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独上高楼望帝京,</p><p class="ql-block"> 鸟飞尤是半年程。</p><p class="ql-block"> 青山似欲留人住,</p><p class="ql-block"> 百匝千遭绕郡城。</p><p class="ql-block"> 这是唐代明相李德裕被贬海南崖州不得回归京城,无奈之下发出的一声长叹。随即,应景写下了《登崖州城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最早的崖州城,大概在海南海口位置,而今崖州城,即指海南崖州古城,位于海南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不过,海南三亚市崖州古城建城亦有很长历史,据说始建于南宋时期,初为土城,后来采用城砖包砌城墙。古城开东、西、南三门,东曰阳春门,西曰镇海门,南门古名不详。崖州古城今被定义为中国最南端的古代城池,换一种说法,亦是古代朝廷遣流官员的绝胜之地。据悉,自唐以降至于明,被朝廷流放崖州的宰相级以上高官就有14人之多,故而说此地人杰地灵。</p> <p class="ql-block"> 今崖州古城南门</p> <p class="ql-block"> 经修复完成的古城南门,今取文明门(个人认为非古名),及连接的部分墙体。在古城门楼内即以城门为中心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少司徒牌坊及祭奠孔圣人的崖城学宫。</p> <p class="ql-block"> 少司徒牌坊(上)崖城学宫(下)</p> <p class="ql-block"> 在崖城学宫大成殿西侧搭建的棚子内,尚存一块颇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鼎建钟公还金寮序”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碑文记述了少司徒一生功德。</span>该碑文由清崖州知州唐镜沅撰述,碑文内曰:“司徒讳芳,字仲实,筠溪其别号也。世居寮南二里高山村。出词曹,历官中外,以贤能称。卒赠总宪,赐祭葬。嘉靖朝哀荣无比,学博而纯,著作等身,收入《四库全书》者甚富。《道学录》尊为岭海巨儒,确论也。……”。</p><p class="ql-block"> 这少司徒,既是1476年出生在崖州水南村的明代大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钟芳,亦既碑文上的“钟公”。其官至户部右侍郎,他的许多著述就收录在清《四库全书》中,故享有“岭南巨儒”之尊称。</p> <p class="ql-block"> “鼎建钟公还金寮序”碑</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大成殿搭建的棚子内存放的另一块有同等价值的石碑,因是块残碑,有部分碑文缺如。这块碑文楷书字体镌刻的干练锐利,十分隽秀,由落款处得知,该碑文1823年4月,由陕甘学政张岳崧敬撰并书,且碑文中见有“习圣人之教”等字眼,个人判断与迁建(重修)崖城学宫有关。</p> <p class="ql-block"> 陕甘学政张岳崧为崖城学宫题记碑</p> <p class="ql-block"> 张岳崧,1773年生于海南定安高林村,少时勤奋好学,16岁考中秀才。1809年赴京应试,获一甲第三名,取得探花身份。37岁时中进士,至此后辗转多省为官,1822年被朝廷任命为陕甘学政。</p><p class="ql-block"> 1838年,时年66岁尚在湖北任布政使职的张岳崧感觉精力不济,便告老还乡。回乡后的张岳崧一方面安享晚年,另一面又接受了在家乡主持编修《琼州府志》的邀约。</p> <p class="ql-block"> 上图即为从网络截取张岳崧书法字帖一页片段,其笔锋与题记碑中的字体可谓同出一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乙巳蛇年正月十五刚过,接前缘续与家人畅游海南各处,行至崖州得见古城,不禁触物兴怀,遂提笔记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