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网上得知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的临展厅正在展出波斯文化艺术品。二月十五日我即前往参观。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我是第一次去,博物馆现代化的大楼外观庄重典雅,入口处悬挂着红灯笼,既体现了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馆内的一至四层和地下一层分别有“西南天地、云汇大川”等专题常规展,展示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这些展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只重点选择参观了临展厅的“群星点亮的夜空~波斯文化艺术五千年”展。</p> <p class="ql-block">四川大学博物馆需预约或凭身份证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临展厅的波斯文化艺术展是收费的,参观费每人50元。60岁以上优惠价40元。</p> <p class="ql-block">展览汇集了伊朗国家艺术馆、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等伊朗5家博物馆的151件(组)珍贵文物,向观众展示了波斯文明的璀璨瑰丽及其与中华文明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由四川大学,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业部联合主办。展览分为“光明信仰与波斯生活”“交流融汇·波斯陶瓷记忆”“群星荟聚·伊朗金属器艺术”“剔透耀彩·波斯玻璃器”“锦绣华彩·波斯锦与地毯”五个单元,展品涵盖陶瓷、金属器、玻璃器、织物、波斯地毯、绘画等多个类别。</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伊朗是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位于欧亚非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从两河文明的铁器、玻璃器,到古希腊文明的神话神像;从中华文明的丝绸、陶瓷和绘画,到阿拉伯世界的信仰与抽象艺术,各方文明宛如群星先后照亮了她璀璨的夜空,留下了各自浓墨重彩的一笔。伊朗以雅利安-琐罗亚斯德教文明为根基,广纳各家之长,创造了厚重而多元的艺术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光明信仰与波斯生活</p> <p class="ql-block">最早在里海东西两岸干旱严寒地区游牧的雅利安人,对火、阳光等带来温暖的物质有特殊偏好,并敬畏大自然中水、风、土等对牧民至关重要的元素。公元前3000年,雅利安人南迁,将这些文化和信仰带入了伊朗高原。古波斯艺术家们善于捕捉和利用光芒的力量,精心打造的器物、建筑和装饰品无不展现出光芒的神奇之处,在历史中流转、闪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从神圣的仪式器皿到日常的生活物品,每一件闪耀着光芒的遗物都述说着古代波斯的生活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二.交流融汇 波斯陶瓷记忆</p> <p class="ql-block">距今约一万年前伊朗高原出现陶器,早期陶器质地脆弱易碎,有几何纹饰但易褪色。距今7000年,伊朗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制陶转轮出现使陶器无论从质量上还是器型纹饰多样性上都得到了很大改观,除了几何纹,抽象的植物(芸香)和动物(盘羊)纹饰也出现在陶器表面。从距今5000年前起,伊朗出现双色陶器,制陶原料中也首次出现黑色和灰色的陶士。到了米底和阿契美尼德时期,伊朗首次出现了多色釉彩陶。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朗先后吸纳融合了古希腊、中国唐宋、埃及法蒂玛王朝、意大利威尼斯及其他国家的制陶工艺,并结合自身文化品位进行创新与发扬,体现了波斯文化蓬勃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三.群星荟聚 伊朗金属器艺术</p> <p class="ql-block">伊朗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源地之一。伊朗金属器最早出现在8000年前,因有大量铜矿裸露于地表便于开采使用,定居者们成功熔炼了铜矿石,并用锤锻技术做出各种造型。公元前3000年起,伊朗已经开始生产青铜。伊朗东南方吉罗夫特文明的工匠们影响了两河流域苏美尔艺术,亚述文明又影响了卢里斯坦青铜艺术的形成,伊朗古典时代集各方文明艺术为大成打造出精致的金银器。公元7世纪后,精雕细琢的黄铜艺术从开罗和巴格达进入伊朗,金属器成为伊朗与周边文明互相影响融合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四.锦绣华彩 波斯锦与地毯</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波斯锦与波斯地毯,承载着波斯文明的卓越成就,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向世人展现着古代波斯人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输出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萨珊波斯时期,波斯人也掌握了丝绸的织造技术,以波斯锦最为著名,并从公元6世纪起开始向中国境内返销。波斯锦的主要特点,一是织造技术上采用斜纹组织和纬线起花,二是图案纹样独具风格,比较典型的是联珠动物纹和花卉纹。盛唐时期波斯锦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风行一时的新产品,甚至一些唐式的花鸟纹锦和彩条纹锦也都采用波斯锦的织造技术。</p><p class="ql-block">孕育自两河流域的地毯编织技艺为古波斯人继承并发扬光大。早在公元前4世纪,波斯的编织者就开始运用独特的技艺将羊毛与丝绸交织,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地毯作品,其中最著名者被称为“克尔曼”地毯。到16世纪的萨非王期时期,波斯地毯编织技艺发展到了最高水平,不仅为波斯王室所珍爱,还以其迷人的图案和色彩享誉欧洲。此阶段生产的许多波斯地毯都是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的珍品,它们还经常出现在意大利的古典绘画作品中。闻名于世的狩猎地毯、庭院地毯、花瓶地毯都形成于这个时期。波斯地毯的技艺和风格对世界地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土耳其地毯、印度地毯、阿富汗地毯等一起并称为“东方式地毯”。</p> <p class="ql-block">五.剔透耀彩 波斯玻璃器</p> <p class="ql-block">伊朗目前发现的玻璃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进入阿契美尼德王朝,玻璃器生产迎来繁荣,广泛用于各式杯、碗、瓶的制作,出现了自由吹制和有模吹制两大制作工艺。萨珊时期,玻璃器的形状更加多样。伊朗伊斯兰时代初期(公元7-9世纪)继承了萨珊时代玻璃器的工艺和风格,设拉子、内沙布尔成为新的玻璃器生产中心。</p><p class="ql-block">直到公元10世纪,伊朗本地生产的玻璃器仍以单色为主,纹饰多为贴花、印花或雕花,而同期埃及、叙利亚等地玻璃器(尤其是吊灯灯盏)已广泛采用双色、珐琅、虹彩等更为多样的工艺,价值和品质更高,因而伊朗开始从地中海地区进口玻璃器。进入凯伽王朝(公元1779年—1921年)后,伊朗消费者和商人更加青睐来自意大利、英国等欧洲生产的玻璃器皿,本国玻璃器生产走向衰落。</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五千年来,先后来到伊朗王地上定居的米底人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土库曼人,带来各自独特的文明,融合塑造出今天伊朗包容开放的文化格局。这些物质文化的珍宝,经过无数代工匠的技艺与智慧的精炼,传承至今,曾经是宫廷贵族独享的工艺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每个伊朗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也是伊朗民族几千年来寻找美和真理的不灭激情。</p> <p class="ql-block">通过观展可以近距离了解波斯文明,也了解其与中华文明在数千年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非常值得参观的珍贵展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