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坐落于曼哈顿中央公园旁边,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br>馆内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等各地艺术珍品330余万件。</h3> <h3>博物馆大厅的两幅书法作品非常醒目。</h3> <h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h3> <h3>这一幅始终没有认出来写的是什么。</h3> <h3>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丹铎神庙,这座建于约公元前15年的神庙,是从埃及整体搬迁而来。上世纪60年代,因建造阿斯旺大坝,神庙将被淹没,为表彰美国考古队在拯救该遗迹时做出的杰出贡献,因此埃及政府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了美国。美国人把这座神庙装在640个集装箱上带回了北美大陆。这也是唯一一座埃及境外的古埃及神庙。</h3> <h3>神庙一侧的狮身人面像</h3> <h3>神庙前的两尊坐像。</h3> <h3>朋内布墓室(Tomb of Perneb):是从埃及原封不动买下来的。</h3> <h3>墓室内的壁画描绘了古埃及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古老神秘的文化。</h3> <h3>巨石之间没有粘合剂,堆叠而成。</h3> <h3>抚摸着大约4000年前的巨石建筑,感受遥远的文明积淀。</h3> <h3>昵称William的蓝色小河马,距今约4000年前的埃及彩陶作品。<br>蓝色的尼罗河水是地处沙漠的古埃及人的生命之源。古埃及人相信,由这种颜色制成的物件拥有孕育生命的能量。<br>河马的身上绘有盛开的荷花、闭合的藕芽,还有展开的荷叶。古埃及人将荷花的盛开闭合周期视为日出与日落的交替,象征着初生、死亡与重生。</h3> <h3>木乃伊棺椁。</h3> <h3>距今约4000年前的莎草纸及其文字,记录了亚麻的生产过程。</h3> <h3>壁画中的战争场景。</h3> <h3>双手托着献祭器皿的蓝色彩陶小型狮身人面像。</h3> <h3>这个雕塑也是双手托着献祭器皿。</h3> <h3>各种出土陶器。</h3> <h3>博物馆中的古代中国艺术作品总是令人流连顾盼。</h3> <h3>元代广胜寺壁画:《药师佛法会图》。<br><br>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胜寺的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倾塌,壁画以1600银洋的价格售出。几经辗转,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br><br>巨幅壁画占据了一整面墙壁,虽然历经沧桑,但光彩依然。刻划人物众多,庄严肃穆,画工精致,色彩艳丽。</h3> <h3>彩绘陶训鹰人俑(北魏/北齐)。姿态活泼,表情生动。</h3> <h3>唐代,三彩陶仕女俑。<br>栩栩如生的雕像展现了唐朝宫廷的闲适时刻。一位年轻女子以轻松的姿势坐着,脚边有一只顽皮的小狗。清澈的釉色和鲜艳的色彩代表当时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h3> <h3>唐代,彩绘陶乐女俑。</h3> <h3>唐代,绞胎釉陶三足杯。</h3> <h3>清代,青白玉十二生肖像。</h3> <h3>隋唐年间的彩绘石雕观音菩萨像。慈眉善目的表情,飘逸的衣服纹饰,精美的莲花宝座,无不令人着迷。</h3> <h3>精美的菩萨头像。</h3> <h3>明代宣德年间的陶瓷。</h3> <h3>康熙年间的陶瓷。</h3> <h3>苏州园林风格的中式庭院。这座以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及其后院为模式的庭院由中美合建,1981年春竣工落成。</h3> <h3> 几个小轩窗运用了框景和漏景手法,每走一步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色,很好的展现了苏州园林一步一景的风格。<br></h3> <h3>有老师带着学生在庭院里上课。</h3> <h3>博物馆中的欧洲油画收藏,画派风格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题材从宗教内容到现实生活,藏品丰富,堪称艺术史的宝库。</h3> <h3>雅克·路易·大卫:《苏格拉底之死》<br>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慷慨赴死的情景。画面镇定自若、一如既往的讨论哲学问题的苏格拉底令人崇敬,周围哀恸不已的朋友们增添了画面的悲剧性。</h3> <h3>约阿希姆·帕蒂尼尔:《圣杰罗姆的忏悔三联画》。描绘了一个连续而独特的宗教故事。</h3> <h3>查理·勒布兰《埃弗哈德·雅巴赫的全家福》<br>作品中人物众多,神态各异,画家本人也巧妙地通过镜子的反射出现在油画里,甚至还包括了他们家的宠物和众多的藏品,画面丝毫不显得杂乱,凸显出画家的艺术功底。</h3> <h3>萨尔沃多:《圣马太与天使》</h3> <h3>照镜子的小女孩</h3> <h3>《布列塔尼兄弟和姐妹》</h3> <h3>匆忙中拍摄的几幅作品。</h3> <h3> 莫奈画作:莫奈的作品阳光明媚,让人心旷神怡。<br></h3> <h3>梵高画作:梵高的作品总是那么引人注目,一眼就能辨认出他的风格。<br></h3> <h3>梵高自画像</h3> <h3>开创了立体主义画派的毕加索画作,以几何色块构图为突出特点,让人在众多的作品中一眼就辨认出来。</h3> <h3>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的作品,他与毕加索共同开创了立体主义画派。</h3> <h3>以浓郁的塔西提风格为特点的高更画作。</h3> <h3>亨利·马蒂斯的《舞》。蓝色背景上粉色的跳舞小人线条流畅,笔触活泼。</h3> <h3>乔治·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br>作品采用了点彩画法,以各种色调精密、细致排列的小圆点,形成了极为鲜艳和饱满的色彩效果。</h3> <h3>痴迷于这两幅画作中对衣服纹理逼真的描绘。</h3> <h3>又见到在博物馆上课的学生们。</h3> <h3>提着美杜莎头的珀尔修斯:这幅雕塑描绘了宙斯之子珀尔修斯砍下美杜莎首级的故事,是欧洲雕塑和装饰艺术区的亮点。</h3> <h3>罗丹的雕塑作品:《亚当》</h3> <h3>罗丹:《思想者》</h3> <h3>罗丹:《上帝之手》</h3> <h3>罗丹:《海边》</h3> <h3>各种精美的雕塑作品。</h3> <h3>博物馆中的藏品,每一件都值得仔细观看,但一天的时间只能走马观花,有机会还要故地重游细细品味。<br>感谢同行的队友,在百忙之中陪我游览,并教我方便的使用博物馆导览图,得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得浏览馆中藏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