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回顾

康乐谷

1993 年10 月22 日,我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空军高炮学院院长。军区空军徐承栋副政委组织工作交接,他在全院干部大会说了这样一段话:“新任院长王克曼同志,大家比较熟悉,他政治上坚定,思想作风正派,革命事业心强,执行上级指示坚决,能团结人。‘哈军工’大学毕业后,经过部队各级主官岗位锻炼,1983 年5 月任高炮十师参谋长,1985 年8 月任混成十旅旅长,在师职岗位上工作了10 年多。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机关和部队工作经验,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历任工作岗位上均取得较好成绩,让他接任院长工作,是能够胜任的。”这既是组织对我以往工作的评价, 也是首长对我的信任和鞭策。按常规,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对我来说不现实, 当务之急是先捡柴,后点火。因此上任伊始,我就对自己提出了尽快熟悉情况, 更新知识,适应环境,进入角色的要求。我在听取院领导关于学院总体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先后找了各级领导和基层主官80 多人次谈话,登门拜访和看望了30 多位为炮院建设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干部和高职人员,召开了各类人员座谈会,翻阅了大量反映学院历史和现状的文献资料,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努力熟悉学院的全面情况。坚持边工作边学习,除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军委办校方针、原则和总部的办学思想外,还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高科技知识和《军校管理学》、《军事教育学》等书籍,参加高科技知识讲座和教育理论培训班,增加新知识。为了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1994 年4 月,我带领考察组赴西安、郑州、徐州、信阳、长沙等地九所军队院校进行了调研。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1997年中央军委主席</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江泽民为学院题写院名</b></div></b></h5> 学院曾于1992 年根据军委的命令,减编成空军导弹学院高炮系,1993 年又恢复学院。我到任后,11 月调整了学院的班子,1994 年初颁发了新的编制,学院原来的三大部改为二部三处。为适应新的编制,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院党委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求发展”的工作思路。<br> 首先抓了党委建设和政治思想建设。修订了加强党委自身建设措施,建立健全党委工作、生活制度,制定了党委常委议事规则,重视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党委核心作用的发挥,班子成员的精神面貌、工作姿态、团结状况等都有了新的进步。1994 年张震副主席来院视察时,评价学院“班子好”, 1995 年院党委被空军评为先进党委,1996 年军区空军对学院党委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政治思想建设中,不断强化“首位”意识,广泛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教育和以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四个教育”, 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双拥共建活动,学院多次被军地评为‘“军民共建” 先进单位。1996 年被总部评为全军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院校。确保了全院干部战士政治上坚定、思想上稳定和组织上的集中统一,三年多来未出现违反政策和政治纪律的人和事。<br> 重视机关建设。1994 年机关整编后学院成立了机关建设指导小组,制定了各部处自身建设措施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保证了新老体制的顺利接轨;制定了机关建设标准和评比先进实施方法,并形成了定期整顿、讲评机关的制度;采取以会代训、岗位练兵等形式,提高机关人员的素质,调动了机关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发挥机关的职能作用,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大局观念、政策观念、基层观念、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建立了机关基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教员和基层干部意见;采取图片展览的方式,对机关各部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和表彰奖励。几年来,二部三处机关均被上级评为先进机关部门。<br> 重视教员队伍建设。教员是学院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完成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的主力军。由于学院1992、1993 年处于精简撤并的不稳定状态,部分教员面临进退走留的选择,产生了思想波动,存在着离队离教的思想倾向。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坚持一手抓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一手抓教员工作、生活待遇的改善。1994 年底根据上级指示对教研部党委和各教研室党支部进行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明确提出始终要把党的建设和教员队伍自身建设作为党委支部的工作重点,把教员队伍建设作为衡量教研部党委工作的一面镜子;在教员中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1994、1995 年两次调整教研室领导,增强了教员骨干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采取年度述职、考核讲评等形式充分发挥高职人员的作用;大力宣扬教员中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调动教员的积极性,增强教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学院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尚。注重教员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教学骨干的岗位津贴和教员的课时补助;新建了教员宿舍,并在分房、小孩入托等涉及教员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实行倾斜、优惠政策,解决了教员用车难、打电话难等实际问题,从而稳定了教员队伍的思想,促进了教员队伍的建设。在教员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其中李希文副教授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模范先进个人和空军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员,龚国安教授、周远涛副教授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高级工程师张道炽被广空树为学雷锋标兵,讲师李佩瑶被评为广空优秀党员。<br> 几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br>  一是教改工作。1993 年下半年,空军确定高炮学院为教改试点单位。学院成立了教改领导小组,制定了《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深化教学改革的三年规划》和教改试点方案,抓紧修订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总体设计, 改革实践性教学,建立院外实习基地,取得了一批教改阶段性成果。1994 年9 月,军委张震副主席来院参观了教改成果后称赞学院“教改好”。1995 年2 月,我代表学院参加空军地面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在会上介绍了学院《贴近未来防空作战实际,深化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经验。1995 年7 月,空军工作组检查验收了我院的教改试点工作后,认为我院的教改试点任务“完成得好”、“成效明显”,并向空军所属院校转发了我院的教改经验。1995 年学院被空军评为教改先进单位,1996 年《从未来战争需要出发, 培养合格初级指挥军官》被总部评为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br>  二是科研、学术工作。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方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三年来全院完成科研项目44 项,其中35 项获军队级科技进步奖。积极组织科技开发工作,努力使科研成果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在学院形成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的良性循环。坚持学术研究为部队建设服务,为未来战争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指导思想,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全院共在院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781 篇,科研学术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本人也积极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共有2 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在总部、空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 多篇,其中大部分被评为优秀论文奖。1995 年10 月我带调研组对南方高炮部队毕业学员任职情况进行了跟踪考察。为了指导教改工作的深化,总结以往军队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我组织了《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成果。<br>  三是正规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从严治校,正规管理是高炮学院的传统和特色。发扬学院的优良传统,突出指挥院校的特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决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措施,组织集训,提高管理干部的管理教育能力,认真研究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院的正规化建设取得新的成绩。1994、1995 年学院连续两年被空军评为贯彻共同条令先进单位。空军在我院召开了从严治校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我院管理教育工作;9 月份,我代表学院参加军区空军召开的正规化建设汇报会,在会上介绍了《坚持从严治校,加强正规化管理》的经验;11 月份,总参、空军、军区空军组成三级工作组对学院贯彻军委《决定》情况进行了检查,工作组对我院从严治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我院“领导重视、管理严格、秩序正规、标准很高”。安全工作涉及面广, 影响大,是学院建设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针对安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院成立了安全指导小组,收集资料,总结经验,研究理论,探索规律,明确职责,集训骨干,制定措施,综合治理。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坚持积极预防的原则,使安全工作向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院被空军评为预防案件、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军区空军评为保证安全先进单位和“双无”(无案件,无事故)先进单位,我组织撰写的《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被军队管理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br>  四是生产创收工作。刚到学院时,面临经费严重不足,家底薄,供需矛盾大,已影响学院的稳定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为缓解供需矛盾,我们充分利用军委、总部给院校的政策和院校开展农副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对学院生产经营实行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撤销了所有公司,召回了所有在外人员, 成立了生产管理办公室,相继开展了科技开发、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等项目, 并在基层连队开展养猪种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保障能力和自补能力,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完成和工作、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三年来,建起了一批教学设施和场地,创办了实习基地,更换了工作、生活用车,改善了干部的住房条件,美化了营院环境。1995 年,学院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400 佳,全军绿化造林100 佳和空军“军队园林式营院达标单位” 军委、总部和空军首长对炮院建设非常重视,多次来院视察和检查工作。一些友好国家的军事代表团也曾来院访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央军委张震副主席视察学院</b></h5> 1994 年9 月2 日,中央军委张震副主席视察了学院。张副主席在接见学院团以上干部和高职人员时说:“你们学院是一所比较有名的院校,听丁政委(空军政委丁文昌)说,在空军是数一数二的。你们艰苦奋斗,从严治校,正规化建设成绩显著,全军都知道。”我代表学院向张副主席汇报了工作,当我汇报到科研工作时他讲:“你们的夜间训练模拟器材在山东潍坊展览,我去参观了,不错”。 张副主席在参观营院教学设施和科技陈列馆后说, 我12 年没有来炮院了,这次来,看到学院在空军党委的领导下,在你们的努力下,变了面貌,大家团结一致,致力教学事业,按照办学方针,党委“一班人”有创新,有事业精神,摸清了教学规律,特别是对未来高科技作战, 如何运用,想了许多好办法。空军高炮学院在空军来讲,是名列前茅的,在全军来讲也是不错的,你们要继续带好头。在视察结束时他说:“炮院营院好,教改好,班子好”。<br>1996 年1 月20 日,中央军委迟浩田副主席视察了学院。他在听取了我的汇报后说,你们这所学院知名度很高,在全军当中,特别是空军系统,有一个比较好的影响。他在讲到班子队伍建设问题时说,领导班子,教员队伍, 这两支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我觉得你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br>  1994 年11 月,埃及防空军代表团访问了我院。作为代表团团长来访的埃及防空军司令塔利布中将在我1993 年2 月随空军防空代表团访问埃及时, 他以埃及防空军参谋长的身份接待了我们,这次是我第二次与他见面。他参观学院的教学设施和场地后在《贵宾薄》上留言:“对这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院进行的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院长领导下的全体教职员为发展教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祝空军高炮学院全体教职员成功、顺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埃及防空军司令塔利布中将访问学院</b></h5> 1995 年3 月21 日,孟加拉国军事装备代表团对我院进行了友好访问。盂军萨哈布丁• 汉准将在参观了学院兵器专修室和科技陈列馆后在《贵宾薄》上留言:“对高炮学院的访问印象十分深刻,贵院取得的成果使我们受益匪浅,贵院是十分出色的”。<br>  在高炮学院工作期间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教员学习,受益匪浅。结合实际学习理论,盯着问题开展工作,既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又提高了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较好地把握了院校工作的主动权。结合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空军高炮部队建设,学习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现代战争理论,撰写了《高射炮兵是未来防空作战的重要兵种》、《应重视高射炮兵的长远建设》和《加强空军高射炮兵军事理论建设的思考》等学术论文,分别在《航空杂志》、《地面防空兵》和《广空军事》等刊物上发表并获优秀论文奖。结合贯彻空军军事理论研究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开展高科技知识学习和高科技条件下战法、训法研究,撰写了《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努力为空军地面防空兵的军事理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编著、出版了《高技术条件下高炮战法研究》一书,并获空军军事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结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客观规律,组织开展了《初级指挥院校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攻关活动,指导和促进了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撰写的《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努力深化教学改革》、《贴近未来防空作战实际,深化实践性教学改革》等论文分别在总参《军事》、《空军院校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结合贯彻从严治军的方针,学习《领导科学》,《军校管理学》,开展正规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撰写的《从严治军,提高学院正规化建设水平》、《坚持从严治校,培养合格人才》、《深入研究安全理论与实践,把握防事故工作主动权》等文章在院内外刊物和总部、空军召开的研讨会上发表并获奖。<br>  坚持从实际出发,及时研究和解决一个时期带倾向性的突出问题。1994 年以来,我们针对教员队伍不稳定,生产创收的分散经营,干部学员管理不严以及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等问题,加强教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进行生产经营整顿,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加强干部学员管理教育,严明奖惩;开展综合治理,预防事故案件活动,均取得明显成效。集中力量解决一个时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对开创工作局面,带动全面建设,提高整体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视察学院</b></h5> 通过部队、院校的工作实践,我感到作为一名主官,在政治思想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改革意识和把握方向的政策水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牢牢抓住部队建设的根本,扎实打好部队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组织原则, 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提倡五湖四海,做到公道正派。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必须顾大局、识大体,团结同志一道工作,立党为公,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奋斗,不断开拓进取。<br> 四年来的院校工作,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收获:一是理论思维能力有提高,增强了工作指导上的预见性和创造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二是决策能力有提高,综合运用科学决策、经验决策的方法把握发展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奋斗目标,实现领导职能。三是组织指挥能力有提高,既要从宏观上统揽全局,全面地指导部队建设,又能从微观上协调控制,抓好工作落实;既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周密计划,充分准备,又能在执行过程中临机决断,正确处置突发情况。四是心理承受能力有提高,能够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在逆境中保持高昂斗志,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持之以恒地抓好部队建设。五是适应能力有提高,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工作岗位的变换,胜任新的领导工作。<br> 1997 年,由于本人身体、家庭等因素,我向空军和军区空军首长提出转业的申请,经多次努力终被批准,成为高炮学院历史上第一位转入地方工作的院长。<br> 8 月20 日,学院组织新老院长交接班干部大会。大会的讲话可作为院校工作回顾的结束语。<br> 同志们:<br> 今天,学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中央军委和空军的命令, 进行学院领导班子的交接,这是学院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即将离任的院长我首先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军委的命令,衷心感谢32 年来军队对我的培养和信任,衷心感谢学院全体同志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董主任在讲话中代表军区空军党委对我的评价和鼓励。<br>  回顾32 年来自己所走过的两次入伍、两次转业和多次转换工作岗位的历程,心中难以平静。大学毕业后我曾在空军导弹部队、高炮部队和院校从事过技术工作、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部队党委给我提供了在连、营、团、师、院校领导岗位锻炼的机会。入伍以来,我一直把个人前途同防空部队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对部队的深厚感情和对国防事业赤诚热爱,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同志们一起为防空部队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尽管经历过顺境和逆境,但作为个人来讲,我对党的事业是忠诚的,对工作是尽职的,以自己实际行动回报军队对我的培育,回报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重托。<br>  1993 年我到炮院工作,和政委同志一道,紧紧依靠班子全体成员,紧紧依靠广大干部教员,加强了学院的全面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学院在教学改革、党委建设、预防事故、双拥共建、绿化造林等项工作分别被总部、空军评为先进单位。军委首长、空军首长对学院建设十分重视。1994 年9 月2 日,军委张震副主席来院视察,给予了“高炮学院营院好、教改好、班子好”的评价,并为学院题词“继承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加强学院全面建设”。1996 年1 月20 日,军委迟浩田副主席来院视察,写下了“固我长城,卫我蓝天”的题词。当年7 月20 日,军委江主席又亲笔为我院题写了院名。军委首长给予我院的亲切关怀,是我们奋发图强、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br>  在炮院四年来的工作,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在部队学不到的东西。我深深感到,我们学院确实是人才、知识、技术密集的地方,是培养建军人才的基地。她有一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员、干部队伍;有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有一种艰苦创业、勤俭办校的席棚精神;有一套从严治校、正规管理的传统作风。这些,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讲在炮院大有用武之地,大有作为。在这里我要感谢几年来朝夕相处、风雨同舟,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我的杜政委,感谢全力支持我工作的陈副院长、杜副院长、郝副院长和广大教员,以及机关和基层的同志们!我和陈副院长,是1983 年一起走上师职领导岗位的老战友。他为炮院建设,为炮院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以高炮为家,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希望同志们像以往一样尊重他,希望新班子继续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为学院建设作出新贡献。<br>  根据军委的命令,杨成维同志担任新的院长。随着班子成员的调整和教学改革的深化,炮院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希望全院同志大力支持杨院长的工作,齐心协力,开创学院建设新局面。这次工作交接标志着我在部队长期担负领导责任的解脱和军旅生活的结束。我已完成了我在军队的使命进入了人生的转折阶段,不论今后到什么单位,从事什么工作,我相信由于在部队的长期磨炼,普通一兵的本色不会变,对军队的深厚感情不会变, 对高炮学院的关心永远不会变。<br>最后,我再一次衷心感谢全院教职员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