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夔州故垒连白帝

依恋

依恋 (成都) 987637 <p class="ql-block">  奉节,这座位于重庆市东边的小县城,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这里拥有壮美的三峡风光,其中,夔门、瞿塘峡等景观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三峡之巅”所在地,于巅上可一览三峡之美貌,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历代路、府、州、郡治所在地,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县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见证了刘备托孤的历史事件,还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而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 在奉节,你可以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这座古城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题记</p> 夔州古城 <p class="ql-block">  “夔”,几乎成了奉节的专属字,走在大街上看到,很多事物奉节人都用这个“夔”字来命名,体现了“夔州”文化对奉节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来到夔州古城,走入夔州博物馆,那古老的石器、精美的陶器,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进夔州的过去。</p><p class="ql-block"> 夔州,即今天的重庆奉节,因春秋时期为夔子国而得名,又因有夔门雄踞,而世称“夔州”。</p><p class="ql-block"> 奉节,古称鱼邑、鱼复、永安、人复,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命托孤,“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而被唐太宗赐名为“奉节”,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来前,只知闻名遐迩的白帝城,对夔州古城未有听闻,车到此处,见到了古城,便顺势一游。</p><p class="ql-block"> 夔州古城位于奉节县永安镇,它被称为奉节老城,这里曾是古代的“川东门户”,战略地位显赫。</p><p class="ql-block"> 古城依山傍江,标志性的建筑主要是依斗门、开济门及府城墙。</p><p class="ql-block"> ↓ 眼前的城楼,名依斗门,原系夔州府城的大南门,它始建于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的诗句,夔州古城大南门就是以此而命名“依斗门”的。</p> <p class="ql-block">  依斗门一侧的广场上,矗立着李白、杜甫、刘禹锡等唐宋大诗人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这座被誉为“中华诗城”的千年古城,因为众多的诗坛大佬的足迹和其留下的千古绝句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一道诗歌飞扬的峡谷,在奉节,夔门雄峙、瞿塘幽深,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旧时即有:“经夔无诗,枉称诗人”之说。</p><p class="ql-block"> 诗人们在饱览大好河山的同时,在此创作留下了上万首脍炙人口的诗章,奉节,“诗城”美誉自古就油然而生之。</p> <p class="ql-block">  沿着城墙前行,便来到了开济门,这是夔州古城又一座重要城门,在古时,又名小南门。</p><p class="ql-block"> 开济门,始建于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此门源于杜甫《蜀相》中诗句“两朝开济老臣心”,富含深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开济门、依斗门与城墙浑然一体,临江而立,巍峨雄峙。</p><p class="ql-block"> 沿着城墙漫步,不远处的赤甲山、白盐山映入眼帘,双峰欲合,如门似开;近处,长江的滔滔水声伴随着脚步声,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古时。</p> <p class="ql-block">  在开济门附近,立有一座古塔,塔身上镌刻有“耀奎塔”三字,因立在江边,通体白色,当地人又称之为“望江白塔”。</p><p class="ql-block"> 耀奎塔,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这是一座七层六边形楼阁式砖塔,以铜制圆球作为塔刹,它不仅是保佑航船平安的风水塔,还象征着当地的文化昌盛。</p><p class="ql-block"> 据说,白塔建成后的三年里,奉节出了五个进士,为古城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p>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 <p class="ql-block">  夔州古城和白帝城相距不远,车行不一会,便来到了白帝城。</p><p class="ql-block"> 抬头望去,远处的“三峡之巅”真是巍峨,高高耸立于云端之下,此刻心中突然涌出一丝丝懊恼。</p><p class="ql-block"> 本来安排是昨天游览三峡之巅景区的,可天公不作美,下了整整一天雨,无奈只好放弃,留下些许遗憾。</p><p class="ql-block"> “三峡之巅”之下,便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及峡口,近处便是闻名遐迩的白帝城。</p> <p class="ql-block">  白帝城本来是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三峡水库水位的升高,让它成为了一座江中孤岛。</p><p class="ql-block"> 一座风雨廊桥横跨江上,它不仅是连接景区的重要通道,更是白帝城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结合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之瞿塘峡口,扼东巴门户,控西楚之地,其势险天下,历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既是东望“夔门天下雄”的绝佳位置,也是饱览长江三峡险峻之美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走过横跨江水的风雨廊桥,就是白帝城忠义广场,广场中央赫然矗立着诸葛亮高大的铜像,高7.9米,塑像沉稳而又不失灵动。</p><p class="ql-block"> 巨石之上,诸葛亮迎风挺立,抬头远望,衣襟飘舞,羽扇握拂,神态坚定,尽显临危受命、运筹帷幄之风度。</p><p class="ql-block"> 铜像后面是用汉白玉雕刻制作的《出师表》碑墙,字体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作品,碑墙的背面为《后出师表》。</p><p class="ql-block"> 七千平米的忠义广场,浓缩了诸葛亮不负先帝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令后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  这里原为一座山,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兵临赤甲,在此筑城,自号白帝,始为白帝城。</p><p class="ql-block"> 公孙述被汉光武帝刘秀剿杀后,当地百姓为纪念公孙述,便在山顶上修建庙宇,供奉公孙述像,称为白帝庙。</p><p class="ql-block"> 高峡出平湖,唐诗里的白帝城已然不见,尽管如此,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仍然深厚,足以让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忠义广场一侧,建有通往山顶的石阶,拾阶而上,便来到了白帝庙。</p><p class="ql-block"> 白帝庙大门,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雕龙描凤,典雅华丽,颇具特色,如今,为白帝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座建筑正对庙门,为白帝庙的正殿,名为“明良殿”,它见证了白帝城两千年的历史风云。</p><p class="ql-block"> 明良殿最初供奉的是白帝公孙述的塑像,到了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四川巡抚毀公孙述像,改祀...,此后历经演变,白帝庙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最终定格为祭祀蜀汉刘备及其忠臣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明良二字,源自“明君良臣”典故,明良殿,位于白帝城中轴线上,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硬山顶木构架,屋面装饰精美。</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四人的塑像,刘备居中整襟端坐,诸葛亮在右,关羽、张飞二将在左,塑像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明良殿正上方悬挂着“汉代明良”牌匾,这块牌匾为清代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在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就发生在夔州(今奉节)的永安宫。</p><p class="ql-block"> 《三国志》中载: “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p><p class="ql-block"> 这一历史事件史称“永安宫托孤”,白帝城因此而名垂青史,其历史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p><p class="ql-block"> 为了再现1700年前永安宫刘备托孤的悲壮历史,1984年修建了托孤堂,一组21尊蜀国君臣彩塑,造型生动,个性鲜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游人感叹。</p> <p class="ql-block">  知道诗人李白曾途经这里,写下《早发白帝城》脍炙人口的诗章,也知道诗人杜甫曾寓居夔州,一住就是近两年。</p><p class="ql-block"> 就是不知中唐诗人刘禹锡也曾在夔州任刺史,一任就是三年。从白帝庙出来,在竹枝园里看见了刘禹锡塑像,起初有些诧异。</p><p class="ql-block"> 竹枝园里,古树苍劲,竹影扶疏,清波涟漪,刘禹锡塑像立在池塘一边,身后的瓦墙上镌刻着《竹枝词》。</p><p class="ql-block"> 杨柳青青江水平,</p><p class="ql-block"> 闻郎江上踏歌声。</p><p class="ql-block"> 东边日出西边雨,</p><p class="ql-block"> 道是无晴却有晴。</p><p class="ql-block"> 这首《竹枝词》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创作的,竹枝园之名就源于此,白帝城有了竹枝园,更是多了一抺诗意。</p> <p class="ql-block">  ↑ 十贤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建筑,它始建于宋庆历年间,以祭祀先贤仕蜀者。</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十贤堂,供奉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范成大、陆游、王十朋、傅作楫、张朝墉等十位诗人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这些诗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蜀地夔州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些诗篇也构成了长江三峡壮美画卷的一章。</p> <p class="ql-block">  说到白帝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李白,这是因为《早发白帝城》一诗人人皆知,其实,杜甫与白帝城的缘分,要比李白深得多,一个是途经,一个则是寓居。</p><p class="ql-block"> 在临夔门这一边的景区里,一座雕像栩栩如生,这就是诗人杜甫,才华横溢的形象,再现了杜甫当年登高远眺、百感交集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公元765年4月杜甫离开成都,顺岷江而下,一年后到达夔州,入住夔州城内的“西阁”。</p><p class="ql-block"> 寓居夔州近两年的时间里,杜甫创作了435余首诗作,占其所编杜诗1439首近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夔州创作的诗作中,最著名的当属《登高》,此外还有《秋兴八首》、《夔州歌》等千古名篇。</p><p class="ql-block"> 可见,如今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杜甫在此留下的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这里自古就有“夔门天下雄”之誉,在瞿塘峡的两岸,赤甲山、白盐山隔江对峙,宛如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恰似天造地设的一道锁江大门。</p><p class="ql-block"> 奉节古称夔州,便将这道气势磅礴、雄伟险峻的锁江大门称为“夔门”。</p><p class="ql-block"> ↑ 夔门观景台,这里是白帝城最接近夔门的地方,也是在白帝城景区里观赏“夔门天下雄”这一壮丽景色的绝佳位置,更是游客不容错过的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站在夔门观景台,往夔门望去,眼前是赤甲山和白盐山隔江对峙的壮观景象,心里感受到的是长江三峡的雄伟壮美。</p> <p class="ql-block">  看了景区导览图,在瞿塘峡景区那一侧,还有江峡文化馆、锁江铁柱、赤甲楼、古炮台遗址、古栈道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按照指示牌游览,从夔门观景台下行,便来到了忠义渡口,在这里乘坐免费摆渡船过江,从江峡渡口上岸后前往。</p><p class="ql-block"> 本想在忠义渡口乘船游览瞿塘峡,去欣赏“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峡谷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没想到又留下了些许遗憾,错过了船的班次。</p> <p class="ql-block">  高耸的山峰,就是赤甲山,为长江三峡的主峰,气势恢宏,杜甫有诗赞曰:</p><p class="ql-block"> 赤甲白盐俱刺天,</p><p class="ql-block"> 闾阎缭绕接山巅。</p><p class="ql-block"> 诗意盎然,人们就将赤甲山峰称为“三峡之巅”。</p><p class="ql-block"> 赤甲楼,就位于赤甲山下,赤甲楼前的开阔平台,就是古炮台遗址,两门古炮安置在炮台上,炮口对准夔门,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如今,猴群占据了炮台,俨然成为了这里的主人,这些猴子乖巧可爱,倒也为游客带来了无尽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站在古炮台上,夔门的景色令人震撼,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精彩在这里交相辉映,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依恋摄影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