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成语—从井救人

司马吉丰

<p class="ql-block">从井救人,汉语成语,意思是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出自《论语·雍也》。</p> <p class="ql-block">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上千年来一直被教育工作者们视为圣贤。相传孔子的学生有三千人,其中博学多才者就有七十二人。但是,就在这七十二人当中,曾经有一个人,十分的不被孔子看好,甚至多次惹来孔老夫子的指责和破口大骂。这个人是谁呢?</p><p class="ql-block">这个人就是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又很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懒惰的毛病。</p><p class="ql-block">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问有没有人知道宰予去哪儿了?结果学生们都说不知道,他便派弟子去找。不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非常生气,顺口骂了一句说: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也就是说宰予像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他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是关于“仁”的讨论。宰予向孔子提问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假设这么一种情况:“作为一位有仁德的人,当别人告诉你井里掉下去另外一位仁人,你会跳井救人吗?”</p><p class="ql-block">这个话题十分刁钻,因为如果跳下去就是死,如果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p><p class="ql-block">孔子直接答复说:“为什么要跳井呢?君子可能受骗到井边去救人,但不会贸然跳入井中;他可能被欺骗,但不会被愚弄。 ”</p><p class="ql-block">孔子认为,仁人君子心存善念,如有人欺骗他说“井有仁焉”,他会急忙赶去救人。但一个君子,必是智仁勇三者兼备,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处境和事物的实际状况,从而采取明智而有效的方法去恰当处置,因而他不会贸然跳入井中。他可能一时被合乎情理的谎言所欺骗,但不会昧于事理,做出愚蠢的事。孔子的应答启示我们,救人也好,行仁义也好,都应当讲究方式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