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南欧环游掠影--北非迭影:三毛,阿尤恩,西撒哈拉

秋水乐鱼

知道西撒哈拉,知道三毛,也知道三毛与西撒哈拉,但是,只是在当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零星获知,没有阅读过三毛的书,而西撒哈拉,只知是沙漠而已。 此行西撒哈拉,了解了西撒哈拉历史与现状,而三毛,似乎是避不开的话题,也是游览的重点,国人去那里,都是。 <b>西撒哈拉</b><br>位于非洲西北部,撒哈拉沙漠西部,濒临大西洋,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相邻,其主权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br> 曾是西班牙殖民地和海外省。1975年西班牙撤离时,由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瓜分,摩占领北部17万平方千米,毛占领南部9万多平方千米。后毛放弃了对西撒的领土要求,而摩则逐步加强和扩大对西撒的控制。<br> 实际上,早在1973年,争取独立的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宣布成立,1976年西撒人阵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所以,现由摩洛哥与西撒人阵分治,分治地域三比一。 摩洛哥与西撒人阵冲突不断,1979年始,多次非统首脑会议就建议在西撒哈拉全面停火,并组织公民投票,而联合国大会自1975年以来,也多次通过决议,要求全民公投。但自1991年启动的公投迄今未能推进。 本以为撒哈拉是一座诗意的沙漠,文学的沙漠,想不到却有战争与冲突的背景,但行程中没有感受到,是一番平和的景象,只是在街头看到了一辆联合国的车辆,或在巡逻。 联合国派往西撒的军事观察员共3百多人,来自中国的赵京民少将在阿尤恩就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军事部队指挥官,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首位中国的司令。 <b>阿尤恩</b><br>西撒哈拉首府,始建于公元10世纪,19世纪西班牙殖民时期开始繁荣,曾是西班牙海外省的行政、军事中心,也是西撒哈拉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p class="ql-block">又叫阿雍,雍城,位于大西洋沿岸,距加纳利群岛仅为130公里左右。这是三毛在西撒哈拉生活的城市,其后,三毛移居加纳利群岛中的大加那利岛。</p> <b>∇ 哈桑一世机场</b><br>位于阿尤恩城市的西边,以摩洛哥前身,阿拉维王朝的一位贤君穆莱·哈桑一世命名,由摩洛哥国有公司 ONDA 运营。<br> 西撒哈拉,我们仅去到阿尤恩。从突尼斯的突尼斯城出发,飞行约2个小时,落地哈桑一世机场,到达阿尤恩 阿尤恩城市的上空,城市有20多万人口,基本上没有高楼大厦。 城市在吠陀哈姆拉河岸边,地势平坦,有沙丘,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较高,矿产和渔业仍旧是阿尤恩,也是西撒的支柱产业,几乎是所有的经济来源。 <b>∇ 国家旅馆</b><br>离开机场,直奔下榻地,国家旅馆,Hotel Parator。<br> 车到宿地,领队对大家说,给一个惊喜,住国家旅馆,初不知究里,后来才知道,这是三毛的行迹所在,也是她笔下的题材。 三毛在1973年至1976年初,生活在阿尤恩,主要是西班牙管辖时期,那时,国家旅馆就已经存在,三毛将其称为回教皇宫,确实,在一个荒漠中的贫瘠城市,这个所在令人兴奋。。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素人渔夫”一篇里写过,她与荷西到海边捕鱼卖到国家旅馆,当晚见到荷西的上司,又用十二倍的高价请上司在国家旅馆吃鱼,令侍者咋舌。 这就是国家旅馆的餐厅,我们在此用早餐,当时,三毛与荷西也常常在此喝咖啡、打牙祭,已经过去约50年了,不知装修与摆设是原来的吗? 感觉餐厅并不奢华,而我们到达当日在庭院的晚餐,上品得多,侍者早早摆设了台面。 那天,几乎没感觉到其他的客人,平时,大概中国客人也不多,所以,我们到达时,服务员一顿狂拍,然后在欣赏整理照片。 这是旅馆的大堂,虽然现在是摩洛哥的治下,旅馆仍然保持着回教皇宫的风味,一千零一夜式的阿拉伯风貌。<br> 旅馆的各栋建筑有二层,也有一层,由回廊相连,回廊样式各异,但又构成一个整体风格。<br> 这是旅馆的会客室。 我们所住房间的花园式庭院,大气的赭红色墙面,由回廊进入房间,房间内有面向庭院的大门。 大堂墙上的一幅宣传画,1975年11月,大约35万非武装的摩洛哥平民,响应国王哈桑二世的号召,从南部城市塔尔法亚出发,打着代表伊斯兰教的绿色旗帜,越过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之间的分界线,史称绿色进军。<br> 所谓的一次大型群众游行活动,实际上是在政府的组织鼓动下,军队的保护支持下进行的。 而当时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重病在床,无意在此时卷入战争,遂在一周之后匆忙与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签订《马德里协议》,承诺撤军,放弃这块殖民地。 旅馆大堂里室的哈桑二世像,他是摩洛哥王国第二任国王,有为之君,获法学博士学位,通过宪法,开放党禁,实行多党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为摩洛哥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努力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 当然,也是一位铁腕独裁者,下为在群众前高调亮相的哈桑二世。 在其治下,摩洛哥占据了西撒大部,而西撒人阵,只有小部分鸟不拉屎的沙漠荒地,上世纪80年代,摩洛哥花巨资在沙漠中先后修筑了全长2700公里、高约3米的6道沙堤长墙,其间,兼有雷区,以防备西撒人阵。 <div>∇ <b>默罕默德五世大道</b><br></div>国家旅馆侧边与后墙处,默罕默德五世大道,他是哈桑二世的父亲,阿拉维王朝第25任苏丹,带领摩洛哥摆脱法国殖民,建立现代国家,摩洛哥王国的第一代国王,国父。 夕阳下,漂亮的默罕默德五世大道,阿尤恩与摩洛哥所有的城市一样,最繁华的大街以默罕默德五世命名。 旅馆后墙,默罕默德五世大道对面,一座街心花园,后面也是《绿色进军》宣传画。 旁边,是一所学校,一群年轻学生正在集结,可能是组织一次晚会,遂进去看看。 看到我们,很热情,与我们一起拍照,并邀约我们参加活动,我们仅是饭前出来溜溜,谢谢他们,拒绝了。 <b>∇ 三毛与荷西</b><br>三毛比荷西大8岁,初识荷西,三毛正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是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年仅十八岁的高中生,荷西热恋三毛,三毛对这个帅气的小弟弟不以为然,不敢当真。次年,三毛离开了。<br> 前三年在国外,后三年在台湾,身边的男友换来换去,后未婚夫,一位德国教师,意外身亡,1973年,痛苦之余的她,重返西班牙,再见荷西,在荷西的住所,墙上贴满了三毛的照片,这是他从三毛的朋友处得来。 三毛去西撒哈拉沙漠,是受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的吸引,荷西看出三毛去意已决,追随而去,并先在阿尤恩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提前在沙漠等着三毛了。<div>毫无疑问,三毛的爱之火焰,早已点燃了。</div> <b>∇ 法院与邮局</b><br>重逢的7个月后,俩人在阿尤恩的法院登记结婚,下图后面一栋三层建筑,就是法院所在地,已经不是原建筑,但前面有摩洛哥国旗的门面,是邮局,还是原来的。<br> 法院与邮局都是三毛的行迹,特别是邮局,当时没有手机,信息闭塞,这是她寄稿件,与亲友来往通信,与外界联络交流,精神寄托所在。 三毛手绘地图(上南下北),标出了法院、邮局,国家旅馆与荷西的磷矿公司相关地方,以及电影院、酒吧等生活场所。<div>注意右上箭头指向:我的家。</div> 邮局的对面是一座街头公园,名儿童公园。 <b>∇ 三毛故居</b><br>三毛的笔下,是金河大街44号,应是阿尤恩的老城区,三毛从1973年至1976年在此居住了三年。<br> “我的家”,三毛与荷西在屋中,据说,三毛常常捡拾垃圾(旧物)装点温馨的家。 三毛故居是一栋土黄色的两层楼的房子,屋顶是天台,门楣上隐约有44(号)标注,旁边电表箱下,应是水表箱,有好事者写着三毛故居。 车就停在三毛故居对面,金河大道后改为卡泰罗尼亚大街,现名穆罕默德·哈利卢奇大道,初以为是偏僻的街巷,实际上,从地图上看,确可算是大道,可能是老城区的缘故,车流稀少。 44号门关着,旁边46号开着,遂进去看看,以参照了解一下建筑特点与风格,后来才知道,46号是就是房东,当地土族沙哈拉威人,警官罕地家的所在。 一栋楼,三个门户,共一个天台,当时,住的都是三毛在《撒哈拉故事》中所述的芳邻,看去邋遢的沙哈拉威人,友善但又喜贪小便宜,“感谢这些邻居,我沙漠的日子被他们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了。” 下为旁边相交的马路,当时,三毛住所不远处有垃圾场、坟场,应是城市的边缘处。<div>现在环境似乎两样了,虽然清冷,房子也感觉有些年头,但毕竟是50年多了。</div> 谷歌地图,下面星号为三毛故居,可感觉周围环境,而上面星号处,是史前考古协会,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遇到一个有意思的人。 <b>∇ 史前考古协会</b><br>原行程安排,是去阿尤恩博物馆,据说暂时关闭了,所以去一个民间的类似地方,写本篇时才查索到名称,而谷歌地图标注文字的电脑直译是“史前工业保护协会”,自行改为此名。<br> 协会就在这个小院子以及对应的建筑里。 房子在一个小坡边沿,下为侧边及坡下。 建筑前方是一座清真寺,直译阿拉伯文:古老的清真寺。<div>我们是乘车转了一圈到达那里,现在,地图上一看,从三毛故居穿过去就是。</div> 协会也是小型展览室,有两类展品,小院与对面屋内是传统的撒哈拉地区的生活用具和手工艺品,感觉上是销售旧玩,实际上也有那么点意思。 主人或协会负责人在介绍,他在机场有一家旅游品纪念商店,团员说,下飞机后就看到他的身影,后在离开时,在他的机场商店买了冰箱贴。 不过,他对考古和当地文化确实有深深的热爱,可能也难得有人来,所以很来劲,滔滔不绝。 侧边的门里,是史前文物展示,注意,内门上方,《绿色进军》,可见他或协会的倾向。 协会应该是很努力的,可看出,获得许多奖项。 说实话,大多数人,是走马看花,不会,也不想深入,且也过耳就忘,老汉只是对牛弹琴了。 他知道许多华人的三毛情节,三毛是离不开的话题,这是三毛在沙漠中的同款服饰介绍。 三毛在城市边缘沙漠中着这款服饰的经典照片,应该就是后图位置附近,阿尤恩沙丘。 <b>∇ 阿尤恩沙丘</b><br>这是地图上法语的标注名称,我们行程单上说是去沙丘的海洋,不知是真实的名称还是形容。<br> 阿尤恩沙丘在吠陀哈姆拉河河谷中,下图是在史前考古协会那里往北看,看到河谷对岸的高处。 吠陀哈姆拉有地下河的意思,因为河水有时在沙子下面流过,所以我们可以跨过河流,到对岸的高处。 下车点的马路,老城区的居民区。 马路上有一栋建筑,谷歌地图上有阿拉伯文标注,翻译为鱼市充满喜悦,即喜悦鱼市。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下层是蔬菜与副食品,第二层是鱼市,实际上这是一家副食品市场,可能鱼是当地人的主食吧。 下午,顾客不多,许多摊位都收起来了。 从停车点穿过小区到达河谷沙丘,老街区,都是矩形建筑,可能是传统的沙漠中建筑样式,可感觉这个典型的沙漠中的城市。 几个在沙漠中玩耍的孩子,把我们带到了河对岸。 这属于但不算是经典的撒哈拉沙漠,不管如何,也算是踏上撒哈拉沙漠了。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经典语录: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p class="ql-block">阿尤恩沙丘在城市北部,下图上部星号处,中为下车点,下为史前考古协会处,作为参照点。右边是1号国道桥。</p> <b>∇ 一号国道桥</b><br>地图上没有桥的名称,但所在的道路是1号国道,进出城市的主要通道,姑且就称为一号国道桥。<br> 除了跨度大,没什么特点,但我们是专程到了那里,也算一个景点吧,这座桥比较新,后图可看出,东边还有一座老桥。 在桥上看到的城市风景,至少,这也是城市的一个侧面。 <b>∇ 海边</b><br>市区离海边有一段距离,所以,也是专程过去,乏善可陈。<div>但三毛有海滩的叙述:“蓝色的海水平静的流进一个半圆的海湾里,湾内沙滩上搭了无数白色的帐篷,有男人、女人、小孩在走来走去,看上去十分自在安祥。”估计季节不对或地方不对。<br></div> <b>∇ 穆莱·阿卜杜勒·阿齐兹清真寺</b><br>在国家旅馆南面不远,门关着,不让进,我们行程单上说是参观尖塔形的大清真寺,似乎不是这里。<br> 可能与地陪说不清吧,领队又在与当地警察询问交流。 我们是一早从国家旅馆一路向南走过去的,路的右侧,是一座公园,塔尔·托约尔花园,后从地图上俯视,好大,较有特色。 而路的左侧,当时以为是一个小区,也转进去瞄了一下,后看地图的标注,也算是花园,忠诚花园,正是日出时分。 <b>∇ 阿西斯圣弗朗西斯大教堂</b><br>门关着,外观了一下,似乎是较晚时期的新造的。<div>看到有介绍,有一座西班牙教堂,位于北部西班牙老城区,翥红色外墙,巍峨的钟楼,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是当地唯一一所教堂。<br></div> 网上一张旧图片,应该就是西班牙教堂,两座教堂轮廓类似,颜色与细节不同,或现阿西斯圣弗朗西斯大教堂是原西班牙教堂的翻新重造,否则,现在就不是唯一了。 教堂对面,也是一座花园,名光荣花园,似乎下面有地库。 <div>我们几个人从教堂处向南,走到哈桑二世大街,转向东,越过相交的默罕默德五世大道,自行去到法院、邮局。<br>如同默罕默德五世大道,桑二世大街一般也是摩洛哥城市主干道的名称。<br></div> 下图标注了我们游览的主要地方。 <b>∇ 城市风情</b><br><b>城市</b>,每一座特色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风情,阿尤恩应该算是特色城市了吧,或许,其老街区就是特色风情所在。<br> 而老城区外的建筑,也是朴实的,没有高楼大厦。<div>下为午餐所在街道。</div> 午餐的店面,一家以鱼为主食的餐馆。 <p class="ql-block">前菜色拉与主菜炸鱼,美味。</p> 晚餐的用餐处。 晚餐的最大收获是遇上三位当地美女,秀色可餐。 <b>当地人物</b>,作为对比,在哈桑二世大街街头坐着的一位蒙面女。 当然,总体是开放的,这几位是在机场候机准备出游的中年妇女。 而这位年青女子是她们的领队。 具有神秘感的帅气男子。 英武的警察。 <b>夜景</b>,晚餐处离国家旅馆不远,晚餐后就走回去,顺便看看夜色中的阿尤恩。 夜色中的穆莱·阿卜杜勒·阿齐兹清真寺似乎更漂亮。 清真寺对面,是一排饰品店,总体感到清冷,阿尤恩的夜是静谧的。 店主间无聊地在聊天,也准备关门了。 国家旅馆与旁侧穆罕默德五世大道的夜景。 <p class="ql-block"><b>∇ 三毛与读者</b></p><p class="ql-block">三毛,当代女作家、旅行家,出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移居台湾,原名陈懋平,后改名陈平。出版有《撒哈拉的故事》20部散文集剧本等,另有好多填词歌曲,其中《橄榄树》脍炙人口。</p> <p class="ql-block">在国家旅馆的大堂,有一张桌子,上有一本厚厚的本子,里面都是游客的留言,这些都是三毛读者的感言,按现在的说法,应该是三毛的粉丝吧。</p> <p class="ql-block">我不是三毛粉,甚至不是三毛的读者,曾经认为,三毛只是一位文学女青年而已,现在想想,三毛是自有一格,她的文字是笔的书写,更是人生的书写。</p> <p class="ql-block">留言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早期似乎外国人比较多,有这些非中文的读者,或知道三毛的非华人,也是不容易了。</p> 本子虽厚,因年份跨度大,留言不算多,中文的留言大多数集中在近几年,毕竟国内开放旅游较晚,等到去偏僻的阿尤恩,就更晚了。 <p class="ql-block">没有到此一游的涂鸦,字迹都清晰,可以直接从图片中看,感言都是真诚的,三毛的文字也感染和激励了许多读者,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下面留言的时间,是我们到达的当晚,我们的领队,感慨地记下了自己的心路。</p><p class="ql-block">他17岁那年,遇上了三毛,突发奇想,要学西班牙语,去旅行,去三毛的马德里、撒哈拉、加纳利群岛。</p><p class="ql-block">于是,他考上了北京二外的西班牙语专业,虽然50年后的那天,他才到了西撒,但他的人生轨迹已经被那些文字确定了,那口流利的西班牙语是他谋生的技能。</p> <b>∇ 三毛与与荷西后续</b><br>1976年2月,由于西撒与阿尤恩的政局变动,环境混乱,三毛与荷西被迫移居加纳利群岛中的大加那利岛,这是他们在叫作Telde小镇上的靠近海边居所。<br> 这是一栋小别墅,环境比阿尤恩那里好多了。<div>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潜水时发生意外事故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离开,回到台湾。</div> 一群喧嚷的游客惊动了隔壁的老太太,三毛的芳邻,50多年前,她也正值芳龄吧,于是,与西班牙语流利的领队谈开了。 在领队的诱导询问下,她介绍了当时的三毛、荷西,三毛与荷西,细节记不清,不重要了,关键也是领队人生的一次有意义的邂逅。 阿尤恩内容很多,本想把三毛单独写,分不开,三毛似乎与阿尤恩融入在一起,而大加那利岛的内容,觉得也应该放在这里。<div>阿尤恩的主题,就是三毛与荷西,就以这张门侧的铭牌作结尾吧。</div>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tqeddr" target="_blank">北非南欧环游掠影--北非迭影:阿尔及利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7f0edd"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世遗:蒂帕萨,阿尔及利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dte0b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世遗:公主墓,蒂帕萨,阿尔及利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ft3bd6"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世遗:卡斯巴哈,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g8acev"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北非南欧环游掠影--北非迭影:突尼斯</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70kkph"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世遗:杜迦古城,突尼斯</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k9nrrj"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世遗:迦太基遗址,突尼斯</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cnjmp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世遗:麦地那老城,突尼斯</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11p2gi" target="_blank">北非南欧环游掠影--北非迭影:西迪布撒以德,突尼斯</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gh8bo2" target="_blank">【世遗扩展·文博篇】突尼斯,巴尔杜国家博物馆</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