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儒学在中华大地开创并传承了约2500年,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其根源在于五教和祭礼,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设教。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使五经成为国家法典以及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纵观中华大地,自隋朝设立科举以来,凡频繁得到状元、进士、获朝廷拜相入官的地方城镇,郡县都设有孔庙,乡镇则有文昌阁。都以尊孔重教为传统,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的初三,我和摄友唐老师来到了宁波江北区的古县城 -- 慈城。走进古城立即被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吸引,所到之处均呈现厚重的历史积淀感。尤其是来到古城的孔庙,斑驳的砖墙和土红色的木门,还有大量的民间故事壁画,史料之丰富,建筑之精美吸引我们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孔庙地处慈城镇中心,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经历代战乱沧桑,屡有兴废,毁圯、建复和增扩,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占地面积17565平方米(含孔庙公园),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格局按中、东、西三轴线布局,规范工整,气势宏大,现为浙东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孔庙,是千年古县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1,孔庙棂星门</p><p class="ql-block">清晨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和唐老师来到古县城的孔庙。沿老街小巷来到孔庙棂星门,入内见到有棂星门六扉当泮池三桥、华表三对、石狮子一对,大成门配石鼓三对,二旁东西挟门,好有规模的一座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2,孔庙大成殿</p><p class="ql-block">进入孔庙大门来到大成殿前,遥望大成殿高上石阶数级,大成殿的门外悬挂着清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生民未有”匾额,而殿内则装饰着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题词。其中,“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以及“与天地参”的匾额,不仅是对孔子的赞美,也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3,孔庙明伦堂</p><p class="ql-block">参观大成殿后,我们来到了明伦堂。这里是孔庙内读书、讲学、弘道、研究的重要场所。从宋代开始,文庙、书院、太学、学宫中的讲堂便常以“明伦堂”命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见到一对双胞胎兄弟,趴在堂内的凳桌上看地图,好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4,梯云亭和进士第</p><p class="ql-block">“先入明伦堂,再登梯云亭”,梯云亭是孔庙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其寓意是学子们要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才能到达梯云高处,成为“人上人”。</p> <p class="ql-block">孔庙进士第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进士们在孔庙内留下的题名碑。这些进士题名碑记录了进士们的姓名、籍贯和名次,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东轴线建有儒学门楼魁星阁、文昌祠土地祠、宰牲所、崇圣祠、教谕署等:西轴线建有尊经阁、名宦乡贤祠、忠义孝悌祠、训导署、节孝祠及牌坊、广文祠等。</p> <p class="ql-block">5,崇圣祠碑刻</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孔庙的第三进院的崇圣祠,建于明嘉靖九年(1531年),崇圣祠的建筑结构包括崇圣门和享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6,孔庙壁画</p><p class="ql-block">壁画位于慈城孔庙的明伦堂正前面的墙上,这些壁画描绘了孔子传道受业的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壁画主题为仁义礼智信的民俗民风。</p> <p class="ql-block">壁画的另外一个主题是反映宁波地区,戚继光在浙江九战九胜,平定了浙东倭寇的事迹。以及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大部分年代都有儒学支撑,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内在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