不但要求领导机关和基层干部学纲要,而且还要求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经常性学习和经常性运用。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建军理念抓基层,坚持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抓基层建基层,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抓基层,部上下形成了"领导机关按纲要实施指导、基层单位按纲要加强建设、广大官兵按纲要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p><p class="ql-block"> 更为可贵的是官兵面对任务的特殊要求,严守任务纪律、爱民为民,秋毫无犯,面对高寒缺氧,挑战生命极限,部队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苦与累的考验,4个团均荣立集体二等功,两个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49名官兵荣立二等功,5名官兵荣立一等功。贺光荣、郭金星、吴特特等6名官兵在执行任务期间献出了宝贵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写于咸阳秦都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