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山前指的老照片(我的军旅生涯41)

乒乓老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云南老山前指的日子里,那是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涯。期间,我作为两区合并后首批上山接替老山前指的人员来到这里,之后又数次来到老山前指值班;不仅见证了多个轮战部队的进入和退出,而且参与了老山作战后“战转平”的调整。昔日的战场如今已经是边界线上的一段记忆,有的还变成了国境线上的旅游点。山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我心中的热血与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军人的骄傲应该在战场!虽然老山作战不曾显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恶劣局势,但是作为所有参战部队的人员,都真实地体验过生与死的考验。如今,翻看一些老照片,依然能够感受到抹不去的“战火味道”!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它是战场中“决定性的瞬间”,从军战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一段客观的记录!每个轮战部队都留下了大量真实的照片和影像,我在这里展示的仅仅是那场战火海洋中的一滴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成都军区接替老山前指打前站人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合并后,有人问我:你感觉到的是什么?我当时随口说:可以不离开家了。可是,当我作为成都军区首批接替老山前指打前站人员,在凤凰山机场即将乘飞机去老山的一瞬间,我却真实地感觉到了生与死,尤其是在和平年代军人与家人的离别! “国威军威看西南”!成昆合并后,对于在战略纵深腹地的军人来说,就与边境一线的作战紧密联系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云南老山前指作战室熟悉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磨山大寨原昆明军区前指作战室,在边防二团招待所旁的一片空地上用钢架房搭建,外部没有隐蔽工事、里面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大沙盘,顶部盖着防雨帐篷,有点像防地震时的抗震棚……。但是,原昆明军区给14军下达的收复老山的命令和协同计划,从这里发出;成都军区接替昆明军区前指的作战交接,在这里举行;军委的命令和指示、轮战部队的请示和报告,都在成都军区老山前指这里汇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云南老山前指作战室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云南文山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先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文山州麻栗坡、西畴等许多县城,都有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解放战争时期和二次对越作战的烈士。麻栗坡和西畴县烈士陵园里,集中地掩埋着我军收复老山、者阴山牺牲的烈士。部队轮战开始后,第1集团军采取不占用当地资源,火化烈士带回家的方式,受到部队和烈士家属的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67集团军神炮班阵地上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是炮兵出生,对战火中的“炮火之神”特别青睐。来到战炮阵地留影,我耳边仿佛响起了14集团军在收复老山后“7.12炮战”的轰鸣声,我军3400顿炮弹的火力倾泻,瞬间粉碎了越军反扑的“MB—84”计划!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吃够了美军的大口径火炮轰击的苦头,如今我们国家综合实力大增,解放军在老山战场也打出了“范弗里特弹药当量”式的火力饱和覆盖,真是大快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75.4高地被称为是八十年代上甘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175.4高地和老山主峰,像一把巨大的蟹钳扼守着“船头口岸通道”,保证一方平安。但是,由于地形复杂、态势突出,中越交战时这里的弹药、物质保障非常困难,粮秣、饮水等经常不能按需供应,条件非常艰苦,因此被人们称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这里也是在前指值班人员必须打卡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200米生死线”的地下长廊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4集团军收复老山时,这里有一段号称“200米生死线”的间隙地带,我军的前沿兵力输送、伤员的救援、弹药粮秣的补给需要从这里通过,由于地形开阔暴露在敌火力范围内,造成不少部队、军工伤亡。后续轮战部队在这里用工字钢修筑了防炮长廊,不仅保障了部队前运后送,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而且形成了能快速通行、能屯兵出击、能就地反击的钢铁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者阴山阵地坑道口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者阴山是老山侧翼的边境骑线点。1984年我军实施拔点作战,是在老山和者阴山相继进行的。14军40师在老山作战,11军31师在者阴山作战,均取得成功。后来,部队组织大规模轮战,主要战场是在老山地域,侦察渗透作战在者阴山等地域。“两山作战”指的就是老山和者阴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陪同总部机关人员考察“战转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中越两国关系的调整变化,老山作战的强度逐渐降低,总部机关专门派工作组来到老山战区,考察研究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的一系列政策与策略。我随工作组跑遍了老山、者阴山战场的主要阵地,随后见证了由集团军级规模的轮战到师级规模的过度,最后到边防军分区驻守的常态模式。老山作战终于熄火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敌友,只有国家利益的最大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云南老山战场“老山主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山主峰是中越两国边境的骑线点,按照国际惯例分水岭原则,一边属于我方一边属于彼方。当年,我们在老山主峰拍照留影,必须先看清楚防炮洞在什么地方,一旦对方有炮击,可以马上入洞隐蔽。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有事既可以约定时间联络,也可以临时用热线电话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但愿此长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再见了,两山作战时的老山战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