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事件”的真相(11)

老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第十一章 叛逃者的回国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永久降下,苏联分解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5个独立国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从新疆叛逃到苏联的群众,无所依存,唯一选择就是回国。但不是所有叛逃者均可以回国的,我国如何对待这些人员?有什么条件可以回国,这段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一、叛逃者要回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2年12月26日,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霍尔果斯边境检查站的警戒人员发现了异常。数百人聚集在边境线另一侧,手里挥舞着中国护照和身份证明。说自己是中国人,申请要回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人中有不少是1962年那场大叛逃的当事人及其后代。他们用中文、哈萨克语甚至破碎的俄语喊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0年前,他们也是这样急切逃往苏联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消息很快传开,越来越多的人从中亚各地赶来。到1993年元月中旬,边境线上已经聚集了上万人。他们带着简单的行李,顶着严寒,期待着祖国打开国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边防部队立即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中央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方案。这些人中有些已经加入了苏联国籍,有些则保留着中国国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慎重考虑,中国政府决定分类处理这一问题。对于仍持有中国国籍的人员,经过严格审查,在苏联没有为害祖国的人员,后允许其入境。而对于已加入外国国籍的人员,按照我国不接受双国籍政策,不能回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二、关于62年新疆叛逃人员回归祖国的不实传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网上,这方面的不实传闻,是根据个人对叛逃人员的义愤和感情而写的,不符合事实,这些不实传闻归纳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我国政府部门完全拒绝62年新疆叛逃人员回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叛逃者在1962年年龄不到18岁人员及子女可以回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其他各种不准回国传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明:(1)、苏联未解体前,由于叛逃人员在苏联工作和生活艰难,完全没有兑现苏联宣传的承诺,部分人员想回国,但是苏联不会轻易放他们回国,而且没有形成规模申请回国,我国没有办理这类事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苏联解体后,于1992年后,按照华侨回国条件接收这些叛逃人员及子女回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三、62年叛逃人员申请回国条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2年叛逃苏联的人员若想回国,经过严格审查,不是敌对分子,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华侨身份界定‌:申请人必须符合华侨身份界定条件‌(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即已有外国国籍人员不能回国定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户籍信息注销‌:申请人的国内户籍信息已被公安户籍部门注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放弃国外居留资格‌:申请人需自愿放弃国外居留资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居住要求‌:申请之日起前两年内,在国内连续居住满3个月,或者连续6个月内累计居住满90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居住保障‌:申请人需有稳定的住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6、生活保障‌:申请人需有稳定的生活保障。</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归纳回国主要条件是:有中国国籍非敌对分子,回国后有稳定的居住房和生活保障人员才能回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四、霍尔果斯口岸的安置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边防检查站临时搭建了安置点,为等待审查的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队、翻译组、文书组等各类工作人员迅速到位,开始有条不紊地处理入境事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让人意外的是,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当年叛逃的高级军官的后代。他们带来了父辈们在临终前的遗言:希望后人能够回到祖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边境检查站的工作人员记录下了许多令人唏嘘的故事。一位老人展示了他珍藏三十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虽然已经泛黄破损,但一直被裱框保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一位中年人带着全家老小而来,他的父亲就是当年被苏联宣传蛊惑的青年之一。临终前,父亲将一个装有中国泥土的布袋交给他,嘱咐他一定要带着这袋土回到祖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场回归潮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但回归安置工作持续到1995年。据统计,共有三万多人在这期间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申请入境。他们中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家乡,有人则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处理这些归国申请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人道主义关怀。对于特殊困难群体,还安排了临时安置方案和基本生活保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场迟到三十年的回归,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终结,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见证了两个大国命运的沧桑巨变,也诠释了何为家国情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