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早祭祀炎帝的古庙宇——高平古中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邵勇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中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神农镇中庙村,称炎帝中庙,亦名古宗庙,距高平市北10.5公里,始建年代无考,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据庙内明万历十二年(1584)碑记载:“维大明国山西泽州高平县上都中太南里下太村敕封炎帝中庙”。在高平境内炎帝庙有高庙、上庙、中庙、下庙之分,羊头山为高庙,神农尝五谷处;换马岭为上庙,神农墓冢存焉;下台村为中庙,毗邻炎帝行宫;东关为下庙,靠近县治东部。周边小河西村、中村、中庙村,原名上台村、中台村、下台村,相对应太微垣着三台星,意为连接台微垣与紫微垣之阶梯。因村中有古中庙,2023年7月改名中庙村。</p><p class="ql-block">据不完全统计,在山西晋东南地区的高平、长子、泽州有祭祀炎帝的庙宇有60多处,仅炎帝故里高平就有40多处,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是炎帝上庙、炎帝中庙和炎帝下庙,据说文革期间,上下二庙被毁,唯有炎帝中庙保完整的保存下来了,现在的古中庙经过整修被保护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古中庙建在村西北的高地上,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建筑面积宏大,占地面积2676平方米,依地势分为上下两院,下院有舞台、文昌楼、禅房、香炽厨等,上院为二进院落,是古中庙的主要部分,中轴线上有山门、无梁殿、正殿等建筑,两侧有厢房、配殿。古中庙西侧有砖券偏门一座,门上嵌有青石质“炎帝中庙”匾额,为明天启二年(1622)立石,原为庙的入口,进入庙宇的第一座殿就是无梁殿,即太子殿,建于1.5米高的台基上,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一间,结构精巧独特,单檐歇山顶,屋顶为九脊,以普通筒瓦铺盖,五铺作斗拱下昂,圆木柱大额枋,进深三间,左右配殿各三间,殿内无梁架,只有柱枋、斗拱,斗拱施于八角形覆斗式藻井,以其独特的井状设计和藻文装饰而闻名,这个穹顶画卷般的结构,展现了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是古代匠人们非凡巧思的结晶,也是东方美学的瑰宝,整个建筑结构精巧别致,独树一帜,东墙壁镶嵌有一通元至正二十一(1361)《创建神农太子祠并子孙殿记》记载了太子殿创修经过,其碑云:羊头山故有神农祠,环山居民岁时奉祀。其后是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踩双昂,筒板布瓦屋面,琉璃脊兽,内塑有神农炎帝像,左右配殿各三间。</p><p class="ql-block">炎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其与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和象征,中华儿女也称为炎黄子孙,相传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因为懂得用火而被称为炎帝,据说炎帝神农氏曾经尝百草,发明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并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有关炎帝文化,有不同地名之说,而在山西晋城市高平市不仅有众多关于炎帝故事的流传,而且境内保存了诸多炎帝文化遗址遗迹,为炎帝文化的传承奠定了许多实物佐证。在高平众多炎帝文化的遗址遗迹,大多集中在神农镇附近,神农镇即来源于炎帝神农氏,是一个十足的炎帝文化之乡,在这片看似普通的山西农村中,却藏着一座祭祀炎帝的古中庙。</p><p class="ql-block">古中庙是高平乃至全国保存最为古老的祭祀始祖炎帝的一座木结构庙宇,是我国现存最早祭祀炎帝的庙宇之一,不仅是历史悠久祭祀炎帝的古庙宇,更是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庙宇不仅是高平的骄傲,也是全国范围内珍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2、15</p>