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扫地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梅子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我是写过扫地工的,忍不住又想写,这回写的是老董。</p><p class="ql-block"> 他是小区这几年的一个扫地工,扫的区域也是我住的这一块。几年前是另外一个山东人,后来离开了,现在是老董。 </p><p class="ql-block"> 老董是苏北人。他扫地的扫把很大,但是人瘦弱、矮小,所以他几乎和他手中的扫把一般高矮。他很是用力,扫得“刷——刷——刷——刷 ”, 以前的山东师傅也是一样,他们都是认真的工作者,扫地人。</p><p class="ql-block"> 我总能看见他。有的时候没看见人,但是听见“刷——刷——刷——刷 ”,就知道是他在扫地。</p><p class="ql-block"> 他专心得很。不东张西望,甚至你喊他,他也只是稍微抬抬头。他只看着地上,挥动手,移动脚,走得不急不躁,不马不虎。仔细看着他,会油然觉得,扫地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扫着地,从早到晚,日月时光由他度过,辛苦也安心,干干净净,夜晚的睡眠应当可以很深沉,春眠不觉晓,冬眠不觉冻,一年四季。</p><p class="ql-block"> 他的背有些驼了。他以前是在小区北面那一块扫,再以前是在别的小区扫,他离开苏北老家已经蛮久了,蛮久时间不干农活了,六十多岁了,住在马路对面不远的出租房里……</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他断断续续告诉我的。</p><p class="ql-block"> 我在路上遇见他,会和他说说话,问问他东和西,他就断断续续告诉我这些南和北。</p><p class="ql-block"> 他喊我老师,声音的末梢都是微微扬起,那是一种和我渐渐熟悉的亲近,也含着尊敬。他一定也感觉得出我尊敬他,我有时喊他董师傅,有时喊他老董。开始的时候,想送两块糕点给他吃,却会犹豫,怕他会认为我是自己不吃的才给他,所以就很认真地说,董师傅,吃块糕点吧,休息一下,味道很好的。甚至是我边吃着,边把给他的那份递给他,这样就看得出我们吃的是一样的,“一样的 ”很重要,因为我们的确是一样的,虽然我当老师,他扫地。</p><p class="ql-block"> 我问他喝茶吗?想送他些茶叶,让他泡好了放在工具车上。但是他说不喝茶,只喝水,所以后来我给他糕点时就说:“老董,你喝下午水的时候吃吧。”没有说下午茶。</p><p class="ql-block"> 他已经熟悉我幽默里的心意了说,嗯呐,谢谢了。 </p><p class="ql-block"> 其实,当我们说着是“一样的 ”时候,心里、意识里还是有着些“不一样 ”的。如果真的原本就觉得一样,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呢?很多的“一样 ”“应该 ”都是在远方,人性的完美尤其在远方,只能是我们自己半小步、一小步认真地去接近。 </p><p class="ql-block"> 老董嘴上总叼着一支烟,手握着扫把,烟云袅袅,全飘在脸上。我不知这个香烟有什么好抽的,“老董,你老叼着一根烟,眼睛睁得开啊?你倒是说说,抽这个有啥意思?”</p><p class="ql-block"> 他说:“习惯了。”</p><p class="ql-block"> 我就告诉他,我下过乡,当过知青。他说,他们老家也有知青,就是知识青年不是么?我说是的,我当过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我告诉他,我当知识青年时也抽过香烟,是下乡第一天晚上抽的。那个晚上,我把箱子里带着的《资本论 》拿出来看,翻开书页,就想,抽根香烟吧。我觉得看《资本论 》的时候抽根香烟会很有水平。</p><p class="ql-block"> 我从上海带了一包海鸥牌香烟。那时,香烟凭票购买,一家人家一个月买不了几包。大前门和飞马牌都是不带海绵嘴的,凤凰牌和海鸥牌带海绵嘴,我偷偷带了一包海鸥牌。我点燃了香烟,看着自己的右手,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呢,还是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样子比较老练,有水平。 </p><p class="ql-block"> 可是这时闻到了烧焦的味道,扭头一看,帐子被烧了一个洞!</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顶新帐子,我慌慌张张掐灭了香烟,把它扔到窗外。窗外是一条小河,里面养着不少鱼,河水很清,我喜欢蹲在石板上洗脸,有的时候不用井水,而是用河水刷牙,觉得那是浪漫主义。</p><p class="ql-block"> 往河里扔烟头的时候,正好有一条鱼跃出水面,声音很响,把夜晚的宁静撕了开来,立刻,又合拢了。</p><p class="ql-block"> 很年轻的时候,脑子里全是这些天真的美好,常常不着调,乱七八糟,有些滑稽,但旋律很悠扬。</p><p class="ql-block">我说着这些情节的大意,老董听着,他戴着眼镜,眼镜斜挂下来。我对他说:“老董,从那以后,我就不抽烟了。”</p><p class="ql-block"> 我说:“香烟有什么好抽?”</p><p class="ql-block"> 他说:“习惯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说的时候,没有把《资本论 》的书名隐去,也没有问他知不知道那本书,那样问不好,反正他听得笑嘻嘻,我对他说:“你以后少抽一点烟,不要老是叼着,把脸熏黑了,你老婆不要你了!”</p><p class="ql-block"> 他嘿嘿笑:“我老婆也抽。”</p><p class="ql-block"> 其实那时,我根本读不懂《资本论 》,只是很要上进地装得有水平。</p><p class="ql-block"> 他继续去扫地了,“刷——刷——刷——刷 ”。</p><p class="ql-block"> 天气特别好,我正坐在阳台上,想写出这个文章的结尾。听见了“刷——刷——刷——刷 ”的声音,站起身看,老董正从小路的西面扫过来,小路在两排树的中间,号称林中小道。老董低着头,嘴上叼着烟,每一“刷 ”都凝神。我很想喊他,而心里想的是,每天都这样扫,重复的动作,重复的平静,他的心里想的都是一些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实在都是不那么知道的,正像他也不会知道我,能看见的只是门前屋后每天都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 可是又总是有人把垃圾扔在干干净净的路上,而且他们的头都是昂得高高的,装成蛮高贵的样子,所以难道真的一样吗,还是真的不那么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想要讨论一样不一样,只是说了一点扫地老董的事,他扫把下的“刷——刷——刷——刷 ”,一年四季平凡的干净声音。干净是不容易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1 年 11 月 20 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选自梅子涵散文集《蓝天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平凡中的伟大:梅子涵散文《扫地人》的文学魅力与人文关怀</b></p><p class="ql-block"> 文/何军2025.2.1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子涵的散文《扫地人》通过对生活中平凡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普通人的深切关怀与尊重。在这篇散文中,扫地人不仅是城市清洁的守护者,更是作者笔下具有独特价值与尊严的个体。</p><p class="ql-block"><b>一、对平凡人物的敬意与关怀</b></p><p class="ql-block">梅子涵在文中提到,清扫工们把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人们创造了整洁的环境,但他们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轻视。然而,作者却以细腻的笔触,赋予了扫地人应有的尊重与敬意。他指出,一个扫落叶的人,不是落叶本身,而是一个值得被尊敬的劳动者。这种对“小人物”的关注,体现了梅子涵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即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p><p class="ql-block"><b>二、语言的质朴与诗意</b></p><p class="ql-block">梅子涵的散文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在《扫地人》中,他用简洁而生动的文字,描绘了扫地人默默奉献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与美好。他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静悄悄地滋润着读者的心灵。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p><p class="ql-block"><b>三、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b></p><p class="ql-block">《扫地人》不仅仅是对一个普通职业的描写,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梅子涵在文中呼吁,不仅要尊重扫地人的劳动,还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和关怀。这种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四、文学创作的启示</b></p><p class="ql-block">梅子涵的散文创作始终坚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平凡的日常转化为动人的文字。《扫地人》正是这种创作理念的体现。他通过对普通人物的书写,展现了生命的质朴与美好,同时也提醒读者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群体。</p><p class="ql-block"><b>结语</b></p><p class="ql-block">梅子涵的《扫地人》是一篇充满温情与智慧的散文。它以质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平凡人物的伟大与价值。通过这篇散文,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普通人的敬意,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正如梅子涵所倡导的,文学应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这些细节构成了生命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梅子涵《蓝天空》购买方式:#小程序://当当购物/ANQMib6p9xaTb3E</p> <p class="ql-block">作者梅子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讲述者,散文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朗读者严仍江:六安市教科院原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曾为省市督学。现为省教育学会理事、省演讲学会理事、省朗诵艺术学会会员,省教育学会小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市演讲与朗诵学会常务副会长,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教育局原基教科负责人,原市严仍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全国“教师好声音”诵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朗诵《岳阳楼记》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