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修县农科所的那些日子(一)初出远门

胡茂文

<p class="ql-block">永修县农科所,那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个舞台,1978年夏秋季,年仅十六岁的我,高中一毕业,便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懵懂,来到了这里,参加了九江地区举办的水稻化学杀雄育种培训班,学习水稻杂交技术。那段岁月,如同一首悠扬的青春之歌,虽已过去几十载,但每每忆起,心中总会泛起别样的情愫,那些青涩的故事,宛如一幅幅画卷,在记忆的长河中缓缓展开,充满着无尽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一.初出远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6月13日,我告别了中学校园,没有踏上高考的征程,便提前踏入了社会的大门。此时,文化大革命的阴霾刚刚散去,课堂上所学寥寥,高考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学子而言,仿若遥不可及的梦。于是,当其他机会摆在面前时,我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继续求学。</p><p class="ql-block">恰逢九江地区农业局在永修县农科所举办“水稻化学杀雄技术学习班”,姐姐和周宇和代表瑞昌县农科所参加。姐姐因培训班里没有其他女学员,感到诸多不便,端午节后便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p><p class="ql-block">父亲想到了正在准备高考的我,向吴作先所长推荐了我,吴所长便让我接替姐姐完成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那日,我第一次远离家乡,母亲在行李中放入了自家做的馒头与粽子,轻装上阵的我,与发小宇和哥一同踏上了前往永修县农科所的旅程。宇和哥比我早一年参加工作,经验丰富,我只需紧紧跟随他就好。我们先搭乘农科所的丰收27型拖拉机到县城老汽车站,再坐瑞昌至九江的长途公共汽车。</p><p class="ql-block">九江汽车站位于九江市东面,老火车站则在西面,我们需步行穿过八里街(今中大路)才能到达火车站。</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坐火车,心中满是新奇,铁路与火车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宽大,火车没有空调,多为硬座,但并不拥挤,旅客有上有下,车上基本都有座位。我们乘坐的是九江开往南昌的直快列车,沿途停靠沙河(现为庐山站)、德安、涂家埠(永修),终点站是南昌。</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时的火车票还是那种白色硬纸皮的,有价钱的那一面,可撕下来贴在旅差费报销单后面,做报销凭证。</p><p class="ql-block">午饭也是在火车上吃的,那也是我人生之中最早吃的盒饭,价钱不贵,经济实惠,份量也不错,只是有着一种煤煮饭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涂家埠是永修县城的驻地,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让涂家埠铁路大桥闻名于世。永修火车站位于修河的北岸,涂家埠虽不算繁华,却也有一条沿修河边的街道。因时间紧迫,我和宇和哥下车后便徒步沿铁路向北走,约莫下午五点,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到达永修县农科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