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也许,只有在闲逛中,才能无限接近这个城市的日常。而不是,挟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在大雁塔,在大唐不夜城,在回民街,在钟鼓楼,在永宁门……西安,这座来了许多次的城市,在耳熟能详的这几个景点宣传画上,永远是那么繁华热闹与充满魅力,但也仿佛不容人喘息似地,在喧哗之后,让人有些茫然于走马观花、过眼烟云。而这次,炎炎烈日下刚好有半天空闲时间,我决定毫无目的地走一走,避开那些最热闹的景点,也许能看到这个城市不同广告宣传的另一面呢?</h1> (午饭:周真真南昌粉面) <h1> 含光门。<br> “参观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请至含光门南广场购票……”疑惑地从告示牌那移开目光,才发现原来自己从远远看上去最敞亮地写着“含光门”三字的城墙这里下车——也就是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的北广场下车,是下错车了。得绕出城门,回到城外紧邻环城南路的南广场去。但既然这里立着告示牌,说明以前北广场也曾是游客出入口也说不定。</h1> (含光门) (勿幕门) <h1> 正午的阳光很炙热,开在城门口附近的那家打着专注四川火锅招牌的“陈香婷鲜切火锅”,透过落地玻璃窗,隐隐约约能看到几个临窗而坐的食客。只是相比成都街头常见的每到饭点,稍有名气的火锅店门前都会开启坐在店门口等号的场景,这里,还是显得冷清了些。也许,和位置有关。若开在游客常去的永宁门城墙附近,那必然宾客盈门。 </h1> <h1> 同样冷清安静的,还有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的北广场。走过广场地面上的“大唐疆域图”,临近城墙入口处,方有一小片遮挡荫凉的树林。大概也因为这份安静,让一个忽然高亢起来的女声格外清晰,仔细一听,还是个四川人,只是没听出来是四川哪个地方的口音。<br> “我好心好意带到你一起出来(玩),你倒好,一路到头都在和我过不去……今天早上,你是故意的吧,吵得人都睡不好……我是可怜你,想到你一个人在家,才带你出来的。结果你这样……”偷偷往树林下的石条凳那看了一眼,也不过是个三十来岁的女子,正气呼呼地数落着与她相距两米外坐着的一个低头不语的老头子,在老头子身后大约又是两米外的石条凳上,则是一个置身事外,正若有所思吃着零食的小女孩。不用说,这是一个祖孙三代组合的旅游小团队,起矛盾了呗。一家人出游,是最能发现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些习惯以及问题的最好途径。不过看这女子理直气壮的样子,确实有着四川女性常见的能干与泼辣劲,只是,但愿这老人家是她的父亲,要是孩子的爷爷,怕没有那么容易原来来自儿媳妇的数落——哪怕是为他好呢。</h1> <h1> 这个小插曲一晃而过。买了门票进了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发现里面的游客也不多。想想这个遗址博物馆早就想来了,却拖到如今才成行。然而,接下来,这是个什么情况?<br> “含光门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南墙偏西的城门,始建于隋初,历经唐、五代、宋,元代封闭,明初被包砌在拓建的城墙之内。含光门是公元6-10世纪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路外交起点”。含光门遗址是目前隋唐长安城皇城唯一进行过考古发掘的城门遗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隋唐城门遗址之一,全面揭示了中国古代隋唐的城门形制、结构、功能……” </h1> <h1> “含光门,位居唐长安城皇城南墙偏西,取《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之义,得名‘含光’。唐长安城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内设三省、六部、九寺等重要机构,与居民住宅严格分割。皇城以北为宫城,供皇帝听政及居住。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环卫着宫城和皇城,设108坊和东、西两市,是百姓和官僚的住宅区,其中东、西市为商业区。”</h1> <h1> 除了一层有关于含光门的整体介绍,有一堵用光影指示标出的历代夯土层,其他地方黑乎乎的,几乎就没什么可看的。再坐电梯上到二层,这里视线开阔许多,能俯瞰几段残存的土坯——多少历史总被风吹雨打去。这点微微的感叹刚完,又觉得建成博物馆后变成室内展示的这段城墙,似乎因为少了周围参照物的陪衬——哪怕是荒村野草的陪衬呢,于是,也就少了点能够触动的幽古之思。 </h1> <h1> 二层四周墙壁上有关于城墙的老照片,含光门历史沿革的介绍。探探头,发现一层回廊上明显有墙砖等文物展区,但从哪里才是走过去呢?回到一层不甘心地围着城墙夯土绕了一圈,都没发现文物展区的入口,于是又到前台去询问——“不开放”——大概游客太少,有些百无聊赖的工作人员一边往脸上扑粉,一边淡淡地说……<br> 挺过分的呀,五十四块钱进来只能看到这些。</h1> <h1> 只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名声在外的西安城墙,不管是从哪个城门进入,花了门票钱的游客,都没办法左右眼前的风景质量。忽然又觉得好笑,大概站在这随意关闭参观区的含光门遗址内,才隐约感受到了一点千年之前大唐帝都城门的气势——不容质疑地防卫着都城,也不容质疑执行者宵禁,不容质疑地,对每一个外地人,投向检视的目光。犹如常见古装剧里所见那样,城门的关闭时间,是一天里的一件大事,能不能赶在宵禁前进入长安,是许多故事发生或不能发生的契机。千年前站在城门的下的人,和千年后站在城门遗址前的人,有时候的遭遇,总是异曲同工地相像。 </h1> (明代西安府城图) <h1> 在含光门没看成一层文物展示区的那点耿耿于怀,很快就在走上城墙强烈的日光下,被冲淡了。想来自己也多少有点误会城墙管理方,换位思考下,如果是从游客最爱的正南们永宁门上城墙呢,不还是得收门票,人家这含光门,至少还赠送你看了一段城墙遗址呢。<br> 人生的换位思考让人释然。人在旅途的换位思考,更是必须。不知道刚刚南广场那对有点矛盾冲突的父女,现在是否已经和好如初?</h1> <h1> 大热天里实在不适合在光秃秃的城墙上闲逛。<br> 说是这样说,在城墙上的文创店遛跶了一会,再慢悠悠地走到永宁门下了城墙,一看时间,下午两点过十分——从西南的含光门到正南的永宁门,按照官方指导步行建议,时间不过20分钟,但我走走逛逛却用了40多分钟。看来天气还是不够热呀,哈哈哈。</h1> (其实,“自由”和“城墙”刚好是对立的两个概念) <h1> 永宁门下道路旁的银杏树叶在明亮的日光下,绿意昂然地透着无限的生机。站在路口抬头看见写着“湘子门”的彩色牌坊,想起有一年出差和同事就住在永宁门附近的酒店,还在旁边“老碗”(湘子庙店)吃过饭——对哈,湘子庙,心念一动,那就去湘子庙逛逛呗。</h1> <h1> 结果,也只在湘子庙呆了十多分钟就出来了。规模不大,两进的院落,像我这样只是闲逛又对道教没什么研究的人,只能够旁观进进出出的几拨年轻人在那儿叩拜,却不知道是为了求什么。抬头看堂前一株凌霄花已开到尾声,屋檐下的画梁雕栋,显然也不会是唐时的旧物。只是,湘子庙的历史还是在的,地位也是有的。这里传说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叔祖韩愈官邸的内院,韩湘子借住在此修行,因此,历代以西安湘子庙为湘子文化的发源地。只是,如果稍微动动脑筋,就觉得这历史传说中有逻辑不通的地方:或者历史上那个真正存在过的韩愈侄孙、名叫韩湘的年轻人,确实在这长安城的一隅修道成仙,然后经过历代民间传说的加工,成为道教的八仙之一,但若说曾借住在官邸内院修行,似乎不太可能。要知道韩愈五十多岁时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几年后就去世了。虽然身后追赠了礼部尚书,但如果韩湘借住叔祖的官邸若发生在韩愈贬官前,那么随着叔祖被贬,这个官邸大概率是不能继续居住的;而在叔祖被恢复名誉之后呢,他又有什么理由和身份来入住叔祖的故居呢?</h1> <h1> 因此,倒不如凡事都别扯到“我祖上曾经阔过”“我有个亲戚多么多么厉害”上去。宁肯相信韩湘子,就是靠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八仙之一。</h1> <h1> 从湘子庙出来,犯了一个错。或者说,是大众点评给出的错误指示——以为永宁门之外的某处商贸大楼上有书店,可以去看会书避会暑。结果,只是让人多走了一段冤枉路,待我沿着护城河再次穿过永宁门,在满街都浸润着书法绘画气息的书院门终于寻觅到于右任故居时,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十九分。 </h1> <h1> 这里,更安静。<br>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既涉足政治,是国民党的元老,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又留名于历史的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给世人印象最深的,却莫过于他那首有名的诗《望大陆》:<br>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br>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br>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h1> <h1> 当然,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许多年前第一次去碑林博物馆时,居然在露天看到刻有于右任书法的石碑——让人只能感慨碑林博物馆藏品实在太丰富,对近代史上的人物来不及妥善收藏。只是,这次走到书院门故居这里,却与上面的思想全无关系。因为,正是走到这里,才粗浅了解到,眼前这栋始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占地面积八百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由门房、花园、厅房、厢房、上房、后院组成,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的长期居住者却是于右任的结发妻子高仲林和长女于芝秀。 </h1> <h1> 这里本为于右任二弟于孝先购入做为全家住宅,从1937年起,高仲林和女儿于芝秀来此长居,于右任回乡时,也常在此居住。作为晚清一个从陕西三原县农民家庭走出来的才子,在那个旧时代的社会规则下,确实也有过几任夫人,比如高仲林之后苏州一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黄仁爱,陈氏、原氏、沈建华——也确实不能用现代人的道德规范去评判。只能说,故居渲染的,记录的,是1949年被迫和妻女分离后余生再未相见的于右任,对结发妻子的念念不忘。尤其是在高仲林八十生日来临之即,他无不担忧地在台湾念叨起老妻的生日,是否有人会去操办祝寿……</h1> <h1> 才子的深情是可以通过诗作来表达以及留存的。只是,在这里陪伴老妻的,还多亏有个长女于芝秀啊。1971年、1972,高仲林、于芝秀母女相继在此去世——挺不容易的人,大概还有这位代父照顾母亲的女儿。 </h1> <h1> 下午的阳光斜斜地,已经少了许多耀眼的热度。安静的庭院里忽然进来一对拍婚纱照的新人,故居的一切,以及故居承载过的另一个女人九十多年的故事,在年轻的新人眼中,都不太重要。祝每对新人们,都能在太平年代安安静静地活下去,不用分离,白首偕老。 </h1> <h1> 故居的地下室收藏有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二楼上,也有。因为二十元的门票,让故居门外的书院门商店与小摊的热闹,故居庭院里的安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出故居,想顺便去探访关中书院,却关门不遇,于是——这时候是真有点疲乏了,却还是不得不拖着疲乏的双腿,不时与大街上迎面而来盛妆的唐装女孩擦肩而过,与沿街的各种特产商店相视而过,再融入到钟鼓楼地铁站喧闹匆忙的人群里。</h1> <h1> 晚餐,居然找了一家在成都也常见的连锁店,也就是“九锅一堂”吃酸菜鱼。这里与成都唯一不同的,是提供的小食中,居然有红彤彤的火龙果冰粉,也算一个创意。只是,该怎么说自己好呢?来到古都长安,居然不吃当地特色美食!又或者,就是穿越回千年的长安,能让一个外地人有勇气也能找到家乡的美食的长安,才是一个真正包容大气的长安吧。</h1> (晚餐:“九锅一堂”酸菜鱼) <h1> 吃完饭,吃了一支蛋卷冰淇淋。在夜幕中,拥挤的公交车上,这一天的闲逛还有一个插曲作为结尾。旁边一位80岁的老人主动给86岁的老人让座:“老哥,你比我大,该你坐。”生活总在细节处让人感动,这个细节,丰富了这个城市。这一刻,这里是不是古都长安,是不是网红旅游城市西安,有没有过屹立不倒的城墙,先人的传说,名人的故居……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有人与人之间流动与付出的善意,这个城市,才能就变得具体,变得温暖。</h1><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