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文史】第1367辑‖灵石县原头村土地庙杂谈(副本)

和风细雨润田:年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 前言</p><p class="ql-block"> 距离灵石县城四十五华里的西北角处,有一古老的村庄叫“原头村”此村东与我的家乡平泉村,业乐村相连。南与赵家庄村相邻,西与灵石的城则焉和孝义驿马乡的燕富曲隔河相望,北与孝义的孟南庄与小原头接壤。此村除了有大量的民间古建筑群外,在此村的东原头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叫“土地庙”也有人叫“关帝庙”,此庙的主要古建筑物有,正殿、戏台、穿栏、山门与数十孔砖窑洞组合而成。此庙宇始修于何年已经无据考证,现有民国十八年立石一文(内容后叙),这座古老的庙宇过去一直是原头村的学校,也是曾经英武公社的一所七年制学校,是我的母校还是我的妻子张利端曾经教书育人的学校。在这座古老的庙宇内外有好多古老的传说,神奇的故事与无法理解的古人机关术。现将我知道的同大家聊聊,同时谢谢文友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英武乡原头村重修庙碑记</p><p class="ql-block"> 【概况】民国十八年(1929)立石。碑高140厘米,宽60厘米,厚10厘米,青石质。碑文为楷书,共17行,满行34字。额文阳“芳百世”、阴“万善同归”,碑阴刻捐资人姓名。碑存原头村庙内。</p><p class="ql-block"> 【正文】盖勇超群众,千秋共仰,威灵位立中央,万物无不持载。忠义贯日月,凛凛然正气犹存;博厚参天</p><p class="ql-block"> 人,巍巍坤德为大,此关帝、土地神庙所由并一而合祀也。予乡旧有土地庙一座,还来供设关圣帝君神位于土地神祠内,以展春秋之祭典。自清康熙至光绪初年,屡次增修俱有遗迹可考,迄今历年久远,睡此庙貌不免风雨之摧残,禽鸟之剥落。村人咸议修茸,奈工程甚巨,财力维艰,经理人公议出疏,慕律</p><p class="ql-block"> 大洋肆百贰拾肆元,于千二年(1923年)尼材鸠工,阙者补之,旧者新之。俾殿宇廊庑,内外整洁,灿然可观,虽非金碧辉煌,亦可峥嵘于乡里。前人建造之功既能守成而不废,今人补修之力犹当永志而弗忘。兹庙功告成,凡修筑工料等费,共大洋叁百肆拾元,外剩洋捌拾元入大社公用,今勒石以垂于不朽云尔。</p><p class="ql-block"> 清附贡生刘恒孚沐手敬撰。前平泉等村村长刘映光敬书。</p><p class="ql-block"> 经理人:清生员刘恒履、清从九房微阁、清从九刘恩溥等八人。值年经理:房殿元。闾长;刘宝柱、刘光成。龙门铁笔杜骏烈刻字。</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十八年岁次已巳季春上旬之吉,原头村合社公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图民国十八年立石碑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 无法理解的古人机关术</p><p class="ql-block"> 过去距离此庙门大约六七米处,朝西是进入原头主村的交通要道,在此路的傍边还有一道小石坡路,这道小石坡路大约二米多宽,长约八到十米,路全部用石条铺垫,过去当人们走在石坡上时,用脚踩点一下就会发出嘎咕、嘎咕的叫声,〈咯咕)老人传说是金鸡叫的声,因此人们叫这段路为金鸡坡,记的我们小时去原头亲戚家,必须的去此地听听金鸡的叫声,1975年我们上初中时,金鸡的叫声已经消失,据同学们说公社的推土机从此路过去后,就再没有听到过金鸡的叫声,这个奇妙的金鸡叫声一直是村民们的一个未解之谜。(我估计是推土机压坏了古人安装的机关)。</p> <p class="ql-block">▲上图七十年代我们的初中教室,八十年代我妻张利瑞教书育人的教室,复式班二四两个年级不足三十个学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 庙宇故事</p><p class="ql-block"> 1.韩先生为民治病</p><p class="ql-block"> 子行孝感动天地,遇神治好老娘病,据老人们传说:过去此庙宇内除了供奉的土地爷,关公像还有数位叫不上名的神灵,其中有一位是灵石县石膏山的韩先生,说这位韩先生常到人间游玩,专为民间凡人治病,在清乾隆年间在距离原头村四十华里的孝义柱濮村,有个远近闻名的孝子名字叫李来宝,这李来宝年幼伤父,由母亲一手拉扯大,所以他特别感念老娘的养育之恩,长大之后,对娘的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一年的夏天,一向身体硬朗的娘突然四肢无力,不吃不喝,恹恹的提不起精神。来宝急得不行,带着娘四处求医,吃了不少的药,可病不仅不见好转,反倒一天比一天厉害,最后竟渐渐耳聋眼瞎,卧床不起了,四邻乡亲都跟着着急,纷纷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可就是治不了娘的病。这天正好韩先生走游孝义路过此村时,感到口干舌燥想找口水喝,看到前面有间毛草房韩先生就进去,正好是李来宝家,韩先进去向主人说明来意想讨口水喝,韩先生喝好了水之后,看到床上病危的来宝娘说:我懂点医术让我来看看。经过韩先生的问珍韩先生给来宝娘开了处方留了一些药,来宝非常感谢韩先生,韩先生临走时,来宝才想起来问到请问先生是那里人,韩先生说:“我是石膏山的韩先生,居住在原头村的红大门院内”。说至从吃了韩先生开的药,来宝娘的病一天比一天好了,不出十日病全部好愈。话说到了这年的腊月初八,是卧牛神的古庙会,来宝娘两也想去庙会上制办些年货,顺便也想路过原头村时好好答谢一下,自己的救命恩人韩先生,说娘两拿着酒肉猪头,来到了原头村寻找了所有的民宅家院,都没有找到一个红大门院,更没有打听到说村里有位看病的韩先生。这可是验证了民间那句话,“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拉”。此时有位上了年纪的老者,告诉来宝娘两说:原头村唯独土地庙院是红大门,就在也没有红大门了。来宝娘两听后提着礼品,就来到了东原头的土地庙,当娘两人推开门时,庙內有一座神像跟给自己治病的韩先生是一模一样,娘两跪地磕头感谢救命之恩。从此周围村里的人听说此事后,只要有个毛毛病病的,来到原头村的土地庙,烧柱香磕个头回去就见效。(解释韩先生:本文发布后经堂哥阎润钰看阅后,告知韩先生就是传为唐代大文人韩愈。经本人查阅有关资料,堂哥的点评完全正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民国往事:</p><p class="ql-block"> 狗腿子横行乡村,老百姓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 (1)村民的传说:据老年人们传说原头村的土地庙在建国前,还择过赵家庄编村的村公所。当年管辖的十多个自然村,有英武、赵家庄、小和平、田庄,城则焉,原头、业乐、泉则窊,平泉、任家坡、下耳、平泉窊,范家庄、段家庄、新庄、等自然村组成赵家庄编村,村公所有村长一人(区长),助理员二人,区丁五人。当年老百姓们统称这些人为狗腿子!村长一般由住地部队连长兼任。据老人们传说:在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税收最为繁多的年代。村民们交不起税,(公粮),就被区丁捆绑起来,吊在庙宇大梁上毒打,这些国民党的官员们勾结各村的村长财粮(会计),把自己家亲戚朋友的公粮也滩派给了村民,他们家的亲戚朋友不但不交公粮,不出义务工,还不用在村里站岗放哨,在村里过的高人一等的生活,这些人一但调动工作,不在这里任职后,其主要亲属还要特殊优代,谁也不敢惹,少有不足就用大话吓人,你等我xx回来的,看怎样收拾你们的!而老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这些人们当年逼死过村民,乱棍打死过通共人员。(以上内容因怕接触到后人隐私,只能简单叙述,不能提供讲述人姓名)。(2)母亲的回忆:据我母亲多次给我讲"说我父亲当八路军后,我二伯与我四叔被国军抓去当了常备兵,(国民党兵)家里就留下了我的大伯阎棉常一个男劳动力,当时连吃的也没有,那能交得起公粮所以我大伯多次被区丁们捆绑起来,吊在了原头村的庙宇房梁上招毒打。国民党政权把八路军的家属都定为判军家属。把母亲定成了判军家属,组织村民批斗过母亲,配母亲给国民党军队访花织布做鞋,他们给我母亲分配的任务是一般人的二倍。我母亲完成不了任务,只能请求她的那些干姐妹们帮忙,泉则窳村薛百文的母亲,业哥村古林喜的母亲,原头村刘来旺的母亲,都帮助我母亲完成过任务。为此事解放后在斗争旧村长的大会上,我父亲给了那个旧村长一个响亮的耳光,也算是解了当年欺压我母亲之恨了。解放后那些恶人们都得到应有的处理,有的判了重刑有的被劳教,有的受到了管制。当然也有一两个好的干部,比如有位河南籍的村长,名叫武维政在任赵家庄边村村长时群众口碑很好,他救过庞庄村一位通共村民的命,解放后原头村的村民们把他留在原头村,按照当年的任职应定为历史反革命,但因为他没有做过任何不利于村民的事件,在多次运动中没有受到过任何拍害,七十年跟随女人搬迁到郭家河底,活了九十多岁八十年代善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 庙外故事</p><p class="ql-block"> 风匠破风水,神鞭打塔峰。</p><p class="ql-block"> 话说整个原头村的山区地形从远看就像一只卧槽的凤凰,东西两侧似凤的翅膀,南似凤头,北为凤尾,原头古村正好座落于凤背之上,所以古人把原头村称为凤凰村。传说清朝末年不知从那里来了位姓房的风水先生,看到原头村山水之好,为风水所聚。此村能出很多当官的人,要出很多财主还可出很多文人。就在原头村定居下来先买了一些房产和土地,说这位房先不但懂的风水学术,还是个特殊有钱的大财主,他在原头村定居后,看好了原头村庙前的井沟里,更是一块凤水宝地,他计划从姓刘的刘财主手中买到地后,依山建院一直从井沟底建到东原头,可刘财主是不管房先生出多少钱,就是不卖给他。这让房先生很生气,在说房先生先前买下的一块地靠近赵家庄,这块地按照原头村的山形正好是凤凰的脖颈。于是他就在这块地里修了一座文笔塔,还修了三孔砖窑洞。从此以后他就不在原头村居住,又搬迁到了尧仲村,后来在尧仲修了一座大院子,据我前些年向尧仲的人们打听,院子现在完好无损。咱们在说原头村至从修起此塔后,是村运不佳,财主破产,人才少出,姓族不和,穷人生活更是不好过,说至从修起笔塔首先是原头,赵家庄干旱无雨赵家庄河里的水一夜断流,后来人们请了绵山祠庙里的道士,道士用神鞭把笔塔的顶峰打下来后,旱情逐渐有了好转,我们小时还记的笔塔存在,据说塔于六六年炸毁,三孔砖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存在。炸毁了塔原头村又走向辉煌,村民们安居乐业和谐共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个百十户人家的山村里,出了很多优秀人才,据我多年对该村的了解关注,至从恢复高考后,武汉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很多名牌大学有过原头村的学子,房玉峰的长子,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又考入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现定居北京在中宣部工作。原头村真是一个风水风景不错的古山村,大家有机会一定不要忘了去此村游玩游玩。传说中道士用的神鞭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叙申明:本文故事作者回忆收集于民间,实际上原头古村除了以上这些故事与传说,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上世纪的一九七五年刘老师写的一篇《化肥喊冤》的文章没有点名的反映,批评了一个村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当时在晋中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受到好多人的好评。还有古时留传的《刘老爷取妻》,六十的老公取了十七的妻,四十的儿叫不出妈。《地主婆逼死老细户》磨面吃了一口莜麦面,被门关进牛棚。这些传说与故事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与黑暗,因怕接触到个人隐私所以本文无须论谈。</p><p class="ql-block"> 本文配图原头村的照片来自于微信朋友圈任峰毅美篇:灵石乡村影像志(106)建新原头龙昂首,槐树院里尽风流——一英武乡原头村见闻。一文。</p><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收集于文化在看【校园文化】任凤英:原头初三班毕业48年师生联谊会纪实。</p><p class="ql-block"> 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作者阎润田于辛丑年十二月底完稿。</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阎润田,男,1958年生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英武乡平泉村,1977年—在平泉大队卫生所任药剂师,1982年在英武供销社任副食门市部食物负责人,1988年在煤矿从事管理工作,2016年—至今 在家休息。</p> <p class="ql-block"><b>责任编辑:梁志友 韩 雅 闫春成 任恒旺 闫润钰 任凤英</b></p><p class="ql-block"><b>阎润田重编辑收藏(于汾州文化编辑专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