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年初八清晨,当大多数人结束假期,踏上归途,忙于生计之时,我辈闲散之人,却别有一番雅兴,三五摄友相邀,趁着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前往远郊金山采风。此行首站,便是那充满古韵的东林寺。</p> <p class="ql-block"> 从市中心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位于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的东林寺。踏上东林寺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于寺庙广场的大照壁。</p> <p class="ql-block"> 照壁背面雕刻了《上海金山朱泾镇东林寺复建碑记》,记录了东林寺的兴废沧桑和复建历程。正面用精湛的石雕工艺,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净土宗十三位祖师像。</p> <p class="ql-block"> 东林寺原名观音堂,由僧侣妙因于元至大元年(1308年)创建,皇庆二年(1313年)改为东林寺。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历经多次战乱与火灾,东林寺始终屹立不倒。2007年,经过精心修复和扩建,东林寺再次向世人展现其庄严而神秘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间是一座金光熠熠的金愿桥,桥栏和桥面采用中国传统工艺的精美铜雕,造型生动,别具中华古典风雅之美。</p> <p class="ql-block"> 东林寺的建筑具有典型的汉唐风格,整体气势恢宏、庄严。寺庙主体建筑依着一座高大的仿假山建筑而建,形成山佛合一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 东林寺三门(也称山门),用汉白玉建造而成,上方四周站立着汉白玉雕刻的48尊阿弥陀佛像,代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中间矗立着=五朵金莲花,整个三门结合净土宗的思想,构思独特,造型精致。</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三门,迎面而来的是金莲池,池中有一尊高达5米能转身的景泰蓝善财童子,四周围着8条龙鲤鱼,龙头鱼身。</p> <p class="ql-block"> 对应着八条鲤鱼,池座下方八面分别铸有铭文祝语,当童子像转至鲤鱼与铭文的中轴线时,游人可向鲤鱼口中抛投硬币,如若投中,相对应的铭文祝语,则暗喻投中者福运天合,前程似锦。</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是东林寺内主要殿堂式建筑,两大铜殿左右对置,为我国第一对铜质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 大殿前的香炉内烟雾缭绕,信众们在这里点上一炷香,似乎心灵得到净化,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那烟雾带走,只留下一片宁静与平和。</p> <p class="ql-block"> 那袅袅升起的烟雾,如同信众们心中的祈愿,飘向远方。轻烟弥漫在空中,与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观音阁的千佛门,是国内首创由黄铜制成的门,高达20.08米,宽10.295米,门面刻有上千小佛,寓意“千里佛音入,万世皆佛声”。</p> <p class="ql-block"> 千佛门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高的铜门”。门面上雕刻有999尊铜观音像,组成一个巨大的“佛”字,被誉为中国佛教第一铜门。</p> <p class="ql-block"> 观音阁千佛门之前,两侧山体上有布满金色罗汉的五百罗汉山。</p> <p class="ql-block"> 五百罗汉像神态各异,是国内少有的室外罗汉山。</p> <p class="ql-block"> 观音阁里供奉的千手观音,是仿照唐代观音像和敦煌石窟千手观音壁画像建造的。佛像净高27.4米,是亚洲室内千手观音的第一尊佛像,也是世界吉尼斯纪录最高的室内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 东林寺的建筑风格有独创性,和全国各地其他寺庙都不雷同。2007年前后,国内正在流行大型游乐园的建造,所以东林寺改建后有寺庙和游乐园的结合体感觉。这里很早就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上海第一个成功创建4A级景区的佛教景区。</p> <p class="ql-block"> 东林寺的故事很为传奇,元至大元年(1308年),妙因僧人修建了观音堂,五年后,西林寺僧人元智和尚来为观音堂开山。隔年,元智赴京城进献铜佛像。那年正逢大旱,元仁宗帝便敕令元智设坛祈雨,之后大雨如期而至,旱情缓解。仁宗皇帝赐元智为“佛日普照大德禅师”。</p> <p class="ql-block"> 元智回朱泾镇后,改观音堂为东林禅寺。自此,东林寺作为皇家敕赐寺庙而声名远播,所以朱泾镇上,才会有这么一座国内佛教规格最高、三门五塔的高等级寺庙。</p> <p class="ql-block"> 东林寺的寺庙主体建筑依着一座高大的仿假山而建,形成山寺合一的格局。其大雄宝殿与药师殿上下叠合,旁有阶梯相依,给人以身处山寺之感。</p> <p class="ql-block"> 阶梯之上,有僧人身披袈裟,手捧经书匆匆拾级而下,似有一场仪式将要举行。</p> <p class="ql-block"> 沿阶梯向上,沿途隔着殿宇的脊兽可见寺庙建筑的恢弘气势。</p> <p class="ql-block"> 于平台上向三门处远眺,五座金莲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看身边药师殿的建筑,飞檐翘角,斗拱如云。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斗拱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 向下俯视,灰瓦飞檐的古建筑错落有致,黄墙古朴厚重。一位身着黄色僧袍的僧人正向下行走,神态悠然。几辆汽车停于一旁,现代与古朴在此交融。</p> <p class="ql-block"> 从平台的夹缝中看出去,左侧是大殿屋顶的龙形脊兽,远处能看到有着汉白玉建成的三门,下方广场上是金莲池。它们承载着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展现了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和独特审美。</p> <p class="ql-block"> 寺庙的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美学,如斗拱、飞檐等元素彰显了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红墙黄壁下挂着铜磬和木鱼,还有红灯笼点缀,充满宗教色彩和古典韵味。</p> <p class="ql-block"> 寺庙里中式传统建筑的门窗与立柱局部。朱红色立柱旁,是带有精美几何图案的木质窗格,阳光透过窗格洒在地面,形成美丽的光影图案。</p> <p class="ql-block"> 坐电梯上到楼顶,室外是一处景观步道,沿着石阶向上行走,可上假山顶端,那里是五佛冠景观。</p> <p class="ql-block"> 沿步道一侧,能俯视东林寺的三门广场,远眺朱泾镇的市容风貌。</p> <p class="ql-block"> 假山顶部平台上的五佛冠,是戴冠的佛头,由紫铜打造,总高22米。是东林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br></p> <p class="ql-block"> 鼻子为观音,两条龙护卫着观音菩萨,龙头正好是鼻孔部隆起部位,龙身飘腾而上成为眉毛,两尊飞天当了佛祖的眼睛,莲花组成了双唇与嘴。脸颊上可以瞻仰到观世音菩萨32应身,正俯视着芸芸众生。左耳为韦驮菩萨,右耳为迦兰菩萨。</p> <p class="ql-block"> 佛头的最高处为毗卢帽,帽上有五方佛。宝冠释意取自密宗义理金刚乘教义“五佛五智”,认为只有拥有法界体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就智等五智方能达到“菩提”。</p> <p class="ql-block"> 五佛冠平台下,有小门通往观音阁顶部,那里有悬空长廊围绕一圈,站在长廊上向下俯瞰,可看到下方殿堂内坐满了信众,应该有一场佛事正在进行。</p> <p class="ql-block"> 走下五佛冠所在之处,回到地面,见一座六角小亭,内有转经筒。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信徒祈祷所用的一种法器。也叫做玛尼经筒或者转经轮。在东林寺这一汉传佛教寺庙,见此物件,令人诧异。</p> <p class="ql-block"> 转经筒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圣物,藏传佛教认为,持诵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东林寺设置转经筒,也许是为了让信众能够通过转动转经筒来积累功德、祈求平安吉祥,为信众提供一种多样化的修行和祈福途径。同时,这也是许一种文化融合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东林寺三门内广场右转,可见一月洞门,上面匾额书“光明世界”,里面是老东林寺仅存的一座大殿。</p> <p class="ql-block"> 老东林寺的侧边,是“人和长廊”,长廊边花坛内竖着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人和”二字。</p> <p class="ql-block"> 铭牌显示,这座长廊是有一家名“人和”的企业,捐资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1987年,这座原寺仅存的大殿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有不少老妇人正在折叠着锡箔“元宝”等,据了解,她们都是为自己在准备祭祀亲人所用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 老大殿的后院,有一堵“东林碑廊”,上面保存着1999年老东林禅寺和大殿《修缮记》,还有《文学报》创始人、诗人杜宣的诗作,以及一些其他的诗篇,没注意有没有古人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那一天(正月大年初八),不知是佛教的什么纪念日,反正当天庙里是彩旗招展,信众成群,身穿袈裟的僧人在庙里来回穿梭游走。</p> <p class="ql-block"> 成队的僧侣,身披红黄两色的袈裟,排成长队,口中念诵着经文,在寺庙广场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