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又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等,时间为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正月是农历的首月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宋代以前,元宵节多称元夜、元夕、上元,宋代以后的文献则多称元宵。</p><p class="ql-block">元宵节的起源,虽然众说纷纭,但更倾向于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燃灯祭祀太一神。太一神即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如果从西汉算起,元宵节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逐渐演变成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一元复始、大地春回之日。国人历来重首尚新,以闹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多样,又纷繁复杂,既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民俗活动,又有舞龙灯、踩高跷等社火表演,表达着人们祈祷丰年的意愿。</p><p class="ql-block">元宵节是中国人全社会的狂欢节,男女老少关门闭户齐上阵,齐刷刷来到大街小巷参与游行活动,人员成千上万,摩肩接踵,他们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场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宏大而壮观,充分释放着每个人的激情,可谓无所顾忌,将闹字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表演者,他们既看别人,别人也看他们,每个人都是节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元宵特色食品即汤圆,作为元宵节的主打食品,在我国历来已久。在宋代,民间就流行着一种叫浮元子的食品。这种食品后来叫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取名叫元宝,后来演化叫汤圆 。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有的还包有硬币,意在财源滚滚。汤圆可汤煮、油炸、蒸食,象征着团圆美满之意。</p> <p class="ql-block">灯是元宵节的主打曲,大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因灯与丁谐音,意在人丁兴旺,香火不断,后继有人,多子多福。古人崇尚生育,喜开枝散叶,崇拜灯火,将灯火作为神一般祭拜。民间就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说法,即在除夕之夜必烧旺火,在元宵之夜必点明灯。祭拜灯火意在祈祷儿孙满堂。闹花灯就成了闹元宵的主战场。闹花灯作为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p><p class="ql-block">在湖北宣恩,作为主客共享的浪漫之城,闹花灯也历史悠久,老百姓叫玩龙灯,他们就有“半夜时候玩龙灯,越玩越转去”的说法,比喻做事越做越倒退,或停滞不前。据清同治二年即1863年的《宣恩县志》记载:“元宵前,城乡多以剪纸为灯。拣十岁以下童子,扮演迎之。元宵迎龙灯,各家以爆竹掷迎者,忍痛不顾犹以为乐。盖余习焉。”意思是说,在元宵节里,宣恩人迎灯即便被爆竹炸伤,也引以为豪为乐,甚至还养成了掷爆竹迎灯的习惯。</p><p class="ql-block">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打谜子、猜谜子,也是元宵节特色活动之一。每逢元宵节这晚,民间就会挂起彩灯,燃放焰火,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去猜去乐。因谜语能启迪人的智慧,又迎合节日喜庆,深受群众喜爱。在浪漫宣恩,每年元宵节都有有奖猜谜活动,虽然奖金并不丰厚,但痴谜者享受的是获奖的仪式感。就如那些爱挑食的孩子,家里虽然有很多琳琅满目的糖果,他们看都不看一眼,但在土家幺妹儿出嫁婚俗表演的现场,他们在地上争抢喜糖却抢得不亦乐乎,还吃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形式,也多在元宵节里展演,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列子·说符》云:“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更为称奇的是,在乙巳年的元宵节,湖北宜昌夷陵龙泉镇高跷龙狮队汇聚仙山贡水,他们脚踩高跷,却还舞着金狮,其动作娴熟精湛,仍将“金狮献瑞”舞得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每逢元宵节,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乙巳年元宵节,贵州道真自治县仡佬族董家舞狮队也集聚浪漫宣恩,在十张方桌高的上空表演《目连救母》,让人看得目瞪口呆、惊讶不已。</p><p class="ql-block">既说元宵节,就不得不说一说节字。何谓节?既指植物茎上生叶与分枝的部分,如竹节;又泛指树木的枝干交接处,如树节;还指动物的骨骼衔接处,如骨节。节意为着堵塞不通不畅,过节就意味着穿过越过堵塞之处而变得通畅通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性以双日为吉,以单日为凶。在老家嫁娶迎亲、修屋建房、动工动土、走亲串友等喜事乐事,是很少选在单日进行的,而是选在双日,意在吉利喜庆。</p><p class="ql-block">梳理中国的传统节日不难发现,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却为农历的单日,如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初九为上九日,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三月初三为上巳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七月初七为七夕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月初一为牛王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等。就连新中国成立后,其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妇女节等节日,也是选在古历的单日。这一奇特奇怪的现象,彰显了中国人对节日安排的莫大智慧。</p><p class="ql-block">元宵节也在单日之列。节日既为单日,就得去凶化吉。中国人过节多在夜晚进行,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和端午节,因为夜晚显得安静、宁静、平和和美好。除夕就得守岁,除旧纳新。元宵节就得点灯燃火,祛凶辟邪。中秋节就得赏月吃饼,观嫦娥奔月。端午节就得吃粽思原,祭祀祭拜亲人。中国人向往和平,崇尚和平,爱好和平,就连国旗都是五星红旗,是宁静和平的象征,而不是太阳。只有好战的日本,其国旗才是刺眼的太阳旗。人们向往嫦娥奔月的美好,追逐“月亮走,我也走”的浪漫,迷恋月光清辉下的爱恋,而夸父追日的神话却警醒人们,做事得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自大、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坚持,最终只能功亏一篑。</p> <p class="ql-block">祛凶化吉元宵节,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安静宁静的元宵夜热闹、闹腾、欢腾、狂欢起来,所以人们习惯性称为闹元宵。单从字面理解,闹者,门市也,即门庭若市、万人空巷的意思。如果没有摩肩接踵的人,没有成千上万的人,是难以闹腾狂欢的。在乙巳元宵,为让全城狂欢,浪漫宣恩举办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接连不断。</p><p class="ql-block">宣恩满城烟火,五彩斑斓,犹如灯的海洋,灯的世界,白居易的诗句“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是对宣恩小城万家灯火的真实写照,真可谓“华灯初上,火树银花,街市如昼,流光溢彩,红灯酒绿,光怪陆离,霓虹闪烁,红男绿女。”河面上,不仅有龙游贡水、宣恩贡秀、音乐喷泉、水幕电影,还有打铁花、火裙舞、水上火壶,两岸游人如织,摩肩擦背。</p><p class="ql-block">河面上的烟花让人眼花缭乱。只听啪的一声,第一朵金菊在30米的高空炸裂开来,整条河流都屏住呼吸聆听,千万粒光点拖着铂金尾焰坠向水面,像神祇在高空漫不经心洒落的星砂。紧接着,银蓝、玫红、翡翠色的花火接踵绽放,爆炸声在两岸楼宇间碰撞出金属质感的回响。一支特别明亮的烟火螺旋升空,在顶点突然分裂成数百条发光游鱼,摆动着半透明的尾鳍游向银河。河水将这盛大的光影,时而揉碎,时而拼凑。紫罗兰色的光瀑倾泻时,波纹化作流动绸缎,橙红火球轰然绽开,细碎光斑在浪尖上跳着踢踏舞。孩子们举着荧光棒在堤岸奔跑,那些彩色光弧与天际残存的烟花轨迹交错,恍若地面又升起另一条银河。</p><p class="ql-block">街面上,福年大巡游队伍如千军万马,又似一条巨龙卧于城中,他们舞着龙,玩着狮,挑着灯,敲着锣,打着鼓,击着钹,跳着舞,唱着歌,踩着船,可谓是“风是风云是云风云际会,雷是雷雨是雨雷雨交加”,有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闹字演绎得绝佳上乘,一派振聋发聩的景象,将整个县城只差翻转倒置过来。</p> <p class="ql-block">广场舞台上,舞狮舞龙玩灯队伍摩拳擦掌,一个队伍还未退下,另一个队伍又迫不及待登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即便是外来的舞龙舞狮队伍,初来乍到宣恩,一点也不生疏,一点也不胆怯,一点也不含糊,没有一点异地陌生之感,反倒喧宾夺主成了宣恩的主人,好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尽情演绎着自己的绝技绝艺,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激情热情,让人目不暇接。舞台下,欢笑声,鼓掌声,尖叫声,叫好声,口哨声不绝于耳。放眼望去,满眼是人,黑压压一大片。</p><p class="ql-block">空中,有七巧长空、鲲鹏火舞,演绎着神话传说。七巧即为七仙女,是古代神话七位女神的总称,其传说多记载于《天仙配》和《西游记》中,七仙女恰与宣恩七姊妹山吻合,表演七巧飞天更恰如其分,意蕴深远。七个仙女在高空中飘逸飞舞,挥袖自如,俨然七个仙女下凡来到贡水人间。鲲鹏者,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也,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吐火,一名仙女驾于鲲鹏之背,凌空而舞,追月而去,其浪漫韵味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年已过,元宵已过,但闹年闹元宵的场景和场面,仍让人流连忘返,期待着来年闹年闹元宵的场景场面迅疾到来。<i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25年2月15日写于湖北宣恩贡水河畔)</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