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字:幽邃风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音画:网络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青藏线、川藏线汽车兵战友故事编写,向英勇的汽车兵战友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高好高的山,好险好险的路,好长好长的车队,车轮滚滚,兵车西行,兵车东回,轮回中铸就风凰涅槃,钢铁汽车兵的传奇,镌刻在风雪川藏青藏线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3,雪封山;456,淋个透;789,路好走;10冬腊,鬼都怕。”这句谚语说的是青藏线路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百步之内有险情,十里之内埋忠骨”,这句话是对川藏线危险性的真实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说川藏线到底有多么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仅筑路北线就有2000多名军民为此献出了生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官兵们用了4年时间,修通了北线、南线2条长达2000公里的川藏公路,平均每一公里至少有一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长两千多公里,横跨14条汹涌湍急的江河,翻越21座海拔4000以上大山的川藏线,有“七十二道拐”等天险。在高耸入云的陡崖边穿行,在冰天雪地的山脊上颠簸,在突如其来的泥石流中突围,人在这里开车,有时比打仗还要危险三分。 以陡峭险峻、塌方飞石、气候恶劣闻名的二郎山,被人们称为千里川藏线第一处"天堑"。有首歌唱二郎山的歌,“二郎山高有高”,天高路又险,天鸟飞不过。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在二郎山,每公里就有7位军人为它献出了生命。在绵延三千里的川藏线上,有七百多名解放军官兵因遭遇山体滑坡、泥石流、跌落悬崖等种种意外,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川藏线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经有一位西藏军区某汽车团团长,每次在进藏之前都会写一封遗书,到退役时累计写了好几百封。每次执行任务,官兵们无不争先恐后,越是艰险越向前。这里有一段一个连队班长的请战书:“一班向支部请战。一、将最远、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一班。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一班。三、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7年8月,某汽车团副教导员李显文等10名同志,奉命带队执行战备运输任务,驱车西进来到西藏迫龙山地段。这里刚刚发生了严重的塌方,道路被阻,车队不能前进。这时,12连副连长陈洪光挺身而出,带领3名战士奋勇冲进险区进行公路抢修。经过顽强战斗,与李显文带领的其他同志一起,从乱石堆中开辟出了一条通道。李显文站在最危险的地方,一边观察险情,一边指挥车队强行冲过险区。山上飞下的巨石不断掉入河中,溅起一两丈高的水柱,更大的塌方即将爆发。为了及时完成战备运输任务,英雄的汽车兵们,不顾个人安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8月28日,由副教导员李显文带领的12连车队,到险区中心去勘察道路,准备抢在大塌方之前组织车队通过险区。正当李显文、杨星春等10名官兵分别从西端向险区中心前进时,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特大山崩爆发了,李显文、杨星春等10名官兵不幸光荣牺牲,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十英雄长眠在川藏公路,他们的精神也闪耀在千里川藏线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川藏线汽车兵中,至今还流传着老一辈官兵的铮铮誓言:“怕死不上川藏线,上了川藏线就不怕死。”雪崩、塌方、山体滑坡,没人知道意外何时来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汽车团成立60年来,先后有247名官兵献出了生命,1500名官兵负伤,这是一个在和平年代执行非战争任务中伤亡最重的团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川藏线官兵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在“世界屋脊”碾出一道道永不消逝的车辙,铸就了享誉全军的“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三不倒”川藏线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让我带你走近青藏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0公里的青藏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穿越冻土公路。雪岭连绵,天寒地冻,平均海拔4千米,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50%,年均气温零下6℃,8级以上大风达120多天,被称之为“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开通前,承担着西藏85%的客运、90%的运输任务。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官兵用对祖国无限的忠诚和超越常人的意志,常年生活战斗在这条充满风险的茫茫风雪天路上,滚滚铁流碾破唐古拉雪,像一条钢铁巨龙,穿行在这条被西藏人民誉为生命线的生死运输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古拉山,是在5000米的高原上耸起来的山脉,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以此为界,划分青海和西藏的版图。这里每年只刮一次风——由年初一直刮到年三十,这里每年只有一个季节——天天是寒冬。在内地被人们传为奇谈的“六月雪”,在这里是家常便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藏线上随时变天。这边500米在下冰雹,开出来二里路,晴空当头出太阳。刚才还是万里晴空,转眼间风起云涌,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高原反应。除了寒冷之外,再就是要大张着嘴喘气,头晕、脚发飘。在这里人坐着不动,也相当在内地负重50斤在干重体力活。第一次上路,连里的寇副连长,在五道梁就过不去,不得不折返格尔木大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遇上雪雨天,车轮挂上防滑链都不顶用,官兵们脱下身上的皮大衣让车从大衣上碾过。尽管如此,刹车踩得急一点,运气好的原地360度转一圈掉头,车辆打滑撞鬼脸挂大厢现象可没有少见。团里装备的雷锋同志开的那种老解放车,除了喇叭不响,全车都响,密封性极差。开一天车,冻的人手脚冰凉,冰天雪地里修车那是常事。每次执行任务,天不亮把铺盖卷扔到车上就出发,夜宿大通铺,冻得当“团长”。饭夹生、水烧不开,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连里的一位老兵,有一趟车出任务,撞鬼脸、挂大厢、翻车大小闹心事有四回,也是战友人福大命大,尚未伤及皮肉,好长时间令战友谈车色变。兄弟连有一位战友,患感冒,加上长期疲劳驾驶,恍惚中车子从桥上冲出道路,生命永远定格在20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年十月份,兄弟团几百台车近千名官兵被围困在唐古拉山上,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缺氧情况下,官兵们风餐露宿与风雪搏斗,困了,裹着大衣打个盹,饿了,勒紧裤腰带,抓一把雪,唐古拉的雪鼠,成了战友们追捕的对象,冻得实在受不了,点一团蘸上机油的棉纱取暖。在与暴风雪搏斗的七天六夜里,有不少战友被冻伤冻病,但心爱的老解放没有被冻坏一台,承运物资完好无损没少一件,巍巍唐古拉,见证了高原汽车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的兵站部原运输科科长张鼎全,曾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度严寒中,上百次带领车队翻越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即使患上肺癌后,他仍以坚定的信念,坚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运输线上,把39岁的生命永远镌刻进雪山冻土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充满艰难、充满挑战、充满死亡威胁的青藏线上,常年奔波,奋战坚守的兵站、汽车团官兵,如同一株株青稞,不畏严寒,不屈风雨,与高寒缺氧抗争,与风霜雪雨搏斗,无悔青春践行着高原军人的责任担当,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青藏线。据统计,青藏兵站部组建六十多年来,有780多名官兵在这里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四千里青藏线,每2.5公里就有一名军人长眠于雪山冻土中。他们用实际行动铸造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高原精神和“团结奋斗、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奋斗第一”的高原军魂,为祖国西部的发展边防的稳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藏线、川藏线犹如两座巨碑,镌刻着一代代青藏线、川藏线官兵,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人间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什么我对这条路有这么深的感情,那里有我战友们撼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为什么战旗美如画,那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远去了白昼红尘满目飞扬,耳旁犹响起军歌嘹亮,头顶夜空朗朗银河如雪舞白练,浪遏飞舟河水倒泄一片英魂从天降,穿过喧嚣尘埃回望战斗的历程,士兵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不朽军魂,犹如璀璨夺目的军花,永远绽放在茫茫两昆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