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南京的文化瑰宝

孺子牛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记 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巡访清凉山活动</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清凉山,这座位于南京市主城区的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它的名字源自东汉末年诸葛亮对金陵形势的评语:“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虎踞”便是指清凉山。</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2月13日下午1点半,冬季暖阳高照,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一行39人来到清凉山公园巡访文物,首先在公园大门口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萧荣阶先生遗爱碑”:萧荣阶曾参加过清兵增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任总兵加提督。现存石碑一块,碑文全都为英文,记述萧荣阶一生事迹,由于年久风化,碑文已不清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文保志愿者刁芙蓉老师讲解“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就发生在古清凉寺中,意思是比喻由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代释惠洪的《林间集》下卷,其中记载了泰钦禅师的话:“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意思是,谁系上的金铃,就应该由谁来解下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白崇禧公馆”:白公馆不仅是白崇禧的府邸,更是民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见证。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建筑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途中文保志愿者团队吕晓其队长不失时机,向全体参加巡访志愿者提出要求、讲规矩,培训提高文保志愿者知识素养和专业文保知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武侯祠”:武侯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刘备尊为武侯的地方。 武侯祠内还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如刘备和张飞的石像等,再现了三国时期英勇智慧的蜀汉文化。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穿越千年,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驻马坡”:驻马坡位于清凉山以东、蛇山经西的虎踞关处,即今清凉山公园东大门内。这个地名源于三国时期的一段重要历史。相传公元208年,蜀汉的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抗魏大计。两人为了观察山川地势,曾一同联辔巡视石头山、蛇山一带。诸葛亮被这一带的险峻地势所震撼,并发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的感叹。为了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后世将传说诸葛亮和孙权联辔巡视的地方命名为“驻马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六朝石头城考古遗迹展示馆”:该馆真实地展现了石头城的历史风貌和考古成果,透明玻璃墙体的设计既保护了遗址的完整性,又让参观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城墙的结构,穿梭在展馆内感受历史的厚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途经清凉山顶一处围挡时,文保团队志愿者刘建明(网名老顽童)向大家介绍围挡处是民国时期南京最早水厂蓄水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古崇正书院外围”:崇正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江南地区明清时期最大的书院。它由时任南京督学御史的耿定向倡导修建,取名“崇正”意在推崇正传儒学,并以文天祥诗句“天地有正气”为书院命名。崇正书院不仅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教育机构,而且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其中包括明朝首位南京状元焦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古清凉寺”:清凉寺又称石头清凉大道场、清凉陟寺,明建文四年(1402年)由朱棣重建,改额为“清凉陟寺”。“清凉问佛”明清时被列为“金陵四十景”之一。现在我们所见清凉寺古寺的匾额已换成天王殿,我想是与近年在清凉寺中轴线后山所扩建的“法眼祖庭”的格局融为一体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途中一位背包游客一直跟随文保团队听讲解,精神难能可贵,经李炳发老师与老乡交谈,方知是河南许昌人,酷爱文物古迹及保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巡访“还阳泉-南唐义井”:清凉寺院内的还阳井,又称“还阳泉”,是一口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古井。它开凿于南唐中主李璟的保大三年(公元94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保志愿者李厚来老师热情解答游客提出问题,并积极宣传普及讲解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受到游客点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第二分队志愿者在“还阳泉”亭前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法眼祖庭前合影:据考证,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及理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巡查“石城火种广场”:该广场建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前夕,即2021年6月。是为了纪念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南京地下党在清凉山继续革命斗争的历史事件而建立的‌。志愿者老党员刁芙蓉老师介绍九十多年前这里曾诞生过一个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清凉山小组”。清凉山小组主要成员宋绮云同志就是红岩小烈士“小萝卜头”的父亲,1949年9月一家三口被国民党杀害。广场的命名“石城火种”象征着清凉山小组保留了革命火种,蘑菇石背景墙代表着石头城清凉山,锈钢人物雕塑则象征着清凉山小组党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扫叶楼及合影:扫叶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64年,由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龚贤晚年居住并自题其名。这座楼的名字来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景象,每当深秋时节,满山的红叶被秋风吹落,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楼前,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南京清凉山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故事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山。它承载了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成为了南京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南京的历史和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谢谢浏览,欢迎赐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摄影:孺子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编辑:孙荣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