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午,绛县郡马府走13分钟10公里, 途经:曲绛线到达南樊石牌坊。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南北向,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12米,宽8.50米。 正门两端各开二合八字门,两面的石条台基各长4.63米,宽2.23米,高1米。1996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嘉庆(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的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 仰头望去,最上部雕的“圣旨”“旌表”字眼十分醒目。这牌坊上凝聚着一位李姓女子的一生。她青春守寡,抚养了儿子,儿子当了知府,儿子去世后,她又抚养孙子,孙子也当了山东的盐官。 正是这名盐官奉皇命,为自己劳苦功高的祖母立起了节孝牌坊。“彤管”指红色的笔管,古时指女史记事。“彤管扬休”意思是女子的品性道德非常之高,值得永远传扬下去。 这是皇帝下圣旨让修的,属于宫廷造,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全国只有两座,一座在南樊,一座在北京。从基座到顶部均浮雕走兽、花卉、人物。 牌坊夹杆石为圆雕石狮,其额枋,斗拱,阑额等部位,有内容多样,形式多样的石雕装饰,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石雕工艺。整个牌坊从基座到顶部均刻有精美浮雕, 这里的石狮与众不同。雄狮抱着绣球,雌狮背着幼狮,蹲坐在牌坊两侧前腿呈交叉状,意为内敛。这样形态的石狮,别处罕见,其寓意子嗣绵长、多子多福。 除主碑外,其余14通碑刻如屏风式布局,分别镶嵌于亭内南、东、北3面。 第一块为序言,第十四块为后记,都是一整块条幅形题刻。 中间12块为题字碑,均由6幅不同艺术造型的题刻组成,除传统的方形、长方形、扇面形外,还有寓意美好的双桃形、钟形、柿子形、石榴形等。 桃子寓意添寿;石榴寓意子孙繁盛;莲花寓意品行高洁;荷叶寓意和平;佛手果寓意长寿;玉圭、玉璋、玉璧等玉器更是品行高洁的象征。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有一格中柿子与如意形同时存在,寓意事事如意。这12块题字碑,题字者为翰林院大学士、进士、达官贵人以及当地的邑令、教谕等。 题刻文风清丽,辞藻高雅,颂扬李恭人节孝教子、品行敦厚。这些书法有真、草、隶、篆,或豪放洒脱,或端庄稳健,或龙飞凤舞,或清秀飘然,为书法精品之荟萃。<br> 如今的石牌坊和碑亭,经历岁月变迁依然保留完好,成了绛县南樊的文化地标。承载着一个家族的百年德风,弘扬着一种善行文化。 南樊石牌坊北向30分钟19公里,途经:S234、院裴线来到位于曲沃晋国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位置处于一条东西走向马路的中央,在这条马路的十字交叉处南边矗立着一座“三晋”石雕牌坊。隐约记得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公室土地的事件。 三晋大地,历史文明。一方馆藏,三晋之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伙盗墓贼来到曲沃曲村镇,洛阳铲插入野外深深的泥土中。他们并不知道,就是这场简单盗墓行为,却成为日后晋国博物馆的兴建奠定了基础。 案发后,国家文物部门对当地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在1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周代墓葬80余座。而在核心区,九组十九座晋国早期国君及夫人墓葬、十座车马坑、12000余件文物横空出世,晋国始封地之谜不攻自破,唐地就在曲沃。 入口正中位置是一个叫“晋魂”的大型车马站阵出征图。国君居中,文武大臣分居左右,四匹战马扬蹄嘶鸣,背后三面旗帜喻示“三晋”之意。整幅雕像形象的描绘出了晋国驰骋春秋、争霸中原的宏伟场景。 晋国博物馆分为三大展厅:晋国历史文化展厅;曲村—天马遗址发掘史展厅和晋侯墓地遗址展厅。 晋国历史文化展厅第一部分。茫茫华夏,晋肇何方。桐叶封弟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040年,唐叔虞其子燮父称开始将封地称晋,但无人知道最开始那个小小的城邦的具体位置。 西周成王小时候无意中将一片桐叶剪成代表权力的玉圭形状给了胞弟叔虞。成为一代帝王后他不计年少轻狂,真的就将一块叫做唐的地方分封给叔虞。 唐叔虞到任后,克己奉公勤勉治国,甚至感动了天地,乃至此地禾苗结穗都以并蒂出现,于是就有了金文的“晋”字。唐叔虞就是晋国开国之君,晋也成为后来山西的简称。 西周早期叔虞方鼎。出土时碎成数十块,修复后器体方正,为直口、立耳、浅腹、平底,四角和每侧中部都有“F”形扉棱。器身纹饰为云雷纹打底的兽面纹。器内壁上有铭文。 商代戈父辛盘。戈国为商的方国,戈人为庙号,“父辛”的先祖祭祀所铸之器。 晋侯鸟尊。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 第二部分:悠悠故绛,崇山之阳。通过曲沃天马,源远流长;陵寝穆穆,侯爵泱泱;燮父继唐,晋国肇创;列侯封建,屏藩周王;文候驰驾,甸国始强等专题展示。 晋叔家父盘。盘沿有兽面流型管口,还有三条龙首形鋬,盘内中心铸造了一件铜制青蛙,青蛙身下有铭文,蛙的内侧周围有一圈云纹,外侧周围有一圈突起的鱼纹,铸造精美。 口沿下饰一周凤鸟纹,圈足装饰斜脚云纹。器足为四个裸体的人形,人物两两对称,作奋力抬物状。 簋(guǐ),位于前排,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十六件编钟上刻有长篇铭文,完整地记录了晋侯稣率军参与战争。由于他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多次受到赏赐。为了记录自己的功绩,激励后世,在战争结束后特意做了编钟以示纪念。 第三部分。昭昭小宗,带翼统疆。曲沃代翼,祸起萧墙;继文绍武,献公拓疆;骊姬乱国,重耳出亡等专题展示。 盨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与簠区别主要在于腹部比较深,盖显得矮。 第四部分。赫赫霸国 ,名震万邦。文公雄起,一旌飞扬; 襄公继霸,威震八荒。迁都新田,霸业兴旺等专题展示。 西周虎形器座,有两千多岁了。整个身子盘卧成团,双目虽然圆睁,但眼神温和,最有意思的是嘴里还含着自己的尾巴,萌态瞬间拉满。通身雕铸了成组的夔龙纹饰,就像穿了一件精致而华丽的锦袍。 鼎,内部还有铭文。 第五部分。煌煌三晋 家国重光。风雨飘零,名存实亡;三家分晋,续写华章等专题展示。 陶豆,战国时期。陶豆造型多为浅盘、浅钵形,高圈足,为古代陶制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用于盛食物。 进入第二板块“曲村—天马遗址发掘史展厅”。展厅用文化探方的形式展示其地理位置和历年调查、发掘的时间、地点。 1963年,遗址第一次试掘。在考古挖掘该遗址核心区域时,发现了九组十九座晋国诸侯及夫人墓葬、十座车马坑,发掘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一万两千余件。 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兴起一股盗墓之风,曲村—天马遗址也受到波及。1992年,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后,考古队负责对晋侯墓地展开抢救性发掘。 探方法是考古发掘中的常用方法,考古人员将遗址划分成多个正方形方格,一般有5x5米,1x1米等几种规格。探方之间留有隔梁,目的是发掘完成后用来观察遗址地层的剖面。 记载2014年开馆以来的重大事件;2020年被认定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进入第三板块“ 晋侯墓地遗址展厅”。 二楼遗址展厅—战车坑遗址—发掘史展厅—去晋侯墓地遗址,墓中的文物都已经起走了,但墓道、墓室、车马坑保留了原貌。 遗址展厅选取了四组具有代表性的墓葬和三座陪葬车马坑。晋献侯陪葬车马坑是面积最大的一处,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15米,出土战车48辆,战马105匹。 马坑在东,车坑在西,两坑中部有生土隔墙。埋葬年代公元前812年,比秦始皇陵的车马坑还早600年。此地出土稀世珍宝有:美轮美奂的鸟尊、晋侯稣钟、金、铜、玉、石、牙、骨、陶器,簋、盘、卣、壶、鼎…… 遗址内现已发现8组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埋葬着19位诸侯国君与夫人大墓,发现时已被盗,出土国宝不计其数。 晋穆侯夫人墓。晋穆侯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九任统治者,在位27年。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 晋献侯夫人墓,可以看到3千多年前的木板还保存的很好。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晋国时期的征战图,从上面可以看出晋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变成一个大国,经历过6百多年,这是一个多么稳定的国家!这个国家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同时也为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还是走不出“分分合合”的魔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