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保利艺术博物馆

老Qi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利艺术博物馆是由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兴办的。博物馆于1998年12月经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成立,199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抢救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利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云楼9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利艺术博物馆常设展有《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精品展》《圆明园兽首铜像专题展》《中国古代石刻佛教造像艺术精品展》。博物馆还不定期举办临时展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人票20元。60岁以上老人与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中小学生免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每周六 9时-17时,每周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p> 圆明园兽首铜像专题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利艺术博物馆于2000年春在香港抢救保护了三件圆明园国宝:牛首、虎首、猴首。此外,2003年澳门实业家何鸿燊先生将猪首铜像赠送给博物馆。目前,四件兽首在外出差,馆内展出是仿制品。</p>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精品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代青铜艺术陈列展出了商代早期至唐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9世纪)青铜珍品150余件(组),展现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其中神面卣、王作左守鼎、凤鸟大尊、遂公盨、戎生编钟等,皆为世所罕见的稀品与孤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徽宗古琴~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在2010年保利秋拍中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古代单件乐器的拍卖纪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面卣·西周~这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卣,为目前所见造型和装饰最怪异、立体的艺术品,具有超凡艺术感染力。卣的器盖与器身两面皆为神面。猫头鹰头有双角,双睛圆鼓,直鼻小耳,大眼暴张,露出两颗獠牙,在威猛之中又略带笑意。即使你变换位置,它的双眼仍紧紧盯着你,给人以摄人魂魄之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家们认为它是百年难遇的艺术珍品,可谓天才之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戎生编钟 (一套八件),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这套编钟,是由大贵族戎生铸造的,被专家们称誉为“国之重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件钟上均铸有铭文。这套编钟是一套实际使用过的钟,所有的钟都经过调音,至今音色仍相当优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四件乐器也是钟,不过它们钟口平齐,当时称作镈。镈为大钟,与编钟、编磬等配套使用,是指挥乐队的节奏性乐器。这套编镈上的钮作双兽对峙状,颇为生动;器体上凸起的三行枚,做成了蟠龙纹的形状,龙身上还装饰了云雷纹。整体铸出细密的蟠螭纹、蟠虺纹、双体龙纹、云纹、点纹及菱形几何纹等纹样,连龙口中的獠牙都表现得十分清晰,极为生动、精致,艺术价值很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倗季鸟尊·西周~ <span style="font-size:18px;">镇馆之宝。这件鸟尊无论是体量、工艺还是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堪称价值连城的国宝。<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格外崇尚凤鸟,商人以此为图腾,有所谓“玄鸟生商”之说;周人则将之视作民族的守护神,视为祥瑞。</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凤首扁盉·西周~这件西周晚期铜盉为极少见的扁盉,通高44.5厘米,为目前所见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盉之一,而且工艺复杂,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它的装饰十分复杂而精彩,盖纽为一只大型凤鸟,双翅上翘。凤鸟身上又有一只勾喙的小鸟,被一只回首卷尾的虎抓住,虎前后腿回环成为穿孔,通过穿钉使器盖与下方的把手相连接,上下扭运灵活,设计十分巧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盉·春秋~这类青铜盉为调和酒与温酒之器,主要流行于淮河流域,目前在安徽等地发现十几件,这件金盉艺术水平极高,而且上有铭文,更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遂公盨·西周~这件青铜盨是距今约2900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原本有盖,现已缺失。内底所铸98字铭文,记述了“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等内容,是目前所知文物记载中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记录,极大推动了中国古史研究。正因如此,这篇铭文被学者们称誉为“两周金文之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龙耳盘口壶·唐代~这件唐代铜壶具有鲜明的中亚、西亚一带的艺术风格,应当是中国工匠向古波斯即今伊朗一带的艺术家们学习的结果。它造型修长而优美。壶自肩部至器口有一对双龙耳,它们的身躯呈S形,正垫起脚尖伸着头向壶内,似乎正要饮壶内的琼浆玉液,生动活泼。目前所见的双龙耳盘口壶多是瓷器和唐三彩制品,青铜制品则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形铜盒·西周~这件小巧精致的西周晚期铜盒,应是当时晋国贵族用于盛放贵重物品的器具,目前仅在山西曲沃、闻喜等地发现寥寥数例。这件小盒虽形体不大,但造型特殊,设计新颖,特别是盖顶四只小鸟、底部四轮及两扇小门共10处可以自由转动,颇具巧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叠瓣龙纹鼎·春秋~鼎外周壁嵌接六个造型奇特的怪兽形耳,怪兽头竖大耳,大尾上卷。鼎口沿处装饰细密工整的交龙纹,腹部饰四周垂瓣,内饰交龙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蟠螭纹鼓座·春秋~这件青铜鼓座体型巨大,气势堂皇。其器身似膨起的圆壳,底部中空。近底处的器壁垂直,饰一圈蟠螭纹带,四面各铸出一枚铺首衔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虎钮盖变形交龙纹鼎·春秋~这件鼎为春秋早中期秦国制品,铸造工艺颇为精湛,为早期秦国青铜器的代表作。其设计颇为巧妙:鼎上设置一个扁平的器盖,盖正中设一环形钮;两侧出榫,插入鼎耳内;盖边缘还有意增厚,并设有三个小卡子,使盖与鼎身之间扣合得非常紧密。如果再穿过盖上的环形钮和两个鼎耳加装一根木条的话,扣合更为严密,丝毫不必担心鼎内食物洒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鼎盖周边还装饰有三条立龙与三只伏虎,亦相当精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史尊·商代~这件商代晚期铜尊于2002经保利艺术博物馆抢救回国。其形体颇显粗大,通体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及夔龙纹,均以云雷纹作地纹,上下三层,十分繁缛,但层次分明,没有一丝凌乱的感觉。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教授等学者认为,殷墟发掘70多年所发现的觚形尊中,以这件尊最豪华、也最精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尊底有一字铭文“史”,明确地注明它是史氏家族的青铜礼器。史氏家族在商代是一个大族,地位显赫。</p> 中国古代石刻佛教造像艺术精品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0余件北朝至唐代(公元5世纪至8世纪)的石刻佛像,勾勒出巅峰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采。 其中北朝时期(公元6世纪至7世纪)山东青州地区雕造的一批佛像,包括佛三尊立像、菩萨立像、弥勒佛三尊立像、思维菩萨像等,保存之好,工艺之精,世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菩薩頭像·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带背光菩萨立像·东魏</p> <p class="ql-block">佛三尊造像·东魏</p> <p class="ql-block">菩萨立像·北齐至隋</p> <p class="ql-block">贴金彩绘佛立像·北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佛立像·北齐~北朝时期最著名的一位佛教艺术家名为曹仲达,本是西域曹国人,他将深受古希腊艺术影响的中亚地区佛教艺术,与中原地区的审美情趣巧妙融合,并加以创造,所画佛像衣服质料轻薄,紧贴躯体,就像是刚刚从水中出来一样,较好地表现出身体的曲线,故而一面世便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喜爱,被称誉为“曹衣出水”,与唐代“画圣”吴道子所创立的“吴带当风”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带背光佛立像·北魏晚期至东魏</p> <p class="ql-block">菩萨立像·北魏晚期至东魏</p> <p class="ql-block">带背光佛立像·北魏晚期至东魏</p> <p class="ql-block">思维菩萨像·唐代</p> <p class="ql-block">正始四年法想造弥勒三尊像·北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熙二年张令妃造佛三尊造像·北魏永熙二年~这尊背屏式造像,是当年“法难”的最形象的例证。原来一尊完整的一佛两菩萨三尊像,现仅存右下半部分。通过残存部分,尚可依稀想见当年造像的精致。然而,这尊残像仍被专家们誉为“难得的国宝级造像标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造像的背面刻有大面积的线刻画与发愿文。位居右下角的十行发愿文,明确标明其造于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它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北朝纪年造像中时代较早的一尊,对研究中国北方地区佛教历史与佛教造像艺术价值重大。</p> <p class="ql-block">佛立像·东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不大,人稀少。一个人可以近距离细细观赏宝物。这里的宝物都是精品,都是稀世孤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利艺术博物馆已被海内外博物界誉为“中国大陆最具现代水平的博物馆之一”,“已跻身中国著名博物馆行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通篇文字介绍来源于“保利艺术博物馆公众号”。</p> 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