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立春时节,寻觅江南水乡的诗意与宁静,走进隐藏在西湖一隅的郭庄。郭庄被誉为“西湖古典园林之冠”,是杭州现存唯一完整的私家花园。俗称宋庄,也名“端友别墅”。临流卷阁,依嶂开楼。有联曰:“红杏领春风,愿不速客来醉千日;绿杨足烟水,在小新堤上第三桥。”正门处仍保持汾阳别墅的雕刻文字。那白墙黑瓦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宛如一幅天然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郭庄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杨公堤,紧邻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公园。郭庄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绸商宋端甫所建。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宅院部分“静必居”,是主人居家、会客之场所,室内陈设精致典雅,古色古香。是一座颇具浙江民居特色的四合院,左右厢房和后堂构成一小院,院中清一色的石板铺装,中间是一个用石板栏杆围成的方池,池中涓涓细流不断,形成江南居民特有的恬静气氛。</p> <p class="ql-block">香雪分春厅,是郭庄内一处典雅的建筑。站在厅内,向远处眺望,两宜轩的景致尽收眼底。厅内摆设了许多家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的一张大圆桌。桌子上放着一些物品,可能是文房四宝或其他文化用品。背景墙上有汉字题写的牌匾,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站在香雪分春厅,向远处眺望,两宜轩的景致尽收眼底。这座宅园的设计真是别出心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园林分为静必居和一镜天开两个部分,中间以两宜轩相隔,布局典雅,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这座园林紧邻湖水,构建了精美的台榭和船坞,以水池为中心,曲水与西湖相通,湖石假山错落有致,玲珑剔透。郭庄被园林学界赞誉为“西湖池馆中最富古趣者”,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园内有亭台楼阁、华池曲径、茂林修竹,宛如一幅宁静美好的画卷。虽然园子不大,但处处透着雅致,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中国,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宁静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踏入回廊,映入眼帘的是那座精致的小桥横跨在清澈见底的湖面上,连接着岸边的红色凉亭。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前行,周围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卷之中。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中国,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宁静与雅致。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光影,增添了几分生动气息。</p> <p class="ql-block">园中一个池塘是自然形态,湖石堆砌,池畔曲廊,宛若苏州园林。</p> <p class="ql-block">郭庄雅洁有致,精巧玲珑,镶在西湖山水中。漫步在郭庄的每一个角落,感受着这里的历史韵味与文化气息。每一处景致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座亭台楼阁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在这里找到了一片心灵的休憩之地,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悠然自得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在精致的花园中,两座小亭东西相筑,分别被命名为“浣藻亭”和“凝香亭”。它们隔水相望,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对称画卷。粉红色花朵如云朵般点缀其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p> <p class="ql-block">“乘风邀月”轩,木结构建筑。位于郭庄东南隅,濒西里湖岸处,前有开阔水面,后见庭院深深。夏日移去此轩橱扇门窗、即成无遮拦凉亭,荷香随风而至,消尽暑气。冬天安上门窗, 又成一座暖阁,任窗外雪花纷飞,轩内依旧暖意宜人。中秋时节,皓月当空,凉风轻拂,令人尤生飘飘然欲乘风而去之感,别添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乘风邀月”轩,敞室临湖,正对六桥烟柳,览尽湖光山色。晴日月夜,确有乘风邀月之妙趣。登沿湖“乘风邀月轩”,放眼朦胧中微风吹过,秋荷沙沙唱响;湖中荡舟,人在画中。</p> <p class="ql-block">花园的西北角,一座名为“卷舒自如”的亭子矗立在中央。这座亭子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为花园增添了别样的韵味。站在这座亭子下,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宁静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卷舒自如”廊道,左廊桥连接着香雪分春堂,右廊道则通往浣藻亭。廊道与亭子相互映衬,为花园增添了别样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在庭院的一角,有一座木质结构的凉亭——浣藻亭。旁边是一池绿水环绕着假山石堆叠而成的景观。凉亭旁一棵红梅树花朵含苞欲放,为庭院增添了如画般的景色。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光影,增添了几分生动气息。</p> <p class="ql-block">浣藻亭的飞檐之美,浣藻亭飞檐设计,轻盈而优雅,仿佛鸟儿展翅,给人以动感之美。每当阳光洒落,飞檐的阴影与亭子主体交织,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相邻的一处佳景是二层楼的“景苏阁”,原是绣楼,面临苏堤压堤桥,背后有宁静雅致的花园,此处也是庭园的主体建筑,楼下曾是主人下棋弹琴场所,楼上陈列着文房四宝,是当年主人咏诗作画的地方。站在这座阁楼内,感受着历史韵味与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景苏阁位于庄內东厕,为二层硬山项砖木结构绣楼,面湖三开间。其门窗建筑上刻有梅兰竹菊等图案,上下前檐出挑。下有檐廊,周围开启有各种图案的漏窗粉墙 。隔墙临湖辟平台。墙肉自成小院,门、窗、楼道都采用江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构造。</p> <p class="ql-block">景苏阁匾额由苏步青题写,寓意:可借苏提之景人园。由一楼厅内远眺苏提,视线穿过院內月墙 ,与苏提第三座桥 "压堤桥”正好形成一中轴线 ,使人有一种天地同圆的感觉。登楼凭栏四望,远景山环如屏 ;中景苏堤六桥烟柳灿烂如锦 ;近景西里湖荷花香气爱袭人,令人心旷神怡。一楼门柱上的楹联,由清人杨昌濬撰写,西泠印社社员朱颖人挥毫书就:“门外湖光十里碧,坐中山色四围青。”描绘了景苏阁四周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景苏阁东侧的粉墙上开设了一个月洞门,与苏堤的压堤桥和景苏阁一楼门厅的大门形成了一条完美的中轴线。坐在景苏阁的一楼远眺西湖,仿佛与天地同圆,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壮阔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矮墙月门前分别题曰:“枕湖”“摩月”。“摩月”二字,寓意着与月亮摩肩接踵的壮阔视野。<span style="font-size:18px;">背面横额则书写着“枕湖”,给人一种静卧湖畔的恬静感受。站在院内仰望西湖,月洞门和墙上的景框巧妙地勾勒出一幅幅西湖的美丽景致。</span>葛岭等倩影,如摄入画中一般,倍添人们游园的兴致。跨出月门,是一船坞,引人下船,去畅游西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穿过圆形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一片开阔而宁静的水面景观。湖面上漂浮着几艘小船,远处岸边种植了一些棕色植物和树木,背景中可见一排山丘连绵起伏。天空虽然阴沉但又充满了潜在的变化可能,整个场景和谐统一,给人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临水平台巧妙地架设在西湖之上,平台上精心布置的桌椅邀请游客在此小憩(喝茶或品味杭州特色的桂花藕粉),尽享西湖的美丽景色。从庭院内往外眺望,苏堤上的垂柳以及湖面波光粼粼的美景尽收眼底,为游客带来无尽的视觉享受。</p> <p class="ql-block">赏心悦目亭,又名伫云亭,耸立于郭庄东侧俯临西里湖的大湖石假山之巅。假山系清代所砌遗构。下部架空,引西湖活水入庄与一镜天开池水相通。亭为四角攒尖方享,居高临下,八面来风。登亭伫望,苏提春晓,四季如画,潋滟湖光,庄园景致,多方胜概,无不赏心悦目。中秋月夜,若能在亭中吟饮赏月,那真可谓神仙之乐。</p> <p class="ql-block">假山上的“赏心悦目”亭,居高临下,四周湖山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远处青山山色翠微,岸边红梅含苞待放;湖波融汇,塔影遥寻。此时龙井飘香人微醉,好个“世外桃源”幽静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石板路蜿蜒穿过一个园林般的景色中心,“一镜天开”池呈现在眼前。池塘是用石板砌成的方池</span>,又称“苏池”。池形宛如明镜,象征着“一镜天开”的美学理念。该池池底平坦宽敞,水深维持在1米左右,确保池水的清澈与宁静。池四周精心布置了堂榭与游廊,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憩环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在“一镜天开”池的西北角,一座名为“如沐春风”的亭子静静伫立。这个亭名源于宋代朱熹的《伊洛渊源录》卷四,其中记载了朱光庭听程颢讲学时的深切感受。他形容自己仿佛在春风中沉浸了一个月,感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滋养,更是心灵的洗礼。因此,“如沫春风”这个成语便流传下来,用以比喻在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的影响下,所获得的教益和感化如同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从亭中远眺,一镜天开池的景致尽收眼底,仿佛真的置身于一个春风沉醉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位于一镜天开池的西岸的翠迷廊,巧妙地连接了如沐春风亭和梓翁亭,形成了一条长达数十米的曲折回廊。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两宜轩位于郭庄的浣池和“一镜天开”两个池塘中间,整个呈一长条形,正中是八角亭子间。两边都有长方形窄门进出。一边出去正好是赏心悦目亭,能看到园内之水流向西湖,另一边是梓翁亭,连着环绕方池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两宜轩的名字取自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p> <p class="ql-block">梓翁亭,位于两宜轩的西侧,它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而建立的。这座亭子不仅是对陈先生的一种缅怀,更是对其在建筑领域卓越成就的一种致敬。亭内的“迎风映月”匾额由陈先生的挚友叶圣陶先生题写,而亭柱上的楹联则出自陈从周先生之手:钱树银花城不夜,幽兰玉貌君衍芬。这副楹联不仅表达了对陈从周先生在古典园林艺术领域的深切缅怀,也展现了他对古典园林美学的独到见解与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郭庄每一处景致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座亭台楼阁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悠然自得的心情,找到了一片心灵的休憩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