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古称葭萌,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地处白龙江、嘉陵江和清江三江交汇处,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城池之一。昭化古城,拥有4000余年的历史和2200多年的连续建县史,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三国古城,被誉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p><p class="ql-block"> 2月6日一早,跟随黑鹰自助游前往川北。路途中,风趣幽默的曹领队,给大家介绍景区情况,司机张总为团员们演唱歌曲,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途经秦岭、勉县服务区(并在勉县服务区午餐),下午2点半左右,到达昭化古城。</p> <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冲,素有“全蜀咽喉,川北锁钥”之称。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自然环境优美,形成了独特的“天下第一山水太极”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葭萌牌坊</p> <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内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主要景点包括古驿道、古关隘、古城墙、古庙宇、石板街、古民居、古墓祠、古井、古桥和古树等。此外,古城内还有敬侯祠、县署、文庙、考棚、城门楼等景点,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古城东城门</p> <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宝库,也是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古城内的建筑风格质朴雄浑,街道全是青石铺面,庙宇、官衙、乐场雕梁画栋,富有富丽堂皇之感。</p><p class="ql-block"> 古城街道</p> <p class="ql-block"> 绕城而过嘉陵江,被前方的笔架山和后方的翼山分割后,形成了一道呈反“S型”、酷似道教的阴阳太极图,面积为20平方公里,直径5公里,昭化古城正好位于太极图的鱼眼上,故而称之谓“太极天成”。据所掌握的资料,如此气势宏大的山水太极图,在国内尚属罕见,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水太极”。</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的古柏树</p> <p class="ql-block"> 古城葭萌驿</p> <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有三座明代城门保存完好,东门“瞻风”,西门“临清”,北门“拱极”,风格质朴雄浑,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座消失的南门“临江”,因嘉陵江水患侵袭,加之人为取石,如今已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古城北城门</p> <p class="ql-block"> 昭化县署,始建于唐朝,曾多次毁于战乱。明洪武八年和清道光三年,先后两次复建,毁于文革,公元2008年再次复建。县署落址城内最高处,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p> <p class="ql-block"> 昭化文庙</p> <p class="ql-block"> 八卦井建于明代,井水甘甜可口,是古城内现存完整古井之一。为祈井水丰满,井壁井底皆为八卦状,故称“八卦井”。</p> <p class="ql-block"> 君臣园,占地800平方米,共有蜀汉人物雕像11尊,除蜀汉先主刘备外,还有张飞、马超、黄忠、庞统、魏忠延、费祎、姜维、霍峻、关索、鲍三娘等,曾在昭化战斗生活过的蜀汉将领的雕像,以展现他(她)们的风采。另外,还有刘备的爱驹“的卢”。</p><p class="ql-block"> 刀剑坝君臣园</p> <p class="ql-block"> 剑门蜀道,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之一,以金牛古道为轴线,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绵阳市境内,面积约79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是昭化古城的金牛古道</p> <p class="ql-block"> 昭化汉城博物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龙门书院为基础综合开发而建成。馆内展陈了从新石器中期,始于清代历经七千年的陶车马、陶俑、陶器、画像砖、青铜器、铁兵器、玉石器、古瓷器等数千件文物。特别是汉代、三国时期的文物珍品,更彰显千年蜀汉文明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街道上,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 辜家大院,坐落于昭化古城南门巷内。其始建于明代末期,有488余年历史,整个院落坐南向北,是目前西南地区少有的保存完好的三进四院落,其建筑古朴如初,年代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现在,辜家大院是旅途驿站,可以在这里享受山水茶、手磨咖啡、书吧、辜家私房菜,还有最有情调的客房,让风尘仆仆的人们,获得别样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古城里,还有敬侯祠、昭化西市、汉寿坛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这是辜家大院墙上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坐车前往阆中市,到达已是晚上近7点。我们入住的这家酒店,离阆中古城东门只有五分钟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这是嘉陵江边昭化古城桔柏古渡</p> <p class="ql-block"> 7日早上8点半,前往阆中古城(今天团里自由活动一天)。</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徽州)之一。</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 古城里的风水馆</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阆中古城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蜀国军事重镇。</p><p class="ql-block"> 华光楼</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2月,阆中市获得“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p><p class="ql-block"> 站在华光楼上,看古城民居及嘉陵江对面的锦屏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 落下竑故居(星座苑),阆中市古城核心保护区,是为纪念世界杰出的古天文历算学家、中国春节老人落下竑而复建的一座串珠式二进民居院落。该院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房屋16间,为木质穿斗结构,雕花门窗,青瓦屋面。2006年1月29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瞻仰。可惜的是,这次来阆中古城,没时间去看看锦屏圣地的春节老人落下竑,若有机会再来,一定去圣地拜谒落下竑塑像。</p><p class="ql-block"> 杜家大院(古城里这样的古民居不少)</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立于山环水绕的穴场吉地,其建筑布局也严格遵守风水穴法规划布局。阆中山环水绕而择定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楼,以应风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内其街巷,均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布若棋局。各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多与远山朝对,古城中大量的民居院落上千座,主要为明清建筑,歇山单檐式木质穿斗结构,鳞次栉比,青瓦粉墙,雕花门窗。院落或坐北朝南、坐东朝西,以纳光避寒;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以藏风聚气。</p><p class="ql-block"> 杜家大院房屋</p> <p class="ql-block"> 杜家大院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中天楼,传始建于唐宋,明清复建,有清代阆中诗人金玉麟“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的盛景描述。民国初年,因街口狭隘,一念拆毁,至2006年修建。中天楼二楼有伏羲圣像,楼居古城中轴线,为典型的风水标志建筑。</p> <p class="ql-block"> 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明代又称雄威庙。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景。</p> <p class="ql-block"> 敌万楼,建于明中期,为纪念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而名。</p> <p class="ql-block"> 张飞墓,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报杀关羽之仇,举兵伐吴,命张飞率巴西兵到江州(今巴县)会合。临行前,部将张达、范疆杀害张飞,并携其头颅投奔东吴,张飞身躯葬于此。墓座北向南,高8米,纵径42米,横径25米。1700余年来,历代文武百官、文人墨客、中外游人皆仰慕其忠勇,常至墓前祭拜,至今香火不断。张飞墓前,有张飞亭一座。</p> <p class="ql-block"> 汉桓侯祠碑亭</p> <p class="ql-block"> 在阆中古城里,到处都能看到张飞牛肉(昭化古城也有)、保宁醋(阆中古城在保宁区)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天主堂于明朝末期传入中国,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法国神甫在阆中城内学道街购置地产,修建教堂,谓之天主堂,后毁重建。天主堂按照西方哥特式风格修建,是阆中天主教信徒做弥撒的场所,也是阆中珍贵的宗教文化遗存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军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古皂角树</p> <p class="ql-block"> 状元府第,唐代阆中兄弟状元——尹枢、尹极被科举史上誉为“梧桐双凤”,传兄弟曾寓居于此。该院坐北朝南,三重院落格局,大院轩敞淡雅、温馨宁静,受到文人墨客、专家学者青睐,被称之为“古城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胡家院,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703年),建宅至今,胡氏后人一直居住于此。经胡氏后代子孙不断修缮,现为大四合院格局,占地1584平方米,建筑面积1279平方米。胡氏家族世代行医,悬壶济世,现仍完整的保留了古家庭医馆风貌。</p><p class="ql-block"> 胡家院2011年入选“南充最美十大古院落”,属阆中市古民居重点保护单位。整座宅院堂屋、厢房、书房、卧室、中医门诊室、配药房、养生堂、敬奉堂保存完好,窗饰古朴典雅,寓意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居家文化。院内集参观、住宿、养生、品茶、休闲为一体,使您能感受清幽淡雅、慵懒的民居生活。因院内有人居住,我们没有进入参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川北道贡院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存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p><p class="ql-block"> 川北道贡院</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就能看到“龙门”,在古代,只有主考官衙才能跨过这道门槛。游客若走过,就有穿着清朝服装的工作人员,让你手拿“心想事成”、“金榜题名”等条幅,陪你拍照。许多游客也愿意为之,反正花钱不多,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 廊道</p> <p class="ql-block"> 清代考棚监考官衙</p> <p class="ql-block"> 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种制度。川北道贡院里的会经堂,现在是阆中院士馆。</p> <p class="ql-block"> 清朝初年,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7年,在这里举行乡试四科。</p><p class="ql-block"> 清代的考生,在考棚里举行乡试。</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阆中古城的怀旧火车站,是个打卡拍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阆中是本源文化、巴人文化、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天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古城川北道署大门</p> <p class="ql-block"> 川北道署牌坊</p> <p class="ql-block"> 大堂,又称正堂,为衙蜀建筑群的中心,高大雄伟,庄严肃穆,乃听政、布令、复审要案之堂。大堂东有土地祠,西有衙神祠。</p> <p class="ql-block"> 川北道署里还有二堂、三堂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明代川北道署后院中塑碑,刻“天鉴在兹”大字,意为“天神在衡量监督”,以警戒为官者心存敬畏。</p> <p class="ql-block"> 川北道署监狱旁有狱神祠,道苑是官衙及家属居住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监狱</p> <p class="ql-block"> 到阆中过年,拜春节之源</p> <p class="ql-block"> 阆中文庙主祀孔子,左右两边是颜回、孔伋、曾参、孟柯四位先贤(昭化文庙大成殿也是这样),为第二等奉祀的“配享“,故称“四配”。</p><p class="ql-block"> 文庙奉祀的第三等为十二位先贤,故称“十二哲”(昭化文庙里没有“十二哲”),配祀于大殿内东西两端各六位。塑像冕旒衮服,冕九旒,服九章,手执躬主,像前木主书“先贤某子某神位”。</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櫺星门</p> <p class="ql-block">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三国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祖为宋国贵族。孔子首创私学,五十岁前后出仕鲁国,官至司寇。后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返回故国,整理文献,最后赍志而殁,享年73岁。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创立儒学,惠泽后世,被历代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方诸国影响深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p><p class="ql-block"> 阆中文庙大门</p> <p class="ql-block"> 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去为坛,环植以杏,名为“杏坛”。</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游览时,看到城内有许多醋泡脚的地方,一问才知道,阆中古城里泡脚的醋是专用。</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内除了吃穿住行,还有首饰店、怀旧照相馆、金银器店等,还看到专门雕刻石碑、墓志铭的店铺。中午12点多,从古城北门前往滕王阁游览。</p><p class="ql-block"> 这是古城北门</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大殿,是2008年5月12日灾后重建的滕王阁,为仿唐真三假五层楼阁式建筑,通高31米,琉璃重檐,飞彩流丹,壮丽典雅,气势恢宏。檐楹间悬挂名家撰书的匾联。底层内塑滕王挥翰作画铜像(我在周围找了一圈后,才知道滕王铜像就是滕王墓),二层展示唐代及后世宗室亲王镇守阆中的故事画幅,三楼陈列相关书画诗文作品。阁台下壁刻有杜翁《滕王亭子二首》名家书法,是堪与南昌滕王阁比肩的人文胜迹(游览滕王阁景区时,天上下起了小雨)。</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 玉台山半有唐式石塔,四方型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长圆形塔身凿船形龛,内有佛像坐于莲台,再上为石雕八力士托举莲瓣石盘上的刹身,为六方柱,各方刻有佛像;刹顶刻有火焰纹状浮雕。石塔通高8.25米,至今保存完好,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2地震中巅坠地,2011年,经专家修复,罩亭保护。</p><p class="ql-block"> 玉台山石塔</p> <p class="ql-block"> 玉台山岩有古颐神洞、慈氏洞,内摩崖镌刻南宋建炎时题记,外壁刻明邵元善书杜甫《滕王亭子》诗、杨瞻颐神洞诗等。</p><p class="ql-block"> 颐神慈氏洞</p> <p class="ql-block"> 唐初,滕王在道教仙山玉台山建成道家名观玉台观,又建滕王亭,为祈仙求寿、游览休憩之所。观和亭代有兴替,后颓记。1985年复建滕王阁时,建玉台山庄,以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 建于玉台山巅峰之积翠亭,取诗圣杜甫“中天积翠玉台遥”诗意。登上此亭,远山近水,丹青城郭尽收眼底,为阆苑最佳景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当我登上积翠亭,天将放晴,看远处的阆中古城及嘉陵江,近处的滕王阁,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 本来还想去大佛寺,公交车司机说:“车到大佛寺外,上下山得两个多小时”,一看表,都下午四点多了,坐公交车前,看到阆中古城的三国广场。坐车到古城北门,又在古城转了一圈后,回酒店已近6点半了。今天,游览阆中古城走路十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这是古城东门(即状元坊)</p> <p class="ql-block"> 8日早上7点半,从酒店出发,前往剑门关景区,到达景区近10点。路过剑阁县看到,县城里的豆腐宴特别多,看来剑阁县的豆腐是特色美食。今天,天气预报景区有小雨。</p><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景区对60岁以上的游客免费,60岁以下的游人,只要能一次背诵李白的《蜀道难》,就能获得免费游览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北部,总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平方公里。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景区组成,是四川大九寨环线的重要节点,和蜀道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的支撑中心。</p><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景区</p> <p class="ql-block"> 剑门蜀道历史悠久,肇始于西周,它是先秦古蜀道——金牛道的核心价值地段,历史跨越3000余年,至今仍遗存有众多的古桥梁、古建筑、古碑刻、古寺庙、古城址、行道树等大量珍贵文物,是迄今为止古代中国交通道路史上开辟最早、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人工古驿道。</p><p class="ql-block"> 从北门坐1号索道上山,到下行站下来,可以走环山路、鸟道、猿猱道,因这两天景区天天下雨,我选择走鸟道。</p><p class="ql-block"> 鸟道入口</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9月,被列为国家5A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鸟道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景区主要景点有:剑门关、剑阁道、剑门关楼、剑阁驿道、七十二峰、小剑山、姜公祠、姜维墓、邓艾墓、钟会故垒、金牛道、后关门、石笋峰、梁山寺、雷霆峡、翠屏峰、仙峰观,古剑溪桥、志公寺等。</p><p class="ql-block"> 《蜀道难》中有“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里是鸟道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我背着双肩包,只能把包取下来,用一只手提着通过后,我再侧身通过。若走猿猱道,要带保险装备,人只能身贴在崖壁上慢慢通过。</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修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金牛古道也被称为剑门蜀道。</p><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不好,走在鸟道上周围白茫茫一片,啥都看不见。天气若晴朗,应该能看到远处的七十二峰。</p><p class="ql-block"> 鸟道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p><p class="ql-block"> 鸟道的道路又窄又陡,有些地方的台阶成了陡坡,需要双手抓着两边的铁链子,用脚尖踩着地上的小坑往上攀登。长约一公里(算上鸟道入口前面的台阶)的鸟道,走到这里才能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关内,长约500米(这是猿猱道)幽深峡谷中,可见前人留下的“天下雄关”、“第一关”、“剑阁七十二峰“等碑刻。新建的剑门关楼,雄踞关口,气势恢宏,附近山峦绵亘,植被葱笼,景色秀丽。</p><p class="ql-block"> 走到这里,就到鸟道出口处了。走过鸟道,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旅游区是国家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地质公园、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国家地理》四川最美100个拍摄点,被誉为“世界陆路交通史上的活化石”,茅以升先生称其为“古代著名的土木工程”。</p><p class="ql-block"> 梁山亭</p> <p class="ql-block"> 由大小剑山群峰组成,东至嘉陵江岸石上嘴,西与五指山群峰相连,海拔千米以上,山势巍峨,群峰联缀,人称七十二峰。古有诗云:“大剑小剑如刀攒,七十二峰成剑关”。</p><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看到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石笋峰高79米,形似竹笋天柱,拔地冲天而起,据说其顶原本虬枝缠绕,突然起了不明大火,层层上奏朝廷,皇帝闻言“十省”起火大惊,一老臣细看奏折方知究竟,但不好直言,便称天火自灭,随后皇帝也知自己闹了笑话。至今,“天火未烧死”的那棵“九把斧树”,还挺立在石笋峰上。</p><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关楼北侧还有梁山寺、一线天等景点,鸟道出口处到关楼沿途有一些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石笋峰</p> <p class="ql-block"> 石笋峰下面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始建于诸葛亮,有1700多年的历史,关楼屡毁屡建。在冷兵器时代的上百次战争中,从未被正面攻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赞誉,素称“蜀北屏障,两川咽喉”。</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关楼,是灾后(2008年汶川地震)按原貌复建。</p><p class="ql-block"> 走鸟道时没下雨,往关楼走时,天上下起了小雨,这是关楼南面。</p> <p class="ql-block"> 关楼北面的点将台</p> <p class="ql-block"> 关楼侧面,楼上有“天下雄关”大字。</p> <p class="ql-block"> 站在关楼上看下面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塑像</p> <p class="ql-block"> 刘备(公元161—223年),字玄德,三国蜀汉先主。建安十七年(公元211年)入蜀北上,首次途经剑门关,赴紧邻的葭萌关(即昭化),建立攻取成都的大本营。后多次往返剑门关,取成都、谋中原,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p><p class="ql-block"> 刘备塑像</p> <p class="ql-block"> 雷鸣桥:剑门关山高谷深,每逢山洪奔泻,水声如雷,蔚为壮观,正如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所云:“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素以山险石怪而闻名遐迩,隘口一侧有天生巨石,紧倚峭崖,高二十四米,其形状如头戴铁盔、身披甲胄的卫士守护着剑门关,《剑州志》载文称之为石胄。三国时,蜀国大将姜维镇守剑门关,扼控蜀国锁钥,魏欲灭蜀,遣邓艾钟会率军进攻剑门关,屡攻不克,迫使魏军避开剑门关天险,绕道阴平,于摩天岭走险,裹毡坠石而下,终于夺取益卅,蜀后主刘禅被迫降魏。刘禅下诏敕姜维撤兵,姜维忠心为国接诏书后,怒发冲冠拔刀斫石。</p><p class="ql-block"> 石胄</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九月,汉中失守,大将姜维(公元202—264年)自沓中撤兵,与廖化、张翼、董厥退守剑门关,列营守险3月,以3万之师拒魏将钟会13万大军,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后主刘禅投降。守关将士怒而拔刀劈石,姜维设计诈降钟会。</p><p class="ql-block"> 姜维、廖化、张翼、董厥塑像</p> <p class="ql-block"> 语出《周易•坤卦•六二》爻辞,本状写大地山川平直、端方、正大的特征,在此盛赞剑门关具有直方大的特性,又寓意为政应当具有大地一样率直、方正、辽阔的精神。此碑为民国时期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刘咸炘先生所书。</p><p class="ql-block"> 直方大石碑</p> <p class="ql-block"> 从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到景耀五年(公元262年),为巩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将军姜维先后16次北伐魏国,剑门关成为北伐大军的主要通道和粮草供给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 北伐军行图有四幅,这是其中的一幅。</p> <p class="ql-block"> 五丁道迎金牛到此,其中有金牛趁夜色逃进了金牛峡,并一直藏于峡中,给剑门百姓作伴送祥。剑门人为让金牛出入方便,便在此架木栈以通关外。后人为防洪水冲毁,便改成石桥,并命之金牛桥。</p> <p class="ql-block"> 此碑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毅亲王王允礼奉召,护送六世达赖喇嘛还藏,并巡视沿途诸省驻防及绿营路过剑门关时,被剑门关的雄险深深折服所留墨宝。</p><p class="ql-block"> 剑门关的第一关碑</p> <p class="ql-block"> 古老相传:五丁修筑金牛道时,在此遇到蛤蟆与长蛇二怪作崇,屡屡将劈开的剑山堵上。五丁挥起开山宝剑将大剑山劈开,并将蛤蟆与长蛇化为顽石,将宝剑插在剑溪河边以镇二怪,因所劈之处为通往蜀地的门户,故称“剑门”。</p><p class="ql-block"> 剑柄石</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三国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姜维镇守剑门关,三万大军驻扎在关口、营盘嘴、小剑门等广大地带,姜维在此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率领将士坚守3月有余,使钟会13万大军久攻不克。因后主刘禅投降,才离关诈降钟会,以图兴复汉室。</p><p class="ql-block"> 姜维点将台</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平襄侯祠自古有之,曾名伯约庙、姜公祠,现祠复建于公元2009年,包括姜维殿、孔明授书殿和姜维墓。</p> <p class="ql-block"> 姜维殿内塑像</p> <p class="ql-block">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困五丈原,对姜维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吾通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又说:“吾有连弩之法……。皆画图本,汝可依法造用”。姜维哭拜而受,立志继承诸葛亮遗志。</p><p class="ql-block"> 孔明授书</p> <p class="ql-block"> 剑阁人民纪念蜀汉末年姜维大将军,镇守剑门关而修建的衣冠冢,原墓址位于关内金牛古道旁(今剑门关镇医院门口南侧)。1936年,修川陕公路时,墓冢迁至大剑溪对岸今停车场处,2010年又迁至此。姜维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9年12月22日,落成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纪念馆和将帅雕塑。</p><p class="ql-block">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我到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时,大概是因为下雨,没看到一个人。剑门关关楼南侧还有姜维神像、云环耸翠、守关桥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红军攻克剑门关将帅徐向前、王树声塑像</p> <p class="ql-block"> 从剑门关南门出来不远,就到翠云廊景区了,这里主要是道路两侧的古树很多。昭化古城、阆中古城、剑门关景区的景点丰富,看点很多,不管是喜欢人文历史的,还是喜欢自然风光的,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全体团员都下山后,乘车前往广元市入住。</p><p class="ql-block"> 剑门天桥</p> <p class="ql-block"> 9日早餐后,8点出发,经勉县、洋县(并在洋县服务区午餐)、秦岭服务区,于下午四点多平安返回西安。</p><p class="ql-block"> 这次出行,感谢黑鹰自助游的安排(特别是在阆中市,入住酒店离古城很近),感谢领队曹队的关心、照顾,感谢两位司机的辛苦付出,感谢团友们的一路伴陪,谢谢!</p><p class="ql-block"> 秦岭服务区(图片来自团友@马兰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