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印象派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日前,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印象派艺术大展,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踏入了这场艺术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今年岁首的这场"印象·派对"大展,是上海博物馆第一次全景式完整地细读印象派,引领观众走进印象派光影斑驳的艺术世界。</p> <p class="ql-block"> 展览汇聚了众多印象派巨匠之作,从库尔贝、马奈的启蒙,到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户外写生,再到塞尚、凡.高、高更等对光影色彩的理解运用,三十余位艺术家作品济济一堂,犹如群星辉映,为观众带来一场盛大热烈的艺术盛宴。</p> <p class="ql-block"> 一进展厅,便被那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所包围。柔和的灯光洒在一幅幅画作上,仿佛为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莫奈的《吉维尼的干草堆》首先吸引了我的目光,画面中,几座干草堆静静地伫立在田野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干草堆上,形成了丰富而微妙的光影变化。莫奈用他那灵动的笔触,将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凝固在画布上,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玫瑰色交响乐</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p><p class="ql-block">190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他的作品以对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著称,善于捕捉自然光线和色彩的变化。</p><p class="ql-block">为描绘国会大厦这一新哥特式建筑,他选择在泰晤士河对岸圣托马斯医院阳台上取景。逆光中,他眺望晚霞笼罩的国会大厦,宁静的泰晤士河面映照出它的朦胧倒影,河面升起的雾气萦绕四周。国会大厦、泰晤士河和雾气,这些伦敦的象征在粉紫色的画面中交织,宛如一首抒情的玫瑰色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圣拉扎尔火车站的铁轨</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p><p class="ql-block">1877年丨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作展现了蒸汽火车缓缓驶入铁制三角屋顶下的站台,灵动的笔触仿佛传递着烟雾氤氲中火车的行进感。</p> <p class="ql-block">大碗岛</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p><p class="ql-block">1878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大碗岛位于巴黎西郊布洛涅森林公园北侧,是塞纳河中的一片狭长沙洲,全长仅约2公里。</p><p class="ql-block">本作的视角为从大碗岛西侧眺望,画面中,以深色绘就的人物在蜿蜒小道上散步,形成了层次感鲜明的前后空间;远景描绘了对岸阿涅尔的铁桥、克里希工厂的烟囱及飘荡的黑烟。</p> <p class="ql-block">雪中鹿影</p><p class="ql-block">居斯塔夫.库尔贝</p><p class="ql-block">1866-1869年 布通油画</p><p class="ql-block">库尔贝巧妙结合刮刀与画笔,营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生动还原了干冷冬日的雪景。</p> <p class="ql-block">林间少女</p><p class="ql-block">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p><p class="ql-block">1796-1875年 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年轻的村姑恬静地站在岸边眺望远方,雾霭笼罩的树丛营造出宁静平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达乌拉斯的海岸和船只</p><p class="ql-block">欧仁·布丹</p><p class="ql-block">1824-1898年 |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达乌拉斯位于布列塔尼的菲尼斯泰尔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港。本作描绘了当地翻滚的积雨云和湛蓝的天空,充分展现布丹"天空王者"的艺术造诣。</p> <p class="ql-block">晨光下的特里斯坦岛</p><p class="ql-block">欧仁.布丹</p><p class="ql-block">1895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取景自杜阿尔讷内海湾远跳特里斯坦岛的视角。清晨的阳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散发出翡翠般的光泽。柔和的海浪拍打着礁石,岛上教堂的塔尖、村落屋脊和灯塔在远处依稀可见,白云浮动,清新的海风仿佛诉说着晨光的无限美好。</p> <p class="ql-block">恩内里的大路</p><p class="ql-block">卡米耶.毕沙罗</p><p class="ql-block">1879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毕沙罗是印象派画家中年纪最长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参加了从1874年到1886年全部八届印象派画展的艺术家,被誉为印象派画家团体的灵魂人物。</p><p class="ql-block">本作描绘了蓬图瓦兹与邻近的恩内里之间的森林,画面以细腻而微妙的笔触从不同角度层层叠加,展现树叶于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景致,营造出抒情而祥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埃拉尼晨曦下盛开的梨树</p><p class="ql-block">米耶.毕沙罗</p><p class="ql-block">1830-1903</p><p class="ql-block">1886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复杂交错的细密点彩明显是为了增强色彩的对比效果,以求再现晨曦中埃拉尼的静谧景象。毕沙罗的作品令人仿佛置身绿树掩映的乡村,自然的气息如在耳畔。</p> <p class="ql-block"> 雷诺阿的《戴蕾丝帽的女孩》散发着别样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女孩惬意地斜倚在椅背上,眼神清澈而明亮,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她头上那顶层层蕾丝缝制而成的帽子,在雷诺阿的笔下栩栩如生,每一片蕾丝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展现出了立体蓬松的质感。袖口的轮廓以白色高光点缀,细腻地展现了雷诺阿对服装细节的敏锐观察。这幅画不仅是对女孩的描绘,更是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捕捉,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又温暖的美。</p> <p class="ql-block">卢安河畔的早晨</p><p class="ql-block">阿尔弗莱德.西斯莱</p><p class="ql-block">1891年 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西斯莱基本一直生活在法兰西岛的塞纳河流域,他以描绘诗意的田园风光闻名,留下了近九百幅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描绘了卢安河的平静河湾:河面波光粼粼,水流潺湲,岸边绿树成荫,农庄小屋散落其间,倒影映在水面上,呈现出一派宁静安逸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瓦兹河畔奥维尔镇的小屋</p><p class="ql-block">保罗·塞尚</p><p class="ql-block">1839-1906年</p><p class="ql-block">1872-1873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塞尚创作了大量风景画,描绘了乡间小屋与自然景致的和谐之美。本作了秋日风景,蜿蜒小道的曲线赋予画面动感,展现了塞尚对风景题材的钟爱与独特的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四个浴女</p><p class="ql-block">保罗.塞尚</p><p class="ql-block">1877-1878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塞尚一生创作了约三十幅不同版本的"浴女图",即描绘裸女群像的作品。"浴女图"中的裸女形象源于前人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塞尚将其进行微妙调整后融入自己的画作。画面展现了他独特的笔触、技法与构图风格。</p> <p class="ql-block">宗教场景</p><p class="ql-block">保罗.塞尚</p><p class="ql-block">1860-1862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创作于1861年前后,是塞尚初到巴黎时的作品,展现了他早期的艺术风格。画面描绘三个人物在昏暗中面对金光闪耀的巨大光源高举双臂,仿佛正在祈祷。</p> <p class="ql-block">蓬塔旺树下的母与子</p><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p><p class="ql-block">1886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创作于1886年,是高更初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时的作品。画中描绘了身穿布列塔尼传统服饰、戴着头饰的母亲与孩子,置身于茂密的绿色树林中。高更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了从毕沙罗和塞尚处习得的印象派技法,以细腻多变的笔触表现草木在微风中的摇曳感。这幅作品代表着高更在印象主义影响下的探索,同时奠定了他后期综合主义风格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维格伊拉运河上的格莱兹桥</p><p class="ql-block">文森特.凡.高</p><p class="ql-block">1888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以蓝色表现天空和运河,以黄色描绘桥梁与河堤,绿油油的青草点缀着河堤,桥后的小树林则以红色和绿色描绘。艺术家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法国南部阳光灿烂、色彩斑斓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森林景色</p><p class="ql-block">亨利.埃德蒙.克罗斯</p><p class="ql-block">1906-1907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克罗斯通过规则排列大小相同但色调不同的绿色与紫色圆点,展现了阳光洒落在森林深处光影交错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莱卡纳的风景</p><p class="ql-block">皮埃尔.博纳尔</p><p class="ql-block">1924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艺术家深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经常用明快的色彩描绘法国南部的风景和悠闲度假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的战车</p><p class="ql-block">奥迪隆.雷东</p><p class="ql-block">1907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描绘阿波罗的驷马战车空中腾云驾雾,这种飞翔场景是雷东作品中的重要主题。</p> <p class="ql-block">沙图</p><p class="ql-block">莫里斯.德.弗拉芒克</p><p class="ql-block">约1906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在这幅作品中,河对岸的红色屋顶与近处两侧的葱郁绿树相互映衬,构图和谐而稳定。彼时,弗拉芒克深入研究保罗.塞尚的绘画语言,以奔放的笔触及鲜亮的红、绿、蓝色调搭配清澈的白色,生动描绘出塞纳河畔的迷人景致。</p> <p class="ql-block">中国花瓶</p><p class="ql-block">亨利.马蒂斯</p><p class="ql-block">1922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面中,一位黄衣女子正伏在桌前看书。她身旁摆放着一只中国风格的花瓶,瓶中插着玫红色鲜花,桌面铺着色彩鲜艳的横条纹桌布。女子身后的隔扇上,马蒂斯以简洁轻快的笔触勾勒出粉紫色花卉图案,而前景中的鲜花则以更为有力的笔法描绘,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画中的女子一手撑额,专注地阅读,这种女子室内生活的场景,正是马蒂斯作品中的常见题材。</p> <p class="ql-block">戴围巾的女子</p><p class="ql-block">亨利.马蒂斯</p><p class="ql-block">1936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呈现了一位黑发红唇的女子,她双手交叉轻搭在腿上,放松地倚靠在椅子上。背景由雪青与黄色两大色块拼接而成,辅以黑色格纹统一画面。色彩与线条、稳定与活跃相互交织,赋予画面鲜明的节奏感,营造出轻松洒脱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巴黎冬日的阳光</p><p class="ql-block">阿尔贝.马尔凯</p><p class="ql-block">1904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面中,荣军院的穹顶被即将西沉的太阳镀上金色光辉,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粉色。前景的树木暗示,画家当时正站在高处捕捉夕阳下巴黎的迷人景致。</p> <p class="ql-block">滨海布洛涅港</p><p class="ql-block">阿尔贝.马尔凯</p><p class="ql-block">193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展现了位于比利时边境、面向英吉利海峡的滨海布洛涅港。他刻画了停泊在码头的船只,并巧妙地加入一辆冒烟的蒸汽火车,为面面增添了动感。</p> <p class="ql-block">通往荣军院的街道 </p><p class="ql-block">凯斯.凡.东根</p><p class="ql-block">1922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展现了从克莱蒙梭广场通向荣军院的大道景色,画面中央是宏伟的亚历山大三世桥。构图左右对称,天空中飘着雨后浮云,右侧是为1900年巴黎世博会建造的巴黎大皇宫,左侧是小皇宫博物馆。画面左下角行驶着当时刚出现的汽车,展现了巴黎走向现代化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杜维尔的赛马场</p><p class="ql-block">拉乌尔.杜菲</p><p class="ql-block">1935-194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展现了杜维尔赛马场的欢愉场景:赛马在跑道上欢快驰骋,骑手牵着马准备出场。赛场围栏、郁郁葱葱的树林、远处的蓝天与街市,以及画面两侧的紫色与黄色色块,共同构成了一场绚丽的色彩交响,呈现了欢快明亮的画面效果。</p> <p class="ql-block">巴黎</p><p class="ql-block">拉乌尔.杜菲</p><p class="ql-block">1937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正以屏风形式展现了俯瞰巴黎的独特视角。画面中,杜菲用蓝色调表现夜晚的宁静,黄色调则映射出白昼的阳光。前景中,蓝色波纹象征流淌于埃菲尔铁塔之下的塞纳河;中景处,紫粉交织的色带渲染出屋脊交错、繁华热闹的巴黎街道,鲜明的对比色更是凸显出诸多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画面中的四朵硕大玫瑰是杜菲常用的象征性元素,它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为艺术之都巴黎的繁华盛景增添一抹绚烂华彩。</p> <p class="ql-block">埃斯塔克的小屋</p><p class="ql-block">乔治.布拉克</p><p class="ql-block">1907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本作中,前景树木与中景村落构成的三角形构图令人联想到塞尚的作品,同时,布拉克吸收了印象派对光与景物关系的处理技巧,运用线条勾勒出厚实的橙色、玫瑰色色块,体现了他对色彩表达的独特追求。</p> <p class="ql-block">报纸、玻璃杯和烟盒</p><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p class="ql-block">1921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在褐色和黑色的桌面上,摆放着白色杯子、蓝色烟盒和印有" JOURNAL "字样的报纸。值得注意的是,杯子和烟盒的组合图案里有意留出一块空白,营造出一种拼贴画的效果。细看报纸与杯子,会发现深处的线条比近处的线条更长,这种违背透视法则的处理打破了传统空间感,使画面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视觉效果。尽管画面看似简洁,但毕加索在其中集中探讨了平面性、真实感、错觉与本质等问题,体现了他对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的深刻实验与探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卖花女</p><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p class="ql-block">1937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模特努什以卖花女的形象出现,头戴草帽,身披披肩。左上方的菱形太阳绽放出耀眼金光,强烈的阳光洒落周围,草帽投下的红色影子似乎在诉说着夏日的炎热。努什的面部和身体被分割成蓝色、粉色、黄色等鲜艳色块,呈现简单的几何形状,仿佛拼贴画般,给人一种可随意拆分重组的自由感。此作不仅洋溢着轻快的气息,还展现了毕加索在色彩与形式上的大胆尝试。</p> <p class="ql-block">野草</p><p class="ql-block">沃尔夫冈·提尔曼斯</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于2014年在艺术家伦敦家中的院子里拍摄,他将野草的照片放大至2米,赋予这些渺小植物新的视觉冲击。通过光影的变化,作品呈现了野草的形态和复杂细节。原本不起眼的、带伤的杂草在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与构图下,展现出卓越的生命力和美感。野草旁,已枯萎的无花果树落叶静静躺在地上,如同雕塑般吸引人们的目光。生与死的并置展现了提尔曼斯对于自然力量的细腻表达。</p> <p class="ql-block">床,波点迷恋</p><p class="ql-block">早间弥生</p><p class="ql-block">2002年</p> <p class="ql-block">鬣狗.豺狼.秃鹫</p><p class="ql-block">杉本博司</p><p class="ql-block">1948年</p> <p class="ql-block">卡伯特街影院,马萨诸塞州</p><p class="ql-block"> 印象派画家们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捕捉到了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将自然、光影和色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艺术作品。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将激励着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