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宋代征兵”的雕塑——拍摄于开封城墙西门</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宋代是全面实行募兵制的。先不管旁边牌子上的介绍是否正确,这个雕塑还是很像招募兵士的。</p> <p class="ql-block"> 军队建设有三大基本问题:兵源、军权、经费。</p><p class="ql-block"> 这里先说兵源:受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结构、政治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或制约,中国征兵制度从古代到近现代,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p><p class="ql-block"> 1. 先秦时期:兵民合一,贵族承担军事义务。</p><p class="ql-block"> 商周:贵族主导,如周代的“士”是军队的核心,承担指挥和车战职责;兵农合一,平民(“国人”)战时为兵,平时务农,武器自备。至于奴隶,只能干杂役、后勤的活。所以啊,现在如果有领导能够身先士卒或者愿意送自己的子女上战场,那也可以叫有点“贵族精神”的。</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在贵族主导的同时,适应战争规模扩大,逐渐普及征兵制。诸侯国推行全民征兵,如秦国的“耕战一体”,魏国的“武卒制”。</p><p class="ql-block"> 2. 秦汉时期:义务兵役制确立。</p><p class="ql-block"> 秦代:全民服役,男子17岁登记,轮流服兵役(戍边、屯田、作战);军功授爵,以战功获得爵位,激励士兵立功受奖(商鞅变法影响)。</p><p class="ql-block"> 汉代:正卒与戍卒,男子23岁起服役两年,“正卒”训练,“戍卒”戍边;募兵制在此时萌芽,汉武帝因战争频繁,开始招募职业兵,比如“羽林军”就是职业兵。</p><p class="ql-block"> 3. 魏晋南北朝:世兵制与部曲私兵。</p><p class="ql-block"> 曹魏“士家制”就是世兵制。“军户世袭”,把士兵及其家属都编入军籍,世代为兵,不得脱籍。 “屯田养兵”,有军队组织编制,战时打仗,平时屯田自给。 </p><p class="ql-block"> “部曲”就是私人武装,由豪强地主豢养,如东晋门阀的“部曲”,削弱了中央集权。豢养私人武装非常花钱。现在有些贪官所贪金额让人不可思议,难道说也有这种打算?</p><p class="ql-block"> 4. 隋唐时期:府兵制与募兵制交替。</p><p class="ql-block"> “府兵制”西魏时初创,隋至唐前期成型成熟。以均田制为基础,士兵分得土地,平时务农和训练,战时自备武器出征。兵农合一。历时约二百年。“折冲府管理”的机制,全国设军府(折冲府),轮流到京师宿卫(“番上”)。府兵是中央军,不是地方部队,更不是“部曲”那样的私人武装。均田制瓦解,士兵逃亡,府兵制崩溃。</p><p class="ql-block"> 唐中后期实行的是募兵制。实际就是职业兵,由中央政府发军饷。如“彍骑”“神策军”。中央拨款困难,就出现了“节度使专兵”,边镇将领掌控募兵,导致“藩镇割据”,中央集权被削弱。</p><p class="ql-block"> 5. 宋元时期:强化募兵制与军户制。</p><p class="ql-block"> 宋代全面实行募兵制。士兵为职业军人,国家发饷,如“禁军”、“厢军”。还有“养兵政策”,为防民变,大量招募流民为兵,导致财政负担沉重。王安石变法,试图恢复保甲法的民兵,但效果有限。</p><p class="ql-block"> 元代实行军户制,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分属不同军籍,家庭世袭服役。“探马赤军”是蒙古的精锐部队,驻守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 6. 明清时期:卫所制与八旗绿营。</p><p class="ql-block"> 明代的“卫所制:全国设卫所,士兵世袭,屯田自养(“三分守城,七分屯田”)。 至今还可以在一些地方看到历史上由卫所形成的镇。募兵作为补充。明中后期卫所腐败,戚继光等将领募兵抗倭,“戚家军”就是抗倭的职业兵。</p><p class="ql-block"> 清代的“八旗制度”:满人以八旗为核心,世袭兵役,享有特权。但打仗不多,训练不足,既不种地,也不经商,生活在中州大地,逐渐颓废。 “绿营兵”是汉人组成的职业军队,名义归中央调用,后期战斗力逐渐下降。 “湘军”、“淮军”是太平天国时期逐渐形成的地方团练,比如曾国藩的湘军,成了镇压太平军的主力。</p><p class="ql-block"> 7. 晚清至近代:新军出现,军队开始现代化转型。</p><p class="ql-block"> 甲午战争后,清廷效仿西方编练新军,如袁世凯“北洋新军”。实行征兵与招募结合,即开始义务兵与职业军人并举,引入近代军事训练。</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名义上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但实际以募兵为主,而且是军阀募兵,拥兵割据,天下混乱,所以会产生北洋军阀、各系军阀。仅从征兵制度看,民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军和强国。</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征兵制度的演变,主要特点与规律有:</p><p class="ql-block"> 1. 兵农合一逐渐转向有组织成建制的武装集团,贵族兵逐渐过渡到义务兵与职业化相结合。 </p><p class="ql-block"> 2. 征兵权集中与分散经常反复,以致导致军权不断转移。 </p><p class="ql-block"> 3. 土地制度、经济实力等基础决定了兵役制度这个上层建筑不断发生变化。 </p><p class="ql-block"> 4. 民族压迫与民族融合,导致或推行特殊征兵制度(如八旗、军户)、或盲目扩大兵源范围。 </p><p class="ql-block"> 5.不论征兵形式和制度如何变化,职业兵占大部分,每当募兵、征兵困难时,强行拉丁、抓丁的情况时不时出现。</p><p class="ql-block"> 统观中国古代征兵制度演变,尤其感叹我们人民军队的创立、发展、壮大过程,吸收了所有成功经验,汲取了历史教训,适应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值得另外大书特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