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国第1任至第47任历任总统一览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总统制的国家。美国东海岸13个州于1776年7月4日发表著名的《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英国独立。7月4日被作为美国的国庆日,美国自建国以来迄今已有245年的建国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国建国初期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是由13个州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18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联邦宪法,直到1789年联邦政府才正式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国历任总统的顺序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下是美国所有历任总统的姓名、生死年份、任期和所属政党: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的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每届任期为四年,最多可以连任一次。目前美国现任总统是小约瑟夫·罗比内特·拜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乔治·华盛顿</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美国第1任总统,任期:1789年-1797年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享年67岁)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美国大陆军的总司令,他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后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成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在接连两次的选举中都获得了无异议支持,担任总统一直到1797年。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连任。他在两届的总统任期中设立的许多政策和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乔治·华盛顿由于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过程中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他被尊崇为“美国国父”。他是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国父和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与亚伯拉罕·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列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约翰·亚当斯 </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第2任总统,任期:1797年-1801年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35年10月30日-1826年7月4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美国第一任副总统(1789年-1797年),其后接替乔治·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1797年-1801年),同时亚当斯也是第一位由总检察长带领宣誓的美国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约翰·亚当斯是《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五个成员之一,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由于他任职期间在内政、外交方面均无明显成就,1800年竞选总统时被托马斯·杰斐逊击败。1826年7月4日去世。约翰·亚当斯是《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同华盛顿、杰斐逊和富兰克林齐名。[2]他的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后当选为美国第6任总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25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托马斯·杰斐逊</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美国第3任总统,任期:1801年-1809年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1760年,托马斯·杰斐逊进入威廉与玛丽学院哲学系学习。1766年,取得弗吉尼亚州的律师资格。1769年3月,当选为弗吉尼亚州议员。1776年6月,当选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委员,并提交了《独立宣言》草案。1779年6月,当选为弗吉尼亚州州长。1783年6月,当选为国会议员。1785年5月,被国会任命为美国驻法公使。1790年4月21日,出任美国第一任国务卿。1797年3月4日,就任美国副总统。1801年2月,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1804年12月,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1809年3月,托马斯·杰斐逊隐退。1815年1月,托马斯·杰斐逊提出弗吉尼亚大学纲要。1819年3月,当选为弗吉尼亚大学校长。1826年7月4日,托马斯·杰斐逊于蒙蒂塞洛去世,享年83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4·詹姆斯·麦迪逊 -</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第4任总统,任期:1809年-1817年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1751年3月16日—1836年6月28日),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美国开国元勋,1809年—1817年任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是一名共济会成员。曾担任州众议员(1776年)、州参议员(1784年—1786年)、大陆会议代表(1780年—1783年)、联邦众议员(1789年—1797年)和国务卿(1801年—1809年在杰斐逊总统下)。他还是北部联邦党人文件的起草人之一、民主共和党的组织者。[1]他与约翰·杰伊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共同编写《联邦党人文集》,是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起草和签署人之一,亦被一些人视为“美国宪法之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5·詹姆斯·门罗</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美国第5任总统,任期:1817年-1825年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1758年4月28日—1831年7月4日),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美国政治家,律师,外交官,第七任美国国务卿,1817年—1825年任美国第5任总统。门罗是最后一位担任总统的美国开国元勋,同时也是建国之初出身弗吉尼亚王朝的最后一位总统。詹姆斯·门罗出生于弗吉尼亚殖民地威斯特摩兰县的一个农场主家庭,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开始担任大陆会议代表。1790年成为参议员,并作为美国民主共和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94至1796年担任美国驻法大使,1799年至1802年,以及1811年两次担任弗吉尼亚州州长。1811年至1817年担任詹姆斯·麦迪逊内阁国务卿,其间于1814至1815年兼任美国战争部部长。1817至1825年担任美国总统。1831年于纽约去世。门罗在任期间提出了著名的“门罗主义”。即美国政府认为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直到19世纪末,门罗的声明被视为定义美国基本外交政策的起始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意识形态之一。许多美国政治家都曾援引该声明,其影响延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6,约翰·昆西·亚当斯</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美国第6任总统,任期:1825年-1829年约翰·昆西·亚当斯于1767年7月11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布伦特里,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与第一夫人阿比盖尔·亚当斯的长子。由于家庭背景的影响,他从小就展现出对政治和国际事务的浓厚兴趣。亚当斯早年在欧洲各地的大学接受教育,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视野,也培养了他出色的外交才能。1787年,他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进入法律界,并一度成为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亚当斯的外交生涯是他政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1794年,他被任命为驻尼德兰公使,开启了其长达数十年的外交生涯。此后,他历任驻葡萄牙、普鲁士、俄国及英国公使,其间还当选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和美国参议院议员。在担任外交官期间,亚当斯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卓越的外交手腕,成功解决了多个国际争端,为美国争取了诸多利益。特别是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他构思并发展了“门罗主义”的基本内容,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825年,亚当斯代表国家共和党(即美国共和党前身)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继其父之后成为总统的总统。在任期间,他积极推动美国的现代化进程,支持铁路、运河和公共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素质。此外,亚当斯还致力于扩大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和合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亚当斯的总统任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当时美国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他个人性格的刚直不阿,他在寻求连任时遭遇了挫折。1828年,他败给了民主党的安德鲁·杰克逊,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竞选连任时失败的总统。尽管如此,亚当斯并未因此放弃对政治的追求和信仰,他在卸任后依然活跃于政治舞台,并于1829年被选为国会众议员,直至逝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亚当斯的晚年生涯依然充满了对政治和国家的热爱与奉献。他继续以国会众议员的身份为国家和人民发声,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和公共事务。此外,他还致力于撰写回忆录和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财富。1848年2月23日,亚当斯因脑出血逝世于华盛顿特区,享年80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7,安德鲁·杰克逊</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美国第7任总统,任期:1829年-1837年安德鲁·杰克逊简介:安德鲁·杰克逊,美国历史上首位由平民晋升至总统的杰出人物,他的出身背景十分独特。在他出生时,父亲已离世,他在西部边远地区度过了他的童年,那段时期正是独立战争的烽火年代。从一名边区律师起步,杰克逊的政绩斐然,他曾担任众议员、参议员、州最高法院法官和州民兵少将,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第二次美英战争中,杰克逊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作风赢得了“老胡桃木”的美誉。他在新奥尔良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使他成为了全国知名的英雄,他的胜利极大地提振了国人的士气。尽管初次竞选总统失败,但他第二次成功当选,成为美国第一位民主党总统,开启了民主政治的新篇章,与杰斐逊总统齐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为“老山胡桃”和“印第安人杀手”的绰号彰显了杰克逊的强硬立场。他出生于南卡罗来纳,但主要生活于田纳西,这个边陲地带的经历塑造了他独特的总统身份。1767年出生于新开拓地区,13岁即投身军队,17岁学习法律并成为律师,1814年因政治声望被任命为志愿军少将,战争中的胜利使他名声大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828年,杰克逊当选总统,1832年再次连任。他任内强化总统权力,废止了美国国家银行,并在面对州权主义挑战时,坚决维护联邦统一,避免了早期的南北冲突升级为内战。他的政策和斗争导致了民主党和辉格党的诞生,为美国政治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1845年6月8日,杰克逊在田纳西州的家中安然离世,享年78岁,他的传奇一生为美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8,马丁·范布伦</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美国第8任总统,任期:1837年-1841年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美国第八任副总统(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总统(1837年-1841年),他是《美国独立宣言》正式签署后出生的第一位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祖籍荷兰,是第一位荷兰裔美国总统。1821年,范布伦当选为美国参议员,后又担任第十一任纽约州州长。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第一任时,范布伦进入内阁任国务卿。1832年范布伦被提名为杰克逊的副总统(第八任美国副总统),并于1835年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1836年,范布伦击败辉格党(现共和党前身)的四名对手,当选为总统。四年后竞选连任未成。后来又两度参加竞选,皆遭到失败,从此退出政坛,影息故乡。1862年7月24日,他于肯德胡克附近自己的庄园中去世。1962年历史学家投票排名:马丁·范布伦在31位总统中排名第17位;在12位“普通总统”中排名第6。他排在门罗之上,塔夫脱之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9,威廉·亨利·哈里森 </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第9任总统,任期:1841年(仅一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威廉·亨利·哈里森,全名William Henry Harrison,别名OldTippecanoe,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知名人物。他于1773年2月9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伯克利,父亲是本杰明·哈里森,母亲是伊丽莎白·巴西特·哈里森。哈里森的家族生活丰富多彩,他的妻子是安娜·哈里森,他们育有十一位子女,包括伊丽莎白、约翰·克利夫·西姆斯、露西孤牌、威廉·亨利、约翰·斯克特、本杰明、玛莉·西姆斯、卡特·巴西特、安娜·塔特希尔和詹姆士·芬德利,其中一些子女不幸早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里森的宗教信仰是长老会教派,他在学术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就读于汉普登悉尼学院。他的职业生涯以士兵起步,后来加入了辉格党。哈里森的政治生涯十分显著,他曾担任西北领土的部长,1798年至1801年间是国会代表,1801年至1813年是印第安纳州州长,1816年至1819年是俄亥俄州的国会议员,1825年至1828年则被派往哥伦比亚担任部长,1828年至1829年期间继续履行这一职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里森最引人注目的时刻无疑是他短暂的总统任期,他在1841年3月4日就任总统,然而不幸的是,仅仅一个月后,于1841年4月4日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充满挑战的总统生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0.约翰·泰勒 </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John Tyler,1790年3月29日-1862年1月18日),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1841年4月6日—1845年3月4日任美国第10任总统,第一个因在任总统逝世而以副总统继任为总统的人。在他的坚持下,副总统得在继任总统之后取得和总统一样的地位。约翰·泰勒1841年就任副总统,一个月后继任总统,迅速巩固了手中的权力。在任期间,改组美国海军;建立美国气象局;结束了佛罗里达州的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1861年初,主持华盛顿和平会议以调解南北方分歧。南北战争爆发后,加入美利坚联盟国的议会,1862年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1.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美国第11任总统,任期:1845年-1849年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James Knox Polk/James K. Polk[20],1795年11月2日-1849年6月15日),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1845年3月4日-1849年3月4日任第11任美国总统[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波尔克早年攻读法律,在田纳西州曾任参议院首席书记官、众议员。1825年当选联邦众议员,为民主党的安德鲁·杰克逊到处奔走游说,帮助其竞选总统。后两度当选众议院议长,并担任田纳西州州长。1844年被推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大选陷入僵局时异军突起,以“重新合并得克萨斯和重新占领俄勒冈”作为竞选纲领,成功当选总统[19]。在4年任期内,他完成了对选民的四大承诺:降低关税;恢复独立国库制;解决俄勒冈边界问题;取得加利福尼亚地区。把美国领土向北扩张到北纬49°线,向西扩张到太平洋,向南几乎兼并了墨西哥一半领土,为当代美国取得了四分之一的领土。他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而且没有休闲活动,以至于未老先衰。1849年,波尔克在卸任三个月后病逝,年仅53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波尔克是安德鲁·杰克逊的政治信徒,有“小山胡桃木”之称[8]。他是当时美国扩张主义的象征,被历史学家评为美国最勤奋、最有效率的总统,也是美国内战前最后一位强势的总统[20]。在1962年历史学家的投票排名中,波尔克名列31位总统中第8名,也是6位“接近伟大”总统中的第3名[3]。其作品被后人整理为《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日记》《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通信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2.扎卡里·泰勒 </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第12任总统,任期:1849年-1850年7月9日扎卡里·泰勒(英语:Zachary Taylor,1784年11月24日-1850年7月9日),美国军事家、政治人物,第十二任美国总统(1849年3月5日-1850年7月9日)。[6][14]泰勒在1808年应征入伍,获中尉军衔,1810年晋升上尉。1811年被调到印第安纳领地,驻防诺克斯堡。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多次率军与英国的印第安人盟友作战,获陆军少校军衔。1832年4月晋升为上校。在1832年的黑鹰战争和1835年至1842年的塞米诺尔战争中屠杀印第安人,晋升准将军衔。在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战争期间,带兵长驱直入,攻入墨西哥,晋升少将。战后被视为与华盛顿、杰克逊齐名的民族英雄,被称为“机灵的大老粗”“最大的英雄”。1848年,在辉格党全国大会上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与米勒德·菲尔莫尔搭档,最后在美国扩张主义的浪潮中凭借军功赢得大选。1849年3月入主白宫,成为首任毫无政治与外交经验的总统。由于派系斗争错综复杂,使他政务缠身,精疲力竭。1850年,泰勒在出席乔治·华盛顿纪念碑典礼仪式时中暑致疾,数日后逝世,执政仅16个月,享年65岁。由此成为继威廉·亨利·哈里森之后,第二位死于任内的美国总统。在短暂的总统任内,泰勒反对分裂联邦,也反对在从墨西哥夺取的领土上确立奴隶制。1850年与英国签署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取得一定成就[6]。在1962年历史学家的投票排名中,泰勒名列31位总统中第24位,是6位“低水平”的总统中的第1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3.米勒德·菲尔莫尔 </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第13任总统,任期:1850年-1853年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1800年1月7日-1874年3月8日),生于美国纽约州,1850年—1853年任美国第13任总统。任内最著名的事迹是派遣美国东印度舰队前往日本,并由舰队司令马修·培理向幕府送出其亲笔国书,促成日本之开国。他对奴隶制一直采取妥协态度,但也为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他卸任之后,曾再度竞选美国总统,但不幸落败。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之一,对他的评价也曾两级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4.富兰克林·皮尔斯</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 美国第14任总统,任期:1853年-1857年富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1804年11月23日—1869年10月8日),美国民主党政治家、军人,曾任美国总统、新罕布什尔州联邦众议员和联邦参议员。这位能力一般、恶习很多的政治神童,在军内供职时间不长即晋升为将军。他无大的战绩,但却有似乎有神庇护。他不仅年轻时有机会青云直上,而且在总统选举中爆了冷门,被人们称为继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之后的又一黑马,创造了自詹姆斯·门罗以来从未有的绝对优势。由于他对南方的同情不能见容于北部各州,促成了国家的分裂,故任满后便隐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5.詹姆斯·布坎南 </u></b><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第15任总统,任期:1857年-1861年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1791年4月23日—1868年6月1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美国政治家、外交家,1857年—1861年任美国第15任总统。1812年参加第二次独立战争,后出任美国国务卿。1856年当选美国第15任总统,布坎南出任总统时,正值美国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关头。当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的斗争愈演愈烈。他尽管为避免南北分裂作过不少努力,但还是无力扭转局势,后来内战终于爆发。而他的继任者正是带领北方赢得战争,废除奴隶制的林肯总统;另外,布坎南在任内与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卸任后的布坎南开始隐居生活,1868年6月1日因呼吸衰竭去世,享年77岁。布坎南是美国唯一一位没有妻子的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6.亚伯拉罕·林肯</u></b><span style="font-size:22px;">(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林肯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1834年8月,林肯作为辉格党人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1856年,林肯退出辉格党,参加新成立的共和党。1860年11月6日,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签署了《宅地法》、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北方获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864年11月8日,林肯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约翰·布斯暗杀,次日上午与世长辞,年仅56岁。在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2006年,亚伯拉罕·林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最伟大总统”排名,亚伯拉罕·林肯列为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7·安德鲁·约翰逊</u></b><span style="font-size:22px;">(Andrew Johnson,1808年12月29日一1875年7月31日),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1865年至1869年任第17任总统。[4]幼时家境贫寒,当过徒工,后来做过裁缝。1857年当选为国会参议员。在1864年总统大选时,他是在南北战争时期参议院里南方受到北方欢迎和林肯总统信任的唯一的人,并被林肯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8.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年4月27日-1885年7月23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美利坚合众国军事家,第18任美国总统(1869年3月4日-1877年3月4日)。格兰特毕业于西点军校,早年曾参加美墨战争。后退出现役,一度在皮革制品店做工谋生。南北战争爆发后回到军中,逐渐得到林肯总统的赏识,在战争后期一跃晋升为陆军中将、联邦军总司令,屡建奇功。1865年攻至里士满,迫使联盟军投降,结束战争。有“无条件投降者”及“阿波马托克斯的英雄”之称[21]。1866年晋升为美国第一位陆军上将。1867年至1868年任代理陆军部长。1869年后,经共和党推举,连续当选为第21、22届美国总统,是重建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任内因对南方奴隶主妥协让步以及对贪污腐化的属员采取姑息态度,引起选民普遍不满。1877年卸任后曾周游世界,并企图在政治上东山再起,但未能如愿。晚年穷困潦倒,身患癌症,最终于1885年在纽约抑郁病逝,享年63岁。葬于纽约哈得逊河畔。著有《格兰特将军回忆录》。格兰特能征惯战,具有政治胆识,认识到废除奴隶制和武装黑人的重要性;善于把握战争全局,作战指挥坚决果断,为合众国取得内战的胜利做出贡献。在总统任内虽颇受诟病,但他执行“中立”的外交政策,集中精力处理国内事务,也为美国的工业革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19.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u></b><span style="font-size:22px;">(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1822年10月4日-1893年1月17日)是第19任美国总统(1877年-1881年),美国共和党籍。他是第一位美国历史上未能赢得普选,但赢得选举人票而当选的美国总统。(另外两位为第23任美国总统本杰明·哈里森(1888年)和第43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2000年),两者同属共和党)他出生于俄亥俄州,曾做过律师。任总统前,他曾任自俄亥俄州第二选区选出的美国众议员(1865年-1867年)和俄亥俄州州长(1868年-1872年,1876年-1877年)。1880年,他不寻求连任。1893年卒于俄亥俄州,终年71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0·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u></b><span style="font-size:22px;">(James Abram Garfield,1831年11月19日—1881年9月19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880年—1881年任第20任总统。南北战争期间加入北方军队,与南方奴隶制军队作战,拥有少将军衔。1880年,加菲尔德当选为第20任总统。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遭到刺杀。9月19日,加菲尔德因伤重去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1切斯特·艾伦·阿瑟</u></b><span style="font-size:22px;">(Chester Alan Arthur/Chester A. Arthur,1829年10月5日-1886年11月18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美国政治家、律师,第21任美国总统(1881年9月19日-1885年3月4日)。阿瑟早年曾任教师、校长、律师等职务,南北战争前进入政坛,历任纽约州总工程师、军需局局长等职。后因协助共和党人尤里西斯·格兰特当选总统,被任命为纽约港海关监督。拉瑟福德·海斯当选后,阿瑟被免职,重回律师行业。1880年在共和党派系斗争中,他成为总统候选人詹姆斯·加菲尔德的搭档,并成功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881年7月加菲尔德遇刺,并于9月19日去世,阿瑟随即接任成为美国总统。1885年,在谋求连任失败后,阿瑟重操律师业务,翌年因肾炎病逝,享年57岁。阿瑟任总统期间,亲自过问并公正处置了“星形邮线丑闻”;反对政党分肥制,其于1883年签署的《彭德尔顿法》被视为他在总统任内最重要的行动。在否决未果的情况下,他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此外,他注重加强海军建设,使美国海军有了较大的发展,享有“新海军之父”称号。在1962年历史学家的投票排名中,阿瑟名列31位总统中第21名,也是12位“普通”总统中的第10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2·斯蒂芬·格罗弗·克利夫兰</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Stephen Grover Cleveland,1837年3月18日-1908年6月24日),一般被简称为格罗弗·克利夫兰,美利坚合众国政治家、律师[19],第22和24任美国总统(1885年3月4日-1889年3月4日,1893年3月4日-1897年3月4日),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度当选且任期不连续的总统,也是美国内战后第一个当选总统的民主党人。克利夫兰出身贫寒,通过刻苦自学成为律师。后进入政坛,出任布法罗市市长、纽约州州长,因敢于改革弊政而取得较高声望。1884年,他代表民主党竞选总统并一举获得成功。在第一届任期内,他受到普遍赞扬,但未能成功连任。经四年“休整”后,他东山再起,于1892年再度当选总统。克利夫兰在清理政府机关积弊上做了许多工作,但未能遏制垄断资本,也没能解决农业、劳工问题。1897年卸任后,克利夫兰隐居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最终于1908年去世,终年71岁。在克利夫兰任期内,自由女神像在纽约市竖立,任期内面临着机构改革、关税纷争、工人罢工等难题。他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免去了近10万共和党人的官职,并换上了民主党人;他勒令铁路公司退出了近8千英亩非法占用的土地;他力图维持和制定有利于民主党利益的低关税政策。同时也是第一位与当时中国的重要官员(李鸿章)会晤的美国总统。后世称他是“镀金时代”最好的无名总统。在1962年历史学家的投票排名中,克利夫兰名列31位总统中第11名,也是6位“接近伟大”总统中的第6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3·本杰明·哈里森</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Benjamin Harrison,1833年8月20日-1901年3月13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美国政治家、军人,第23任美国总统(1889年3月4日-1893年3月3日)。为与其祖父威廉·亨利·哈里森区别,也被简称为“小哈里森”。哈里森出身政治世家哈里森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毕业于迈阿密大学,毕业后操律师业,并参加共和党的活动。南北战争期间参加联邦军,获将军衔。历任印第安纳州赔偿法院仲裁员、州共和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州最高法院书记员。南北战争期间参加联邦军,隶属于第70志愿军,获陆军准将军衔。1881年成为参议员。1888年被共和党提名总统候选人并在竞选中获胜。任期期满之后,哈里森谋求连任失败,返回印第安那州重操律师业并开始写作。1898年至1899年,帮助委内瑞拉解决了与英国关于英属圭亚那的边界纷争,1901年逝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里森就职总统时,美国工业化臻于完成,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哈里森顺应潮流,制定了旨在稳定局势、防止社会动荡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对外,哈里森积极扩大美国影响,组织召开了第一届泛美会议,成立泛美联盟。哈里森政府还与许多国家签订了贸易互惠协定。在1962年历史学家的投票排名中,哈里森名列31位总统中第20名,也是12位“普通”总统中的第9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4·格罗弗·克利夫兰</u></b><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次任职)、1789年,华盛顿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总统制度正式运行。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个制度一直运行良好。有很多人担任过这些岗位。除了小罗斯福之外,其他人绝大多数都是担任一届或者两届美国总统。当然,即使担任两届的人,也有一个比较特殊。这个人就是格罗弗·克利夫兰,他做了两届美国总统,不过并不是连任的,而是隔了一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克利夫兰出身贫寒,通过刻苦自学成为律师。后进入政坛,出任布法罗市市长、纽约州州长,因敢于改革弊政而取得较高声望。1884年,他代表民主党竞选总统并一举获得成功。在第一届任期内,他受到普遍赞扬,但未能成功连任。经四年“休整”后,他东山再起,于1892年再度当选总统。克利夫兰在清理政府机关积弊上做了许多工作,但未能遏制垄断资本,也没能解决农业、劳工问题。1897年卸任后,克利夫兰隐居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最终于1908年去世,终年71岁。在克利夫兰任期内,自由女神像在纽约市竖立,任期内面临着机构改革、关税纷争、工人罢工等难题。他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免去了近10万共和党人的官职,并换上了民主党人;他勒令铁路公司退出了近8千英亩非法占用的土地;他力图维持和制定有利于民主党利益的低关税政策。同时也是第一位与当时中国的重要官员(李鸿章)会晤的美国总统。后世称他是“镀金时代”最好的无名总统。在1962年历史学家的投票排名中,克利夫兰名列31位总统中第11名,也是6位“接近伟大”总统中的第6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5·威廉·麦金莱</u></b><span style="font-size:22px;">(William Mckinley,1843年1月29日—1901年9月14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897年至1901年担任美国第25任总统。他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罪魁祸首之一,不仅怂恿列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还派兵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除了中国外,他在任时,美国还侵占了菲律宾,吞并了夏威夷共和国,把霸权主义发挥到极致。他就是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1843年1月,威廉麦金莱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和当地的众多家庭一样,麦金莱一家也是废奴主义的支持者,因此,麦进莱从小就受到了废奴主义的熏陶。九岁的时候,他们一家搬到了波兰德。在这里,麦金莱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进入了一家叫联合学校的私立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威廉·麦金莱18岁从军。南北战争结束后,22岁的他以少校军衔退伍,先后当过律师、县检察官、众议员和州长,当选为总统后对外发动美西战争。1901年9月6日,在布法罗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于9月14日去世,享年58岁。麦金莱是美国立国后被刺身亡的第三位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6·西奥多·罗斯福</u></b><span style="font-size:22px;">(Theodore 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又译狄奥多·罗斯福,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生于美国纽约州,荷兰裔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第26任美国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参与美西战争,并在古巴的圣地亚哥战役中战功卓越,获得圣胡安山英雄的称号。1900年当选副总统,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他继任成为美国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主义政策,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7,威廉·霍华德·塔夫脱</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William Howard Taft,1857年9月15日-1930年3月8日),美利坚合众国政治家、法学家,第27任美国总统(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4日),第10任美国首席大法官(1921年7月11日-1930年2月3日)。司法部长阿方索·塔夫脱之子。1878年塔夫脱毕业于耶鲁大学,而后到辛辛那提法学院学习,并取得律师资格。历任汉密尔顿县助理巡回律师、辛辛那提市最高法院法官、司法部副部长、第六巡回上诉法庭庭长等职。1901年成为第一任菲律宾总督。他积极镇压菲律宾的反抗力量,建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1904年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任命为陆军部部长,翌年以总统私人代表身份与日本首相桂太郎签订《塔夫脱-桂太郎备忘录》,深得罗斯福赏识。1908年代表共和党参加总统大选并获胜,1909年当选美国第27任总统,1913年卸任。历任耶鲁大学法学教授、美国法律协会主席等职。1921年被任命为美国首席大法官。1930年因病辞职,同年在华盛顿逝世,享年72岁。任总统期间,塔夫脱在对内政策上屡遭挫折,遭到党内众多反对。对外方面,他继承并发展了罗斯福的“大棒政策”,于1912年出台“金元外交”政策。[㇏塔夫脱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既当过总统又当过美国首席大法官的政治家[3],被称为“杰出的法学家、卓有成效的行政官员”和“糟糕的政治家”。在1962年历史学家的投票排名中,塔夫脱名列31位总统中第16名,也是12位“普通”总统中的第5名。著有《反托拉斯和最高法院》《美国与和平》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8·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在佐治亚和南卡长大,苏格兰裔美国博士、文学家、政治家、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少年时代就醉心于政治,四度出任英国首相的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是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威尔逊16岁进入戴维森学院,29岁获博士学位,30岁开始在大学任教。1902年发表的《美国人民史》被认为是其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同年威尔逊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1909年当选为新泽西州长。1912年总统大选中,由于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的竞争分散了美国共和党选票,以美国民主党人身份当选总统。1883年,伍德罗·威尔逊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院,并在3年后获得历史与政治科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议会制政府:对美国政治的研究》(Congressional Government:A Study in American Politics)。毕业后,先后在Bryn Mawr学院(1885-1888)和维思大学(1888-1890)任学术职。威尔逊是唯一一名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学博士衔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总统以前曾在新泽西州担任公职的美国总统[1]。1919年,威尔逊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1962年历史学家对31位总统的投票排名,威尔逊高居前4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29·沃伦·加梅利尔·哈丁</u></b><span style="font-size:22px;">(Warren Gamaliel Harding,1865年11月2日—1923年8月2日)是第29任美国总统(任期1921年3月4日—1923年8月2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在任期内去世。1865年,父亲乔治·哈丁在南北战争时应征入伍,后教过书,从过医。母亲菲比是个医生。哈丁在农村长大,先当一个小报记者。他与弗洛伦斯·克林·德沃尔夫于1891年结婚,婚后,弗洛伦斯经营报纸来支持哈丁投身政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0·约翰·卡尔文·柯立芝</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John Calvin Coolidge,Jr.,1872年7月4日-1933年1月5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普利茅斯,美国第30任总统(1923年8月一1929年3月),共和党籍政治家。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毕业于阿默斯特学院,并在马萨诸塞州的北安普顿进入政界,曾任北安普顿的律师、市首席司法官、市长、州参议员、副州长。1918年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州长。1920年大选时作为沃伦·加梅利尔·哈丁的竞选伙伴成功当选第29任美国副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1·赫伯特·克拉克·胡佛</u></b><span style="font-size:22px;">(Herbert Clark 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曾给自己取中文名“胡华”,后大多将其姓译作胡佛,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自幼丧失双亲,后辗转到舅舅家生活;在1895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后,开始从商,于1899年—1902年在中国经商,积累了大量财富;一战期间因资助了大量在欧洲的美国难民而广受赞誉,为参政奠定基础;1917年—1919年在威尔逊总统的任命下任美国粮食署署长;1921年—1928年分别在哈丁和柯立芝政府中担任美国商务部长;1929年4月—1933年3月任美国总统;二战后在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中担任胡佛委员会主席;1964年10月20日在纽约去世,终年90岁。胡佛在担任粮食署长和商务部长期间因参与战后救助与经济建设而受到赞誉,但在其总统任期内由于处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不力而饱受诟病,导致其下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2·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u></b><span style="font-size:22px;">(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简称为FDR,华人称为“小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1933-1945),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的总统。1911年,罗斯福进入纽约州参议院,直至1913年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助理海军部长,1920年辞职。1929-1932年,任纽约州州长一职,并于1932年大选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业救济与复苏经济,并成立众多机构来改革经济和银行体系,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美国。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力主对日本宣战,并引进了价格管制和配给。罗斯福以租借法案使美国转变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使美国成为同盟国主要的军火供应商和融资者,也使得美国国内产业大幅扩张,实现充分就业。二战后期同盟国逐渐扭转形势后,罗斯福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在佐治亚州的温泉因突发脑溢血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罗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阵营的领导人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他所发起的一些计划现在仍继续在美国的商贸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任内设立的一些制度保留。他曾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2006年,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3·哈里·S·杜鲁门</u></b><span style="font-size:22px;">(Harry S. Truman,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其姓氏早年在中国被译作“褚盟”[㇏,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民主党政治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杜鲁门在法国带领一支炮兵部队[2]。1922年,当选为密苏里州杰克逊县法院的法官[3]。1935至1944年任联邦参议员[3]。1945年1月20日至4月12日,杜鲁门担任第34任副总统[30]。1945年4月至1953年担任第33任美国总统[4]。1953年卸任回乡[30]。1972年12月26日,杜鲁门在堪萨斯城病故,享年88岁。杜鲁门执政期间,主要整顿了美国政府机构;完善总统任期与继任制;提出有关就业、住房、民权等方面的立法;提出“杜鲁门主义”;向国会提出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并被批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4·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政治家、军事家,第34任美国总统(1953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921年创建科尔特坦克训练中心,并任主任。后入指挥与参谋学院、陆军战争学院深造,又任陆军参谋长副官。历任营长以及师、军、集团军级参谋长。因受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赏识,于1941年晋升准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成为国防部作战处长,支持“先欧后亚”战略。1942年后历任国防部作战处长、驻欧美军司令、同盟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受命指挥北非登陆战、突尼斯战役、西西里战役、意大利战役及诺曼底战役。1944年晋升陆军五星上将。战后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美国陆军参谋长,退役后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52年作为共和党人当选美国总统,1957年连任。他在国内政策上推行“现代共和党主义”,走温和中间路线;对外大力发展核武器和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1953年接受《朝鲜停战协定》。后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1959年邀请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美,缓和美苏对抗。1961年离任。1969年病逝[13],享年78岁[36]。著有回忆录《远征欧陆》等。艾森豪威尔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精于计划,善于协调,指挥果断,处事有方,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他是继格兰特之后第二位职业军人出身的美国总统,为战后的美国社会带来了八年的安定和繁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5·第三十六届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u></b><span style="font-size:22px;">(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全名约翰·菲茨杰尔德·肯尼迪,也译作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也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杰克·肯尼迪/Jack Kennedy、JFK),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爱尔兰裔美国政治家、军人,第35任美国总统。1940年,肯尼迪从哈佛大学毕业。1940年加入美国陆军。1948年至1950年担任众议员。1957年获得普利策奖。1960年当选为第35任美国总统。1961年1月20日到1963年11月22日在总统任期内,肯尼迪奉行“新边疆”政策,扩大社会福利,发展教育事业;创建了和平队;在经济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11月25日遗体被安葬在华盛顿国家公墓。逝世后有很多纪念活动和建筑,包括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6·第三十六届美国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u></b><span style="font-size:22px;">(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政治家、第36任总统。约翰逊1930年毕业于得克萨斯州西南师范学院;1935年在乔治城大学法学院学习了一年;1935年至1937年任全国青年总署得克萨斯州公署署长;1937年国会补缺选举中当选为众议员,并任众议院海军委员会委员;1941年至1942年在海军服役;1953年起任参议院民主党多数派领袖;1963年11月继任美国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7·</u></b><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三十九届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u></b><span style="font-size:22px;">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律师,共和党政治家,美国第34任副总统及第37任总统。1933年,尼克松从惠提尔学院毕业。1937年,从杜克大学法学院毕业,然后回到加利福尼亚州从事法律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加入美国海军服役。1946年3月,退役;11月,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国会众议员。1950年,当选加利福尼亚州联邦参议员。1952年,参加副总统竞选成功,并于1956年成功连任。1960年,竞选总统失败。1968年,再度参选总统并胜出。1972年谋求连任成功。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辞职,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主动辞职的总统。1994年,因中风去世,终年81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8·第三十八届美国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Gerald Rudolph Ford;1913年7月14日—2006年12月26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美国政治家,美国第40任副总统和第38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美国海军。1941年福特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1942年4月参加美国海军预备队,获少尉军衔;1963年他被选为众议院少数党领导人,他任众议员直到1973年;1974年8月9日理查德·尼克松辞职后福特继任美国总统。当地时间2006年12月26日,美国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病逝,享年93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39·第三十九届美国总统吉米·卡特</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Jimmy Carter),原名詹姆斯·厄尔·卡特(James Earl Carter),1924年10月1日生于佐治亚州普兰斯的农场主家庭,美国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第39任美国总统(1977年1月20日-1981年1月20日)。卡特于1946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后在海军服役并参与制造核潜艇。1953年回乡经营农场。1963年当选佐治亚州参议员。1970年任佐治亚州州长,以办事富有实效、积极消除种族歧视赢得声誉。1976年赢得美国民主党提名,并在同年11月以微弱优势击败在职总统福特。1977年1月宣誓就任美国总统[35]。任内开始背离“新政”以来历届民主党政府的传统,减少甚至取消联邦对企业的管制,在干预劳资冲突中表现出偏袒资方倾向,这些措施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对外先后提出强调“人权外交”与“卡特主义”,并主导了《巴拿马运河条约》《戴维营协议》的签订,同中国正式建交,和苏联签订双边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后因在伊朗人质危机上的处理不当,加之应对“滞胀”的无力,使其在1980年竞选连任失败。在历史学家排列的美国总统排行榜上,卡特的排名常处于中游。卸任总统后,卡特与妻子罗莎琳成立“卡特中心”,曾前往海地、波斯尼亚等地,为冲突各方斡旋。200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8]。因在维护和平和人道主义方面所作的努力,卡特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前总统之一。自2018年11月老布什过世后,卡特成为在世最年长的美国前总统,并在2019年3月成为最长寿的美国总统。2023年2月18日,卡特开始接受临终关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40·第四十届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文: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通称罗纳德·里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坦皮科城,爱尔兰裔美国政治家、影视演员。1928年,里根考入尤雷卡学院攻读经济和社会学。1932年,里根先后在艾奥瓦州的WOC广播电台、WHO广播电台担任运动播报员。之后里根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1]。1967年至1975年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81年至1989年担任第40任美国总统。2004年6月5日,里根于家中辞世,享年93岁。在里根的总统任期内,主张实行自由企业制度,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同时增加了军事开支,并提出了一些文件和法令来改善美国国内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41·第四十一届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u></b><span style="font-size:22px;">(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24年6月12日—2018年11月30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美国政治家,美国第51届第41任总统,常被称为老布什。老布什的长子乔治·沃克·布什(被称为小布什)为第43任美国总统。老布什194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74年至1975年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1989年至1993年出任美国第41任总统;2018年11月30日晚,老布什与世长辞,享年94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布什执政期间,内政平平,但外交活跃;他提出“超越遏制”战略;1991年美军在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进攻得胜,老布什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42·第四十二届美国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u></b><span style="font-size:22px;">(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通常被称作比尔·克林顿[14](Bill Clinton),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霍普镇,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2任美国总统,毕业于美国乔治敦大学,他的夫人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1976年,克林顿出任阿肯色州司法部长。1978年至1980年,任阿肯色州州长。1982年至1992年又连续5次担任州长。1990年,被选为美国民主党最高委员会主席。1992年,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1996年,成功连任总统。2009年5月6日,获得“杜鲁门公共服务奖”。2013年11月20日,获总统自由勋章[27]。2018年,与詹姆斯·帕特森合著的小说《失踪的总统》正式发售。克林顿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加大税收和扩大联邦政府开支,提出新的科技政策,并对美国教育进行了改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43·第四十六届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u></b><span style="font-size:22px;">(George Walker Bush),1946年7月6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政治家,第43任(第54—55届)美国总统,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获得者,常被称为小布什。1967年乔治·沃克·布什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国民警卫队的空军,并从少尉升至中尉。1975年获得了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后开始从事得克萨斯州的石油产业。1989年至1994年担任得德州游骑兵棒球队总经理。1995年至2000年间担任第46任得克萨斯州州长。2001年至2009年担任第43任(第54—55届)美国总统。2009年总统任期满卸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44·</u>第四十四届美国总统<u>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u></b><b style="font-size:22px;">(Barack Hussein Obama,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美国第44任总统,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1991年以优等生身份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1992年至2004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2007年2月10日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2008年11月4日当选美国总统,2009年10月9日获诺贝尔和平奖,2012年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2017年1月20日卸任。奥巴马执政八年,美国经济从衰退到复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美国家庭年收入在2016年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增幅;进行了医疗改革;外交上,他就任一年内访问中国;成功推动与古巴关系正常化,并与伊朗达成核协议;美国还与近200个国家一道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45,第四十五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u></b><span style="font-size:22px;">Donald Trump),1946年6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德国巴伐利亚自由州[1],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德裔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企业家、房地产商人、电视人,第45任美国总统。1968年,特朗普大学毕业后,进入其父创建的房地产公司任职。1971年,接管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范围逐步延伸至赌场、航运、体育、娱乐等多个行业。2000年起,多次参加美国总统竞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5年6月,以共和党人身份宣布参选美国总统,2016年11月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职。执政期间,他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在减税、强硬贸易政策、加大外交军事布局、放松金融监管方面,通过立法、签署行政令、人事任命等多种方式取得较大进展,并先后宣布退出多个国际组织。2020年12月,连任失败。2021年1月19日,发表告别演说。特朗普在2019年、2021年两次遭到美国国会弹劾,是美国历史上首位两度遭弹劾的总统。2022年11月,正式宣布参加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此次参选,一度引发参选资格争议,后经过多轮裁决,2024年3月4日,美国最高法院保留他初选资格。2024年7月,正式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特朗普曾被列入全球富豪榜前400名。先后著书十余本,首部自传《交易的艺术》曾被评为年度最畅销书籍,2016年,当选《时代》周刊2016年度人物。并多次入选《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1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地时间2024年7月13日,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竞选集会上,发表演讲时,遭遇枪击,导致右耳受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46·第四十六届美国总统小约瑟夫·罗比内特·拜登</u></b><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语:Joseph Robinette Biden Jr.),男,1942年11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通称“乔·拜登”(Joe Biden),美国爱尔兰裔民主党籍政治家,曾任美国副总统(第47任)、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参议员,现任美国第46任总统。拜登毕业于特拉华大学和雪城大学,十当过律师,1970年进入政界,1973年担任特拉华州联邦参议员并六次连任至2009年。期间担任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及高级成员16年、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及高级成员12年。1987年和2007年,拜登两度参与民主党的党内总统初选,但均以失败告终。2008、2012年两度成为奥巴马的竞选搭档。2009—2017年任副总统。2019年4月25日宣布参选总统。2021年1月7日正式确认当选美国总统。1月20日宣誓就任。2024年7月21日,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总统大选。拜登内政和外交经验丰富。在专业外交领域,他是熟谙外交政策的专家,以通晓国外政策以及国际安全事务而知名,关注全球各地人权、种族歧视、减贫、裁军等议题,并在多个关键外交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拜登在竞选时提出的执政政策则总体温和:政治上推动修复、重振国内民主制度,强化民主联盟。经济上,反对贸易战,维护多边贸易协定;大力推行经济复苏计划,在教育就业、住房收入等领域加大投入;加大科研投资,推动高新领域建设。他还提出实行强制口罩令等主张以应对疫情;致力于解决美国“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维护少数族裔权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47,笫四十七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u></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就职日期日渐临近,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美国第47届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身上。人们急切地想知道,他将如何开启自己的第二任期。在美联社看来,与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共进晚餐、访问巴黎并参加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等外交活动,不仅是特朗普政策实践的一部分,也是他重登世界舞台、重建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日美国》等美媒指出,无论是第一个任期内还是竞选连任期间,特朗普一直以“挑衅性、嘲弄性的言论”为自己造势。给政治对手起绰号、谈论对其他政治人物的印象,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大量分享表情包……这些行为不仅为公众提供了话题,也有效地引导了舆论。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外交舞台上,特朗普的“吸睛”之举都预示着他不会改变一贯的行事风格,将继续用“狂言狂语”吸引注意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访问巴黎期间,特朗普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张他在巴黎圣母院仪式上与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并肩而坐的照片,并配上文字:“你的敌人无法抗拒的香水!”这张照片巧妙地成为他旗下公司新推出的特朗普古龙水的广告。虽然吉尔·拜登的表情似乎并不愉快,但这一瞬间被特朗普利用为营销契机。面对外界的质疑,第一夫人办公室拒绝评论此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朗普的惊人之举远不止于此。11月,他曾威胁对所有进入美国的加拿大产品征收25%的关税,迫使特鲁多紧急飞往佛罗里达州与他会面。最终,这位共和党人放弃了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想法。加拿大人把这句话当作笑话,但特朗普继续通过社交媒体渲染这种论调,称特鲁多为“伟大的加拿大州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联社认为,做了几十年的艺人和小报常客之后,特朗普有一种独特的天赋——通过挑衅来吸引关注。最近一次参与政治活动时,他还动员了自己的支持者。“长期以来,他一直喜欢挖苦对手,同时为支持者点赞加油。”特朗普知道如何让粉丝们兴奋。例如,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批评加拿大时发布了一张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照片,画面中他站在一座山上,旁边飘扬着一面加拿大国旗,配文写道:“哦,加拿大!”引发了粉丝们的联想和狂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别慌,别慌。”特鲁多如是安慰自己,同时也解释说,“特朗普一贯喜欢挑衅……经常带来不确定性和一点混乱”。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克·米勒则以一种无奈的语气回应道:“这听起来就像我们生活在《南方公园》的某一集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2月20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举办的保守派政治集会上,摆放着各种特朗普主题商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朗普的“嘲讽技”对内对外一视同仁。竞选期间,他对同属共和党的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多次使用谐音梗,称其为“罗恩·伪君子”,甚至在自创的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戏谑地说:“叫他‘肉丸子’罗恩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面对老对手乔·拜登,特朗普更是毫不留情。从智力到走路姿势,再到高尔夫球技甚至是身材,他总能找到攻击点。当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接替拜登成为民主党候选人后,特朗普多次暗示她“信口开河”,质疑她在大学期间的工作经历,并称她不像所说的那样亲民爱民。10月,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麦当劳,特朗普亲自下厨炸薯条,并即兴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将嘲讽变成了一场奇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尽管如此,特朗普的团队和支持者仍然非常欣赏他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认为“人应该有幽默感”。他的团队告诉美联社:“特朗普总统是传达信息的大师,他总是能与普通人产生共鸣,许多媒体人却过于自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朗普牺牲美国的全球利益保障美国优先,从他获胜的那一刻起,美国就不再是一个全球帝国,开始战略收缩迈向一个普通的主权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的胜利不是美国的胜利,而是美国的失败,是美国丧失全球领导地位最鲜明的转折点。特朗普意气风发昂然登场的同时,曾经世界最高的权威机构开始轰然坍塌,显露出了单极世界秩序的黄昏时刻。在美国历史周期律的尾声中,一个世界警察黯然退场的身影孤兀而又落寞,这同特朗普超豪华登基大典背景上美国降下的半旗一样寓意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浅析特朗普:特朗普正在成为美国的皇帝,他终于来了,无论是舆论抹黑、司法定罪、抄家还是暗杀,都无法阻止这只“黑天鹅”再一次翱翔在美国和世界的上空。特朗普完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政治复出,事实证明他不是一个意外,他同当年的希特勒一样都不是一个意外,都不是自发产生的,都是资本周期性危机催生出来的怪胎,都是资本走入衰退和大萧条最鲜明的人格化象征。特朗普代表着美国内政主导世界的终结,宣告了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主导地位的系统性崩溃。他是第一个承认美国正在衰退的总统,是二战后第一个不再愿意担任全球领导者的美国总统,也是第一个放弃为全球承担责任的美国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朗普是美国愤怒与沮丧的产物,他让美国这个神话失去了信仰和道德的基础,整个世界也会因此失去曾经的惯性力量,陷入一筹莫展的停滞困境。这是一场美国文明危机,也是人类文明的危机,归根结底是美国模式和资本主义模式的危机。特朗普颠覆了世界政治经济版图,激发了新的权力转移和平衡。他让世界成为一个不存在最高权威的混沌体系,彻底走入无政府状态,完全成为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有多大,破坏性就有多大,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就有多大。世界因特朗普而改变,一个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全球体系,一个全新的权力范式和全球秩序,将会通过激进和极端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地缘政治手段重塑当今世界。在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抢夺、暴力、血腥乃至战争都无法避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朗普放弃了意识形态主导的对外政策,他的美国外交完全建立在短期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上面。美国也许会收获短暂繁荣,但是这种“违约红利”的代价是美国站到了整个世界的对立面上,让世界迅速走回二战前极端危险的多极权力格局。当特朗普要求盟友通过关税向美国输送利益并且不再承诺对他们提供保护的时候,美国的朝贡体系就已经轰然坍塌,西方内部矛盾会因为持续通胀和大萧条而无法妥协。这不但会催生美国盟友强烈的战略自主动机,同时也摧毁了美国仅存的权威和摇摇欲坠的道德优势。美国这个西方打劫分赃体系的领头羊开始千方百计地从自己的小兄弟那里获得利益,这就让西方这个强盗共同体快速瓦解。西方最大的产能过剩就是他们手中的钞票,有币无货的西方将会面临着沉重和残酷的经济冲击。他们面临的价值观冲击甚至超过经济冲击,会陷入到在道德上没有出路的境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朗普针对加拿大,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墨西哥湾的主权声索表明美国这个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缔造者正在抛弃曾经的承诺,这将把世界引入全球瓜分地盘的时代。很多人会有学有样,将实用主义作为地缘政治旗帜高高举起,主权意识的加强和主权问题的集中爆发将会让世界局势更加动荡。特朗普带来的是世界权力秩序过渡期的一场综合性全面危机,他带头摧毁目前艰难维系的全球治理体系,国际权力转移正在出现根本性变化。世界将迎来一战二战后的第三次大洗牌,一场人类文明危机已经无法避免。特朗普和当年的希特勒一样,都代表着这种危机正在走入高潮。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将会彻底摧毁全球化的多极贸易版图,逼迫世界走入碎片化的区域经济循环。这会让处于滞胀困境中的全球经济混乱局面急剧升级,贸易壁垒和关税大战将会成为主流,大萧条和恶性通胀都不可避免,史诗级金融危机会造成什么样的破坏现在还难以想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媒体哀叹,“2025年可能是冷战后最危险的一年”。美国的内政困境迫使特朗普只能打更极端,更无法预测的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同美国的关系,地缘政治危机和紧张局势的升级将会笼罩整个世界,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可能集中在这个时候爆发,并由此引发国际格局的进一步碎裂。特朗普使传统国际组织和联合国越来越边缘化,世界范围内的治理真空将会带来更多的矛盾和冲突,中国会在新的全球治理模式中作用越来越明显。没有办法依靠美国的国家会投向中国,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也会由价值观外交转向务实外交,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全世界都必须适应美国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这一现实,美国崩溃和缓慢死亡的态势已经无法逆转。特朗普不会达到他的目,因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内部资本集团的利益在衰退的大周期中越来越南辕北辙。在这个“巨无霸”倾覆引发的滔天巨浪面前,不要对世界经济与和平抱有任何幻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1世纪最大的政治惊喜,就是世界将见证又一个超级大国的分崩离析,这出喜剧的主演正是特朗普。这是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硬汉,他即使能够活着走入白宫,应该也很难活着走出白宫,他非常可能会死于暗杀。这不是推测,在资本衰退的大周期里,这就是无法逃脱的资本诅咒。特朗普调停俄乌冲突最终会成为镜花水月,普京的目光和目标是颠覆美国单极霸权的国际秩序,为俄罗斯的安全打造一个未来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空间。特朗普想让俄罗斯走入韬光养晦,但是普京的价码他却支付不起。在本世纪内,美国很难获得俄罗斯的友谊。特朗普“二进宫”,中国迎来了最严峻的挑战和最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将会进一步升级和合理,将会大大减少对外依附性。同时中国的周边外交将会走入高潮,为中国的全球利益拓展创造前所未有的空间,中国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并且开启一个世界同中国工业化接轨的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目前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已经丧失殆尽,中美都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甚至失去了对话的兴趣。中美关系螺旋式恶化已经无法逆转,双方不但由经济竞争走入了军事竞争,而且都毫不掩饰地围绕对方展开军事布局。双方已经没有了战略缓冲期,很快就能看到双方猛烈的迎头撞击。中美对抗是世纪性和世界性的,特朗普还没有上任,中国就已经放弃幻想,展开了斗争。中国芯片以及重要原材料出口对美国的反制,中国军工领域重大突破的集中展示都是对特朗普的率先出牌。这是中国向特朗普发出的信号,给这位头脑发热的家伙提前划下一道红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朗普是台海和东亚最大的变量,他会发挥台湾最大的极限讹诈作用。特朗普说过台湾是用来“划伤中国”的“笔尖”,他会榨干台湾的最后一个铜板,通过操弄台湾问题迫使中国妥协。台独势力也有孤注一掷,拖美国下水的可能。中国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冲突爆发的准备。但是这恰恰是中国所需要的。因为这种压力让中国更加团结,更加清醒,有利于中国加速解决自身问题。从贸易战以来的发展进程来看,这种压力事实上成了中国崛起过程中难得的“特朗普福利”。美国威胁中国如若不服从美国命令,就要公布“中国垃圾”在美资产并予以没收。这张牌特朗普也一定会打,而且一定会大打。他能用911真相和萝莉岛名单来威胁对手,同样也不会放过这些美国手中的“肉票”和人质。没有特朗普,很多井底之蛙永远不会在温水中清醒过来。特朗普是一个极度试探中国底线的小人,给中国制造了极大的压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解决中国就是解决自身问题,就是解决世界问题。同样,中国国内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问题。只有彻底解决经济结构的依附性,中国才能获得分配蛋糕的权力,才能把蛋糕做大,才能真正把蛋糕吃到中国老百姓的嘴里。2025年是中美竞争的拐点,一场终极对决的惊涛骇浪是躲不过去的。特朗普一直为自己打造“和平总统”的人设,但是2020年底特朗普大选落败前,就曾经密谋过攻击中国。当他无牌可打的时候,他就只能打最极端的牌,用战争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接下来的四年特朗普将会与和平无缘,这四年也将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四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朗普任期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变数,他的不可预测让未来更加扑朔迷离。2025年将会是一个充满意外的年份,也是全球秩序重塑的关键一年。在经济、军事,地缘政治乃至国际规则等方面的博弈会空前加剧。这是一个决战的年份,是一场决定人类文明走向的巅峰较量。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特朗普放弃了美国的世界领导权,这就使2025年堪称全球秩序崩溃元年和世界大分裂元年,也是亚洲时代正式开启元年。世界将会在这一年里走出“东升西降”的过渡期,正式开启世界重心向东亚的转移。这种历史的趋势一旦形成,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它的碾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