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父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刘海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朗诵/马秀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对敌斗争机智勇敢</b></p><p class="ql-block"> 他还给我讲过他赶车拉脚时的一次危险经历。有一次赶车去唐山给别人送货,卸完车后天已经到了下午四五点钟了,他赶紧赶着车往回走,天麻麻黑的时候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好多人在大道上四处乱跑,还有两辆马车在狂奔,凭经验他知道不是国民党的军队就是土匪,伙会儿(国民党統治时期的反动地方武装)在抓车呢,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就是国民党的军队或者土匪伙会儿在大道上随便劫道抓车,抓到大车后就强迫你给他运输东西,运费不给不说,吃的用的都得你自己解决,有的时候要走几天的路程,把他们的东西拉到他们要去的地方后,弄好了是放你回去,弄不说他们就把你的大车骡马给卖了,他们把钱一分就把你打跑了。 </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情况父亲也不敢怠慢,赶紧赶着大车就往回跑,跑了一段距离后他怕前面那些人追过来,看到了一个岔路口他赶着马车就跑了下去,把马车赶到一片庄稼地的小道上后,他听到大道上还传来有人大喊大骂的声音,还听到了一声瘆人的枪声,他知道现在绝对不能乱跑,只能等那些抓车的人走了才能想办法回去。为了安全,他把马车又往小道的深处赶了赶,没办法他只能在庄稼地躲着了。当时的天气正是夏末秋初,那天天气特别闷热,一丝风也没有,蹲在庄稼地的小道上,他又饿又困,还得忍受着蚊虫的叮咬,万般无奈下他只能在心里暗暗的叹到,这算是个啥社会呀!第二天早上天还黑着呢,他先偷偷地串着庄稼地摸到了大道边上,看到大道上没有了那拨劫车的人后,他赶紧赶着马车回了家。父亲的一夜未归,家里人跟着过了提心吊胆的一宿。父亲常说:兵慌马乱的日子,最遭罪的就是咱们平头百姓。想想也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自己赶着马车东奔西跑的讨生活,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叔祖父给我讲了一个有关父亲做地下情报员的事。有一年叔祖父交给父亲一个任务,叫他到伪军控制的一个据点王辇庄乡找一个伙夫取情报,父亲赶着马车就去了。那时普通百姓都不敢和这些伪军打交道,因为那个年代当伪军的好多人都是地痞嘎杂子,他们没事还想找事呢,欺负老百姓是他们的拿手戏。父亲赶着马车到了王辇庄乡伪军据点的门外,站岗的伪军问父亲找谁,有啥事?父亲说我找给你们做饭的伙夫,他是我表叔,我表叔让我给他往家捎点东西。站岗的伪军对父亲说:你别进去了,在这儿等着,我给你叫他去。正说着呢,从据点里走出来一个敞着怀歪带着帽子的伪军,这个伪军拿手点着父亲问站岗的伪军:这个人是干啥的?有事?站岗的伪军忙对着那个伪军立正敬礼说:报告班长,他是来找做饭伙夫的,想给他往家捎东西。伪军班长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父亲身后的马车说:你还是赶着车来的,正好,外庄有车劈柴等着往这儿拉呢,你就给跑一趟吧,走,上车!父亲一看走不了了,就对那个伪军班长说:班长,往车上装劈柴这活又磨叽又费劲,你就别去了,叫我表叔去就行了。那个伪军班长说:叫他去也中。随后对那个站岗的伪军说:去把他叫来,叫他跟车装劈柴去。一会儿那个伙夫内线就出来了,坐上马车他们二人就出了据点,情报也顺利的拿到了手。拿到情报后,父亲连夜把情报送到了开平北面双庙村,交到了上级情报站。几天后,一支八路军的武装小部队就悄悄地摸到了王辇庄乡伪军据点的旁边,趁着伪军吃晚饭的时候一下子就冲了进去,把伪军的枪都缴了,快速地拿下了这个据点。</p> <p class="ql-block"> 占领这个据点后八路军并没有马上撤走,而是坚守了五六天后才离开的。八路军的这次行动对其它据点的伪军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伪军们都怕不知道哪天八路军端了他们的老窝找他们算账。这次八路军的突袭行动能圆满完成,父亲的情报起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个事,叔祖父就夸父亲说:别看你爸爸那个时候岁数小,人可机灵着呢,有胆子能干事。</p><p class="ql-block"> 1970年。我参加工作到了王辇庄供销社,供销社旁边的院子里住着一个矮矮瘦瘦的老头儿,人们都叫他“刘官”,据说解放前他就在王辇庄乡据点里当伪军,因为有地主家庭的背景,那个时候他在据点里干的是副官的职务,因此留下了个“刘官”的绰号。有一天在营业室柜台前闲聊时他说:这八路军真是神了,那年据点叫他们给端了的时候,我们正在吃晚饭,一回头八路军的匣子枪就顶在了我的后脑勺上了,再不缴枪命就没了,我赶紧举手投降了。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八路军是咋进来的。听到这儿我更懂的了当年父亲传递的那份情报的重要性了。</p> <p class="ql-block"> 先辈们当年的出生入死,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为这个目标奋斗中父亲出了力建了功。党组织没有忘记父亲当年为革命所做的贡献,1987年6月20日,中共东矿区委以(1987)18文件的形式对父亲当年的革命工作给予了记述和肯定,特别是五六十年代期间担任市人委(现在称市政府)秘书长的韩国章(战争年代他是父亲情报工作的直接领导人)同志,他对父亲当年传递的八路军攻战王辇庄乡伪据点的情报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赞扬。 </p><p class="ql-block"> 东矿区委的文件对父亲的光荣历史做出了肯定性的结论,这是父亲应得的荣誉。当区委工作人员把这份文件宣读给父亲时,父亲平淡的说: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当年不怕掉脑袋干革命还不是为了今天有好日子过。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为了党的事业干革命视死如归的平民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