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除夕夜,本命年要穿红,生命里走过了一个年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里的小叶朴不知不觉中也经历百年,在树木中这是它的本命年吧?它的年轮上不只记录寒暑与干旱湿润,那一圈圈也留着它的感慨,小叶朴在它的本命年里不觉回首翻开年轮,曾经的记忆一页一页展开。</p> <p class="ql-block"> 背 景</p><p class="ql-block"> 在小叶朴所生活的地方,在它出生前,曾经的荒凉的野地,有一天被打破了寂静。</p><p class="ql-block">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俄以宽城子(今长春)为界,把满洲一分为二,日本接管了“南满铁道”和“铁道用地”,并将“铁道用地”改称为“奉天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 附属地范围内所有公司、教堂、银行、住宅,学校、道路、桥梁,包括煤矿,无论与铁路经营有无关系,全部归满铁所有。 </p><p class="ql-block"> 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提出了一个统治策略——文治军备论,即“以王道的旗子,实行霸道”。所谓“王道”,指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教育、卫生等事业,但其最终目的,是奴化当地人民意志,最终实现殖民统治。 </p><p class="ql-block"> 自此日本开始以满铁的名义通过强占、兼并和租赁等形式在铁路沿线地段建立了类似于租界且具有殖民性质的特殊区域。 </p><p class="ql-block"> 殖民统治的嘴脸昭然若揭,赤裸裸地毫不隐晦地强盗行径。</p> <p class="ql-block"> 1905年10月至1906年7月在奉天(中山公园西北角)建成子弹壳形状的纳骨堂,又称忠魂碑。</p><p class="ql-block"> 1907年,在“满铁附属地”内规划修建道路,铺设了“马车铁道”;又以火车站为中心,按放射状。</p><p class="ql-block"> 1909年,修建奉天驿(今沈阳站)。</p><p class="ql-block"> 1912年,为了解决移民没有管道供水设施的问题,日本人便将“奉天驿”为火车车头上水的管线加以改造,逐渐向居住区延伸,最终形成了奉天市区供水的雏形。为形成水压,在千代田公园内修建水源地,建了一座给水塔和三座聚水井。 </p><p class="ql-block"> 1915年1月,奉天第一座水源给水塔建成,时称千代田水源。 </p><p class="ql-block"> 1913年,修建六路交叉的“大广场”(今中山广场)。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迫不及待地接收并开始规划满铁附属地的建设,将其视为自己的家园,进行移民,创建殖民城。 </p><p class="ql-block"> 其中公园和绿地的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老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左一子弹壳形状的忠魂碑,俗称“炮子坟”,又有“弹子坟”一说,弹子更接近。 </p><p class="ql-block"> 左二现存的千代田水塔,右一第一座水源给水塔,时称千代田水源。 </p><p class="ql-block"> 右二忠灵塔,1923年开始修建,1925年10月竣工。 </p><p class="ql-block"> 拍摄这张老照片时两座水塔还并存。</p> <p class="ql-block"> 满铁附属地的城建规划,最终形成方格网状+辐射状,西方与和风结合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形成一个殖民区。</p> <p class="ql-block"> 中华路(千代田通),远处的沈阳站(奉天驿)。炮子坟于六十年代拆掉,1971年在原址建成中华剧场。</p> <p class="ql-block"> 千代田公园水源地旧址 </p><p class="ql-block"> 当时储水量为10万加仑,合450吨,并于1915年开始城市供水,成为奉天的第一座水塔。</p> <p class="ql-block"> 出 生</p><p class="ql-block"> 1919年,这里是苗圃,为公园的预留地。 </p><p class="ql-block"> 小叶朴诞生在这里,寒来暑往,与它同时生长在苗圃里的其它树苗不知踪迹,它在这里目睹一个世纪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和弟弟远远就看到它张开怀抱。一位阿姨介绍它说是小菩提,总有人们来拜拜。它的枝条上红色的祈愿条多数已褪色,在风吹日晒中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它,好像一位束了发带的少女,有女孩儿的稚气未脱。</p> <p class="ql-block"> 在园中这株榆树下我们还奇怪上面的红丝带是怎么结上去的?心中狐疑,可是没褪色呀。</p> <p class="ql-block"> 而小叶朴上的祈愿是虔诚的人亲手绑缚,满心虔诚,那个伸手可及的枝条带着丝带越长越高,丝带已经褪色,想必愿望已经实现,这么多年,那个祈愿的有没有再回来看看高高的祈愿条?</p> <p class="ql-block"> 总觉得它与别处的小叶朴不一样,是了,它早早地开始分叉,又被安排上拐杖,如果只看它的树干还年轻,上面的“某某到此一游”让它的皮肤留下疤痕,是不再光滑细腻的原因,许是它各枝干极力向外的姿势吓得人不由地张开双手,就像看着刚刚学着走路的孩童,跌跌撞撞,旁边的大人胆战心惊,张手护着一般。</p><p class="ql-block"> 因为厚厚的积雪,没找到地上的落叶和果实,树枝间没有宿果,几片枯叶,几个赵氏瘿孔象。相比北陵的小叶朴它还年轻,它的树干还圆润,没呈现瘦骨嶙峋的样子,树干已经有了骨相,被薄薄的灰色的皮包裹着,好像皮肤下骨骼还在动,黎明时刚刚停住脚步,一夜的跋涉,微微地抖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 小叶朴,小小的身子踮着脚尖,看那边施工现场。</p> <p class="ql-block"> 500多年前,它叫江户,也叫千代田,无论是幕府统治还是天皇居所,这里是权力中心。一个小渔村到都市-东京,这样的逆袭,那个国家的人怎能不一直在为此而沾沾自喜呢?于是,站在奉天驿前,正对着的沈阳大街,念念不忘,改为“千代田通”,发生在1919年,直到1946年才正式改名为中华路。 当时沿“千代田通”很多建筑物都以这条路名字来命名,“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千代田公园也是这么来的,虽说它没在这条路旁。</p> <p class="ql-block"> 1924年制定建设规划。在规划中,公园被划分成游览、运动、儿童游乐及动物观赏等不同的区域。 </p><p class="ql-block"> 1926年,公园初步建成,面积为19万平方米,园内有各种树木、游泳池、运动场等设施。</p><p class="ql-block"> 公园的标志性建筑莫过于“沉池”。日本军舰千代田号,于1888年建造,1891年1月1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3弹。 </p><p class="ql-block"> 1965年,沉池中央的雕塑改为了儿童造型,这里由此成为了很多孩子们拍照留念的胜地。许多人的童年里都有中山公园,是吧?(平面图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另一个标志建筑是千代田水塔。随着附属地居民数量激增,原有的水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用水需要,于是在1923年开始建造第二座水塔,并于1928年建成投入使用,于1962年废止停用,作为文物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 千代田水塔,塔高53.55米,深30尺,直径12尺,容量1200立方米。水塔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为钢混结构圆筒式建筑,外有八根承重柱,由塔基、塔身、塔顶组成,塔顶设避雷针。千代田水塔的高度因在20世纪20年代超过了沈阳故宫的凤凰楼,成为当时沈阳最高的建筑物。 </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办法绕一周,文物标牌在垃圾转运站那侧找到,没找到水务介绍的标牌。遇到一位青年,告诉我们里面是旋转楼梯。看来他小时候一定爬过。 </p><p class="ql-block"> 醒目的小心高空坠物的提示牌真醒目,弟弟说那坠落物一定是鸽子弄的,看了看高处的塔顶,有鸽子小范围盘旋之后又落在边沿,是那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 和弟弟从太原北街一路踩着雪,边走边看,到中山公园。才理解了小叶朴的碎碎念,倾听它的唠叨。 </p><p class="ql-block"> 小叶朴生在满铁附属地,小小年纪看尽殖民者的嘴脸,满心愤懑。直到解放,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是不是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山公园?那么公园的前身呢?里面也有一株幸存的树,过了一个世纪的光阴?就像这里的小叶朴,偶尔想起旧日时光,碎碎念,否则要被尘封在年轮里,变得恍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