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追梦作家杨杨秀麓之下“书林岛”(散文)

红塔红

<p class="ql-block">初识追梦作家杨杨秀麓之下“书林岛”(散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一座城,一个岛……心很贵,贵在装着真、善、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识作家杨杨,在通诲大地震、中国最后的小脚部落——……他的作品中……</p><p class="ql-block">乙巳蛇年正月十八,三日后,将迎来“雨水”节气。我借书凭想象,坐在秀山之麓“书林岛”露台上读书晒太阳,陪伴我的分别有:木屋、老瓦、木梯、旧窗、石阶,还有兰草——通海县花——通海剑兰、月季……悠悠岁月从我身边分至沓来……</p><p class="ql-block">房前屋后,鸟语花香,屋内,书香远意。立意深刻且高,一件事、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一种景物、一种知识等等,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等,用心良苦。前提是书,还有林,精彩绝伦在“岛”——这些景物、事情、道理都要有一个思想来贯穿,能立得起来,让人眼前一亮、一惊,可读、可叹,这就是“书林岛”——人物、事件、背景、心情、相关的知识等等是构成了“岛”的内容,一堆书——材料,怎样才把“材料”匠心独运破天荒变成一座漂亮的“岛”?</p><p class="ql-block">正如“岛主”作家杨杨脑子里的蓝图,事先应该有一个意图,就像建筑设计师画图一样。建筑师首先要解决的是房子的主体结构、梁、柱等组成,各具特色起伏,骤密骤疏,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2018年,杨杨倾其所有,在通海县秀山北麓、文庙西侧购置了一座精巧的小四合院,开办“书林岛”,或命名为“杨杨书院”——后来我才知道,现藏书5万余册,涵盖了文学、哲学、美术、书法等典籍,特别收藏了大量的云南文化史料和现当代云南作家的代表作及珍贵版本。</p><p class="ql-block">当然,离不开贤妻——储艳红女士,一个在大学所学专业是档案管理的她,发挥专业特长,为他们的“书林岛”——“杨杨书院”所收藏的图书、手稿、珍贵史料进行分类、保管、修复。储艳红还常常陪伴丈夫到乡村采风、调查,收集创作资料,帮助丈夫打印、校对各类文稿。还有他们优秀的女儿杨渝丹,受家庭影响自幼喜欢阅读,并在阅读中对泰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泰国博仁大学留学深造……</p><p class="ql-block">一家人,购书、读书、藏书写作的同时,还尽力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多年来,他们先后向玉溪市防震减灾局捐献有关通海1970年大地震的图片、文献资料、图书、实物230余件;向秀山朱德旧居捐赠图书、文献资料140件;向杨广镇古城村委会小新村三圣宫捐赠有关木雕、建筑、传统文化的图书200余册;向通海县档案馆捐赠杨杨的文学著作28部。</p><p class="ql-block">在滇南小灜州通海,他偷了一份闲情,在哪个“书林岛”之旮旯里躲懒隐遁,用书裸奔,撒下了欢喜,用毫无保留之光,在深厚的大地上涂抹漫天书香素暖,暗香疏影——在人生况味里,用情用心播撒暖意……</p><p class="ql-block">伴着春风,吹进吹出“书林岛”,带着书香,那么温馨而惬意。那书海波光粼粼中倒映的“书林岛”上,书林有序,一本本书,荡漾着一盏盏明亮的灯光,在岁云影里,载着岛主的祈愿,伴着春风谋面的翻书声……恍惚间,我坐上学海之舟,登上了“书林岛”,几番游弋摇曳,倏忽转到了某个异度空间,在那里可以自由穿行,追溯历史,感知当下,照见未来……</p><p class="ql-block">走进“书林岛”,仿若踏入一片书香海洋,天地万物灵魂深处绿色的梦境。阳光穿过书林繁茂枝叶,在其间洒下斑驳碎金。脚下是松软的书叶,带着书海特有的芬芳。不知名的古今贤贵达人思想之花肆意绽放,星星点点地点缀着这座岛。微风拂过,书叶沙沙作响,与思想的欢唱交织成一曲书籍的乐章。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书林的蓬勃生机,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只剩满心的宁静与惬意 ……</p><p class="ql-block">难忘秀麓之下通海县城文星街44号,难忘追梦作家杨杨之“书林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02/16日草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