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人生八个字,从从容容过日子

泠风思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文图原创:高英 〔美篇号27824435〕</span></p><p class="ql-block"> 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在温饱不愁的前提下,成年人只需要看透八个字就可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八个字是:生离死别、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世上但凡具备人类正常情感的人,无不会被这八个字困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细究起来,这八个字的核心不过是“生离死别”四个字而已,人的离合悲欢不过是由“生离死别”所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死别,人们的感受并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对于不同人的死亡的感受也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悲痛程度会与自己和逝者的关系亲疏尤其是感情亲疏成正比——有时候关系近的人感情上未必真亲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据心理学家研究称,假如在一个人去世前其家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就不会因这个人的离世而备受打击。例如久病不起的人和活到高寿的人一旦去世,其家人所受到的心理冲击就小得多,他们能够很快接受这一现实;突然离世和英年早逝的人会带给爱他的人巨大打击,他们就难以直面这一现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都无法预料自己会死于何时何地及以何种方式死去。这带来一个好处就是会让活着的人在有常的日子里看见了无常,心怀畏惧,从而珍惜活着的岁月,不去糟蹋美好的情感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如人人都可以长生不死,那人们就会活得随心所欲,敢于胡作非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限的人生,才会产生无限的意义;无限的人生,只会让人活得没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死亡于个人而言是从人世间消失而非从这个世界消失——你的死亡于世界而言只意味着你作为人的肉身转化成了别的物质而已,死亡于他人而言就是爱你的他者永远地失去了你的陪伴和对你的具体感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如何对待这种丧失感尤为重要。首先,要允许自己悲痛,为丧失而哭泣;其次,要相信时间的流逝会冲淡你的悲伤之情;最后,要保持自己往前走的姿态,才能放下过去,用崭新的的生命体验替换失去至亲至爱之人后的消极心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毕竟,人死不能复生,逝者已矣,生者自励,方是正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消化丧失感的时间大为不同,这既与前面说过的与逝者的感情亲疏、是否有心理准备有关,又与满怀丧失感的人的个性特点、人格倾向、现实状态有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本是一个和我父亲一样爱怀旧、讲情义、重家庭的人,这注定了当我的父亲——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最为疼爱我的人,于2012年春天突然在我身边去世后会带给我平生最为沉痛的打击,加上家里没人和我有这种长期的沉痛情感的共鸣,我独自承受、独自消化,用了整整十二年的时间,现在只能说伤口已经愈合可是伤疤犹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消化至亲离世充满丧失感的十二年时间里,我反思自己、反观家庭,重新思考并寻找人生的意义,还格外看重自己作为妈妈带给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我最为明显的一个做法就是从小对我的孩子进行了有意识的死亡教育并一直在为自己的孩子失去我后能幸福地生活做些积极的引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死亡教育的意义在于让人正视死亡、珍惜生命、积极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二年过去后,我已经年过半百,开始摆脱爱怀旧的心理模式,能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只要活着就好好体验活着的美好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今的我已经看到了老年岁月就在不远处等着我,而死亡的到来也是迟早的事,我对此并不畏惧,反而对于“生离”有所在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从未经历过死别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生离就是莫大的痛苦折磨;对于已经经历过死别折磨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生离算不上巨大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离,就是人在活着的时候与其他人的各种分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离,可大可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多人几乎每天都在小小的分离中度过,例如离家出门上学上班,离开的是家人;离开学校或单位回家回住处,离开的是同学、老师或同事、领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类小小的分离既是人们生活的必要内容又是对单一生活的调节,除了年幼的孩子,其他人都能坦然接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会有所伤感的是长期的分离,不过这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地习惯。古人尚且懂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况活在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里的人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物理距离减少的是人在身边具体可感的互动、弱化的是因缺乏具体可感的互动带来的感情浓度,并非因知心而产生的实情厚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于因孩子走失而带来的生离悲痛,因其具有无助的丧失感更接近死别的悲痛,因此要提醒家长们看好自己的孩子是天大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离时间一长往往会带来感情关系的弱化,只有亲情浓厚的家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经受得起这一考验。不过这一弱化也有助于人们不必沉溺于过去的人际关系,勇于在新环境里创造出新的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与人最可怕的不是物理距离上的生离,最让人伤心的是心理上的生离,那就是本该亲近的关系双方的人都还活着,心却无法在一起,因隔阂太多而变得陌生冷漠。在所有的关系中,最伤人的也是最可悲的就是亲人之间的这种心理生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年过半百的我认为人世间最悲哀的事就是亲人在心分离。毕竟亲人关系是其他人取代不了的天然亲密关系,与生俱来且终生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可见,人生在世最需要好好呵护的是亲人关系,而要呵护好亲人关系就要善待婚姻伴侣,主动地建设好夫妻关系,因为夫妻在家庭里就是子女的亲人,一代代如此传递。那些夫妻关系很糟的家庭,带给子女的多是不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我们主要的悲欢离合就是来自生离死别。看到生离,让我们珍惜相聚的时刻,更加懂得主动而积极地建设专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看透死别,让我们珍惜活着的岁月,更加懂得在有限的人生中体验无限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生离死别都是人生在世无法避免的事情,那就看透生离死别,坦然接受人生的各种真相,在经历悲欢离合的同时,把日子过得从容不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高英写于2025年2月15日,正月十八,周六午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nini9c"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孩子的高三,家长的心坎</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sj8ivz"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高考临近时我家没有改变原有的做法</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nzf22w"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如果说人的一生重在体验,那就意味着要懂自我建设</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8iekd9"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人生的第四大关系,本该位列第一</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ndith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只有去掉善良附带的杂质,善良才会闪闪发光</a></p> <h5><font color="#9b9b9b">本文图系作者高英原创作品,侵权必究。</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