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春节后,从广州出发,我们两人自驾前往云南,途经第一站广西南宁清秀山。</p> <p class="ql-block">青秀山书院</p> <p class="ql-block">友谊长廊位于青秀山旅游风景区壮锦广场与东盟友谊园之间,长618米。长廊仿照广西侗族风雨桥特色,结合岭南园林建筑风格而建,廊体不用一钉一铆,皆以樟子松榫卯衔接而成,体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东盟友谊园。</p> <p class="ql-block">花卉园。</p> <p class="ql-block">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观音禅寺始建于北宋年间,已有千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5亩,有大雄宝殿、卧佛殿、护法殿、般若堂、伽蓝殿等十几个佛殿。</p> <p class="ql-block">广西民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广西百色李明瑞、韦犮群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广南田州古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它是壮民族的发祥地,是明代抗倭女杰瓦氏夫人的故乡,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右江革命根据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田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整个古城以布洛陀人文大道贯穿整个景区,一条核心水系观景带上,缀满了星罗棋布的古城商家,祖公塔、碉楼、娅王阁等众多壮文化景点,更是尽情展示了田州文化的古韵。沿古城而行,各式建筑鳞次栉比,白墙重檐,青瓦盖肩,各异的图案在古朴的街道上逐一呈现。酒吧茶吧街巷,小桥流水人家,和谐交融。</p> <p class="ql-block">布洛陀古塔。</p> <p class="ql-block">碉楼。</p> <p class="ql-block">28元一份的酸菜鱼,饭不收费。</p> <p class="ql-block">云南坝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属喀斯特地貌,四周被翠绿的群山环抱,境内一年四季流淌着一条名为“驮娘江”的清澈小河。这个村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进出村都需乘船经过幽深、昏暗的水洞。</p> <p class="ql-block">坝美”是壮语的音译,意为“森林中的洞口”,由于地处偏僻,与世隔绝,直到上个世纪末,村里的人们基本上还沿用着300多年前的耕作方式。从溶洞进村,眼前的坝美,四面环山,山上树木葱茏,村里小溪流水,油菜花黄,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坐在客栈,听着此起彼伏的犬吠鸟鸣,闻着若有若无的花香,可以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坝美的春天,就这样悄然流淌在每一个细微的瞬间里。</p> <p class="ql-block">离客栈不远处的猴爬岩。</p> <p class="ql-block">“普者黑”是彝族语言,意为盛满鱼虾的湖泊,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普者黑安静而祥和。</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狭窄的山路,爬上青龙山俯瞰普者黑全景。</p> <p class="ql-block">碧绿稻田映蓝天,峰峦叠翠,水如蓝,好一片人间净土,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三生三世里白浅上神居住的普者黑青丘,也是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拍摄地之一。这里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宛如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普者黑村。</p> <p class="ql-block">普者黑是彝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街巷民族风情浓郁。</p> <p class="ql-block">蒙自的网红“火烧房子菊花米线店”。</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旧址。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同年10月,三校合并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局势持续恶化,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p> <p class="ql-block">193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曾在蒙自设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文学院和法商学院的师生曾在此办学,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来到蒙自,在如翡翠一样的蒙自南湖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保存教育与文化命脉,以其卓越的贡献而成为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创造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培养了众多英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八位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朱光亚、王希季、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四位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并有173位师生被评选为两院院士;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闻一多的题字“我更爱南湖”。</p> <p class="ql-block">南湖公园瀛洲亭。</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碧色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车站之一,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至此,1910年全线通车,使其成为滇越铁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站。碧色寨的地理位置优越,西临长桥海,东靠犁耙山,北可达昆明,南可直达越南海防港。滇越铁路的通车使得碧色寨从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繁忙的中转站和贸易集市,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的命名源于其优美的自然景观。据传,一个法国驻蒙自的官员发现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遂将坐落于此的火车站命名为“碧色寨”,这个小村庄也因此而得名。碧色寨的命名还经历了变化,最初名为“壁虱寨”,后因不雅改为“碧色寨”。</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火车站在1909年通车后,热闹纷繁。因为其是云南的商品集散地,还有物资流通中心。当时有三千多的搬运工,可想而知这里有多么热闹,还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商号也在这里开设。因为它的繁华,就被称之为“东方小巴黎”。</p> <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段于1901年动工,1903年告成。滇越铁路是东南亚地区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经中越口岸河口)的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为米轨铁路,呈南北走向。滇越铁路被《英国日报》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滇越铁路,也是中国的第一条国际铁路,但却历经磨难。1938年9月起,日本派飞机轰炸滇越铁路,至1942年近四年内,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出动飞机76批(894架)对滇越铁路进行侦测、轰炸。1940年6月,日本在越南海防登陆侵略,后开始控制滇越铁路段。1941年9月2日,龙云致电蒋介石,请求破坏滇越铁路,9日,龙云接蒋介石电令立即破坏滇越铁路,10日一早至1942年2月,炸毁了河口大桥、河口隧道、白寨大桥,拆了除河口至碧色寨间177公里(除人字桥外)的路轨,移铺滇缅铁路,复又继续拆除碧色寨至盘溪间119公里的路轨,移铺叙昆铁路。</p> <p class="ql-block">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法式浪漫依旧存在,</span>幢幢斑驳褪色的法式建筑和站台,百年历史的红土网球场,墙上的三面钟依然醒目。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还在运行的标准轨,也有村轨与米轨的展示,碧色寨昔日的芳华依稀可见。如果你对铁路感兴趣,这里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车站三面钟。</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第一块红土地网球场。</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具有浓厚的法式风格,如法国员工宿舍、火车站、哥胪士旅馆等,这些建筑见证了碧色寨的辉煌历史,是研究滇越铁路和中国铁路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碧色寨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法式、美式和广东楼阁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混合体。</p> <p class="ql-block">铁路职员宿舍。</p> <p class="ql-block">然而,时光荏苒,1992年,碧色寨站的客运业务停运;2010年10月,这个车站被撤销。如今,它已经从昔日的繁华走向了宁静,每天只有一两列火车经过。幸运的是,碧色寨并没有被遗忘。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保留了原貌。2017年的电影《芳华》和2018年的《无问西东》都在这里取景,让碧色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铁路职工食堂和礼堂。</p> <p class="ql-block">米轨火车。</p> <p class="ql-block">老货运站房旧址。</p> <p class="ql-block">客运站台。</p> <p class="ql-block">调车转盘。</p> <p class="ql-block">大通公司。</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碧色寨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一个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和历史沉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屏边五家寨人字桥。</p> <p class="ql-block">五家寨铁路桥位于滇越铁路红河州屏边县四岔河峡谷段,因其似外形四张腿站立的人,又称“人字桥”,学名又叫“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桥”,正式名称为“五家寨大桥”。总长67.15米,宽4.2米,桥面距谷底102米,架设在两侧相距仅70米的峭壁上。从征集方案到建成历时4年。1907年3月开工建设,1908年底完工。2006年,五家寨铁路桥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河口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与越南老街隔河相望,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中国西南地区进入东南亚最便捷的陆地通道之一。具法式建筑风格的老邮政大楼。</p> <p class="ql-block">1897年河口口岸开埠通商,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1993年中国河口口岸——越南老街口岸正式开通,河口逐渐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窗口。 </p> <p class="ql-block">河口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西南最低海拔76.4米的河口老码头。</p> <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河口海关旧址。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滇越铁路进行了修复。70年代中期,铁道部投资6700余万元,对干线实施全面技改。70年代后期,河口中越铁路大桥(河口大桥)部分被炸毁,滇越铁路再次中断。在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这条铁路停止了“通国外”。1996年2月14日,随着中越关系的逐步正常化,滇越铁路才恢复中越国际联运,每年运输量达到800余万吨。 1997年4月18日,昆明北站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开通仪式,首趟由昆明北至河内的国际旅客列车开通。与此同时,也有一辆越南铁路担当的列车使进河口站。 由于进入雨季后,昆河铁路开远至河口段两侧山高、地质条件差,经常发生落石、塌方,2003年为保证安全运行,昆明铁路局做出停开客运列车昆明北—河口的决定,目前只有每天两班货运列车在运行。</p> <p class="ql-block">河口口岸中越边境界碑。</p> <p class="ql-block">从河口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向往已久的元阳哈尼族梯田一探真容,途中山间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5米,开着双跳和雾灯继续前行,路边不时看见犹豫不前停在路边的车辆,甚至有热心的人规劝我们返程。既然千里迢迢来了,哪能半途而废,一路向前,当中午到达多依树观景台时,云雾开始随风慢慢散去,令人惊叹的哈尼族梯田展显出了美丽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彩色梯田。</p> <p class="ql-block">爱村的蓝色梯田。</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是大地的年轮,更是哈尼族人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建水,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座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滇南邹鲁”。建水古城,城内的街道布局严谨,以朝阳楼为中心,四条大街向四方延伸,形成了“棋盘式”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城中,街道两旁是明清时期的商铺和民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门框上贴着红色的对联,处处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石板路、飞檐翘角的建筑、古朴的街巷,无不诉说着这座古城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的古井,其中十二口井在一起实属少见。</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古城内的朱家花园,是建水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这座建于清代的私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布局,展现了滇南民居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学政考棚。建水学政考棚,这座承载着科举制度记忆的古建筑,如今静静地矗立在古城之内。它不再是一个热闹的考场,而是一个供人凭吊历史的场所。当我踏入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考棚时,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科举制度盛行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云南建水古城红井街二十一号,是一座普通的清末建水民居建筑。上个世纪初,年轻的朱德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背井离乡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一九一三年,朱德任蔡锷麾下的少校营长,驻军建水。一到建水城,朱德便住进了这座小院。后来,任了陆军团副(即副团长),直到一九一五年离开建水,朱德一直都是住在这座小院里。从此,这座小院在建水人民心中便闪烁着神圣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经明清两代的多次修缮和扩建,直至清末民初仍在使用。它是明清时期滇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吏治建设的重要见证。府署内建有“公生明”坊和莲池,寓意公正廉洁,提醒官员要清正廉明。府署不仅是官吏办公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权力的象征,下辖所属州县和土司掌寨,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p> <p class="ql-block">建水的文化同样丰富多彩。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建水文庙是建水最著名的文化地标之一,这座建于元代的文庙,是云南省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庙内的建筑精美绝伦,尤其是大成殿和棂星门,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重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为三开间两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琉璃瓦屋面,通面阔13.31米,进深5.5米,高7.4米。</p> <p class="ql-block">杏坛中有一块明代天顺年间的“孔圣弦颂图”画像碑。此碑图文并茂,图的内容是孔子席地而坐,抚琴授课,四个弟子肃立恭听;碑文为宋高宗御题《孔子像赞》,共四十八字,前四十个字是宋高宗对孔子的歌功颂德,后八个字是要求臣民尊重孔子。此碑原是宋高宗赠予浙江衢州孔庙,元灭南宋后,此碑随原国都“临安”之名移至建水而传入建水文庙。</p> <p class="ql-block">先师庙,又称为“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殿正面悬挂的大匾“先师庙”三个金字,各长2米,宽1.5米,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就任临安知府时题写。全殿由28根大柱支撑,其中22根青石巨柱都是用整块的石料凿磨而成,大殿飞檐斗拱,结构异常坚固。</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殿,迎面便是供奉孔子圣像的圣龛,龛座下部为桌式,是用石雕琢而成,上部是用高档木材镂出精美图案的木阁,孔子圣像坐于龛中。</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的 “洙泗渊源”坊,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建筑为典型的五开间三门道古牌楼建筑,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为巨型石雕造型栩栩如生。回望文庙深感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文化的沉浸,漫步于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庙宇,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的先贤们进行了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当时只是在泸江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泸江、塌冲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当地官民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雁齿蝉联、合为一体,故又称“十七孔桥”。桥高9米,初建三孔宽5米,后建十四孔宽3米。</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重建三座飞檐式阁楼。尤其中间一楼蔚为壮观,其层垒为三,高约20米,方形三重檐歇山顶,琉璃黄瓦,底层为桥面通道。顶层建小楼一楹三间,呈“山”字形排列,顶檐分解为“品’字状的三个歇山小顶。二层顺势在四角隆起四个小顶。整座楼阁架层叠梁、飞檐交错、雕梁画栋、新颖别致。此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承袭了中国桥梁建筑风格的特点,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体,凝聚着滇南人民高超的技术和聪明智慧,其建筑规模和艺术价值在国内屈指可数,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5月25日,双龙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建水团山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庄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团山村东门。</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的民居建筑多形成于明清时期,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有2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建筑类型包括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体现了滇南民居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的张氏家族迁居至此,与当地彝族和睦相处,逐渐形成了以张姓为主的家族聚居村落。清末光绪年间,张氏后裔在个旧开采锡矿,积累了财富后回乡建造了众多高门大院。</p> <p class="ql-block">其中,张家花园是村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一座城堡式私家园林,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彝族文化,其华美古朴程度可与建水朱家花园媲美。张家花园由寨门、一进院、二进院、祠堂和碉堡组合而成,计有大小天井21个,房屋119间。</p> <p class="ql-block">团山古村的建筑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所有建筑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每座建筑装饰的木雕、石雕、砖雕及彩绘书画制作精细、简繁得体,屏门、格扇、梁柱、走廊、屋檐等无一不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尤其是木雕屏门与格扇窗的雕刻图案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秀才府。</p> <p class="ql-block">留苑。团山古村的建筑布局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是典型的中原汉式传统设计,同时巧妙地吸收了彝族土掌房的建筑样式,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到达主体院落,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及纵横组合连接而成的建筑院落,涵盖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一进两院或四院”、“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建筑格局。</p> <p class="ql-block">南门。团山村完整保存了19世纪滇南乡村风貌,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2006年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被评为“国家特色景观名村”,2014年成为国家4A级景区。村内的木雕、石雕、砖雕及彩绘装饰工艺精湛,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将军第府宅。</p> <p class="ql-block">大成寺。</p> <p class="ql-block">观音庙。</p> <p class="ql-block">团山古村,是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历史遗存众多,整体格局风貌完整、真实的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也是云南建水的一个安静而未有太多人打扰的地方。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建水,这座滇南小城,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无论是古建筑、文庙,还是市井生活、特色美食,建水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滇南的风貌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位于澄江市、江川区、华宁县三县间,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155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抚仙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p> <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曦光刺破滇中高原的浓夜,抚仙湖在深青色绸缎般的梦境里迎来了一轮红日。</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红沙滩。</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月亮湾。</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白沙滩。</p> <p class="ql-block">弥勒东风韵。弥勒东风韵景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是一个集自然美景与艺术氛围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元素吸引着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建筑全部采用红砖砌成,没有使用钢筋和钉子。这种建筑风格不仅保留了传统韵味,还彰显出现代建筑的个性。</p> <p class="ql-block">东风韵景区是国内外知名建筑艺术大师打造的特色小镇,拥有不同主题的博物馆、艺术馆和剧场等,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p> <p class="ql-block">罗平金鸡峰丛。</p> <p class="ql-block">因今年春节后年,气温低于常年,罗平的油菜花还不到盛花期。</p> <p class="ql-block">云雾之中的油菜花田仍别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万峰林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细雨中的万峰林油菜花田,宛若一幅被水汽晕染的丹青画卷。灰青色的喀斯特峰丛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如同仙人遗落的笔架,而山脚下绵延的油菜花海却倔强地撕开雾帘,用明晃晃的金黄在天地间泼洒出流动的春意。</p> <p class="ql-block">曲靖九龙瀑布。罗平九龙瀑布群,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罗平县城北22公里处。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流的千年侵蚀,在此形成了十级高低宽窄不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其中最大的有三级,第一级“神龙瀑”,第二级“情人瀑”,第三级“白絮瀑”。</p> <p class="ql-block">九龙瀑布群因其瀑布众多,景点密集而形成其独有的观赏特点,一年四季美景不断,素有“九龙十瀑,南国一绝”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曲靖彩色沙林。彩色沙林,位于陆良县城东南18公里,是一颇具特色的旅游胜地。放眼望去,惊叹沙峰、沙柱叠耸斑斓缤纷。一阵热风吹过,更是感叹其形态婀娜多姿,仿佛是天工裁剪的一幅丹青国画。</p> <p class="ql-block">沙林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它是大自然千万年来演变的结果;是地震冲击、岩浆喷射、地壳运动、风雨侵蚀逐步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地貌奇观;是七彩沙子凝聚起来的沙柱、沙峰、沙屏、沙皱的集合体。座座沙峰或独矗,或相连,参差有致,远看成林,近看成峰,高者达30余米。忽而盘旋直上,忽而陡然垂落,峰回路转,沿谷两壁呈现一簇簇屏、嶂、峰、崖,忽而陡然垂落,峰回路转,以及千姿百态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红土地镇、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束,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色彩,最憨厚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甚至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p> <p class="ql-block">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它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离开云南驶入贵州,沿途高山峡谷,云雾缭绕,穿过无数隧道和高架两山之间的桥梁,最令人震撼的是云雾中六盘水的“北盘江大桥”,也被称为贵州第一高架桥。</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途经湖南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始建于秦代,到唐宋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在元代时毁于战乱,明清以后又开始复兴。历代以来,陶渊明、李白、刘禹锡、苏轼、孟浩然、韩愈等大文豪等都在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和墨迹。</p> <p class="ql-block">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p> <p class="ql-block">湖南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唐、宋、元、明的岳阳楼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p> <p class="ql-block">凭栏遥望八百里洞庭。</p> <p class="ql-block">清晨起床,在雾气蒙蒙的小雨中,从湖南驶向温暖的家,经过湖北、安徽,午后平安抵达南京。此次行程5000多公里,每一次自驾都是一次心灵的远征,让你在旅途中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世界的美好。一路的行程,不管是边境小镇的故事,梯田的壮美,还是古城的诗意,都在等待着每一个追寻诗和远方的人。</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编辑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