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东阁、凤山三塔、龙泉宫

阿龙

<p class="ql-block">  范村东阁 创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清代屡有修葺。二层三重檐楼阁,通高22米,坐东朝西,南北14.1米,东西17.44米,占地面积246平方米。建于5.5米高砖砌台基上,中央辟拱券门洞通行。一层四周围廊,三间见方,四角施通天柱。二层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两层均挑出勾栏平座,外檐斗拱三踩单翘或单昂,顶层斗拱五踩重昂,三重檐歇山顶覆各色琉璃瓦剪边。一层前檐明间设板门,次间槛墙、直棂窗。墙廊存石碑3通。199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1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范村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也是山西晋商时期重要的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  飞檐、雀替、斗拱、板门、彩绘、脊兽等,展示了精美的民间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范村东阁不仅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古镇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凤凰山浮图三塔</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凤凰山一带就是太谷县的风水宝地,主峰凤山为南山标志性山峰,山巅建有三座佛塔,称为“浮图三塔”,其排列方式似大雁飞翔,称“雁行而立”。古《太谷县志》称凤山“孤高挺秀,若舞若翔,为邑之镇山”“每当春雨初霁,青苍幽靓,望若画图”,被命名为“凤山春色”,是太谷著名的古十景之一。凤凰山山势突兀耸立,与平川无明显的丘陵过渡,入咸阳谷口则山环水绕,出则一马平川,风景十分靓丽。</p> <p class="ql-block">  现存东塔高14.5米,属金代建筑风格;西塔高14.7米,属明代建筑风格;中塔,是2007年根据原来的样子复建的,原有的中塔毁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三座塔均为八角五层楼阁式实心砖塔,各层出檐,檐下仿木构砖雕斗拱、椽飞、勾滴瓦垄,斗拱五踩双翘,仰莲刹座,上承宝瓶式塔刹。按照佛塔的修建规制,五层属于罗汉级别。</p> <p class="ql-block">  候城村龙泉宫,位于 山西太谷县凤凰山之腹 ,是一座具有660多年历史的道教活动场所。龙泉宫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即公元1355年,历经风雨,多次颓废,但经过修复,现已初具规模。整个道观殿阁楼台依山层层布置,气势恢宏。观前设有高大的石牌楼,雕刻精美,显得庄严。周边苍松翠柏、古树龙根掩映其间,一派深山古寺的景象5。 龙泉宫的主殿沿中轴纵向分布,逐级递升,共四层,借空中飞廊相连,两侧各十层的卷棚式廊顶构成“八”字形1。四层不同的大殿里供奉着各不相同的神祇1。其中,龙泉洞尤为引人注目,洞中供奉着传说中的水母娘娘,因具有与送子观音一样的法力,深受本地信男善女的崇拜。龙泉洞掩映在苍松古树之间,长年不息的龙泉“汩汩”而出,清澈如玉,饮之沁人心脾1。 此外,龙泉宫的建筑风格独特,主殿面朝西南,木石构架单层,面阔一间,进深三间,第一进摆放供桌、香炉和签筒等,正面外侧檐下悬“慈济”匾额,背面上挂“慈悲济世”匾额,亭内正上方悬挂“龙泉寺”匾额,为穿斗抬梁式单檐歇山亭。第二进为大悲殿,是整座宫院的核心建筑,神龛上方悬挂“光照大千”匾额,门上内侧悬挂“慈航普度”匾额,为穿斗抬梁式构架,硬山顶。第三进为大雄宝殿,穿斗抬梁式构架,硬山顶。二三进间有天井,天井上搭盖棚顶。主殿的左侧外墙上镶着“佛光普照”四个黑底金字。 龙泉宫不仅是山西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也是民众游憩之地,历来为山西太谷县凤凰山十景之一“凤山春色”的主景。观前高大的石牌楼,精工细雕,更显庄严。周边苍松翠柏,古树龙根,掩映其间,一派深山古寺止境。水母洞内,龙泉不断,四季长流清澈如玉,取而饮之沁人心脾。山顶风水塔巍峨入云,雄壮秀美。元朝大诗人元好问曾留诗数首,清朝书大家赵铁山留有“听山水之清音”之笔痕。</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